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问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是一个自由、开放、灵活的空间,想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就必须让学生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装扮生活。要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走进生活的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的"零距离"。通过奏响生活旋律和敞开生活之门打造磁性课堂,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小语<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4.
吴波 《黑河教育》2012,(11):16-16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人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5.
小语《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6.
张瑞红 《新疆教育》2012,(12):112-112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反思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都不尽如人意、综合水平不高。究其根本原因,我们的语文教育只盯着仅有的几本教材上。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语文教学成了无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被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运用得得心应手,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任嘉丽 《广西教育》2014,(14):97-98
语文教学"生活化"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趋势。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生活"语文化",拓展语文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  相似文献   

12.
陈英 《快乐阅读》2011,(26):117-118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教学与生活相对脱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教学与生活相对脱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这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实际,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阐述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要尝试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重点强调联系生活识字的方法及其对高效课堂的作用,主张让小学语文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是伴随小学生整个小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让学生乐学、爱学,一直是广大一线教师探讨的一项课题。游戏化教学是为让学生爱上上课,对语文课更期待的一种教学方法。顾名思义,游戏化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和培养。作者将对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各项问题和注意点进行详细讲述,以期让游戏化教学深入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倾力为课堂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让小学作文教学回归本色,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力求作文生活化,使作文走进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需要,巧设情境,靠拢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下进行作文,打破作文难题,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思考和善待生活。作文教学应回归本色,回归生活化,回归学生灵性表达,这也是对未来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7.
曾小平 《新疆教育》2012,(18):189-190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文章来自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以课堂为起点来实现生活化教学,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沟通,让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三个方面阐述怎样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注重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9.
殷小燕 《教育》2015,(8):40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能有效。"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做到生活与学习相互融合,从而让语文教学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语文教学"生活化"开设课堂小诊所,体验真生活新课标主张,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能让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20.
<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语文来源于生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让语文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