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满足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发展需求,培智学校纷纷开始开发校本课程。随着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逐渐增多,相应的理论研究也随之增加。有必要对培智学校校本课程设置的理念、目标、内容、评价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并根据已有文献提出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培智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中的其他儿童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其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着一定的缺陷,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面对着非常多的困难。特别是针对数学学习,由于数学学习本身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而言很难,为此分析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家制定的适用于轻度弱智儿童的统一的课程计划已经不适应学生发展.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是当前培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分析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对策,希望能给致力于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培智数学课效率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武进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教研组进行了数学活动课程的研究,试图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培智数学课多样化的探讨。活动课程是指由学校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开设活动课程,是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丰富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解决生活实际的数学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终身学习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体现了“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思想,突出了特殊教育课程特色。新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不仅增加了劳动技能和生活适应的教学课时,同时把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语文、数学学科都称之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的经验联系起来,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隔离,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是一种尝试、一种体验、一种应用。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须从现实生活、有效课堂和操作活动的立体式参与中去把握。一、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源泉——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培智学生学习的数学定位为实用数学,旨在强调数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与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相匹配,因此必须体现生活化、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培智学校的学生是以中重度智力障碍为主,同时伴有学习困难、语言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等,为了使这些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我校开展社会适应性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积极建构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性课程,努力探索培智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真正做到让智障学生学会基本生活技能,适应社会,回归主流。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智力落后学校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启智学校社会适应课程就是在相关教育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本地区社会环境的差异和本校生源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等各方面因素,自编形成的校本课程。这个课程以促进智力落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为目的,因此称之为“社会适应课程”。  相似文献   

9.
融合式校本课程是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补充课程,教师应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发挥融合式校本课程的灵活性、超前性和相关性等特点,在培智学校中学阶段进行实践性、时代性以及本土化三方面课程内容的开发,通过落实课程实效,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转衔阶段,提高融合式校本课程的教学效率,从而进一步推进培智学校特色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培智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是使每个智障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使之适应社会生活,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教育教学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而语文又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学好语文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走进生活,适应社会。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社会适应能力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为切入点,以兰州市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为例,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对培智学校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组织以及评价,提出有关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我国的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生活化”是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价值取向.从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来看,大部分属于全科课程开发,也有少量的部分课程开发.本研究探讨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已取得的成绩.与此同时,科研条件差,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合作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促进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效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培智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遵循智障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生存的需要,挖掘智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国家统一的培智教材为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弱智学校试用教材,有些内容陈旧、抽象,已经不太适应智障学生的发展。要想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智障学生最终回归主流社会,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本调查的目的是想了解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结果表明开发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培智学校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教师和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校本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条件普遍较差,开发过程不很规范,校本课程的特色不明显,重复雷同多。  相似文献   

15.
阮笑笑 《学苑教育》2019,(14):24-24
为了满足培智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更好地培养智障学生的信息化意识和素质,培智学校要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加强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管理,优化课程开发条件,加强资源共享和校际合作,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系统,以促进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针对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生源结构的变化,各地培智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其中,生活适应课程以发展智障生生活能力为目标而备受关注。本文以扬州市培智学校为例,从课程开发背景、目标意义、课程体系、有效实施、评价调控等不同层面.系统介绍生活适应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智障孩子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具备怎样的能力,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培智学校课程设置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这一方案彰显着“让生活走进培智教育,让教育改变学生生活”的理念和精神。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课程内容等方面给培智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作为培智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从80年代的山东版到90年代的人教社版,再到2007年2月教育部颁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简称新《方案》)中的必修课“生活数学”,课程设置目标是延续的、一致的、相通的。新《方案》提出,生活数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生活语文课程实施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笔者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尝试依据各学段教学重点、学生能力起点开发设计相应的校本课程资源,收效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一、培智学校的课程资源 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是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的惟一课程,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认识和理解。检验校本课程的水准,一看课程是否能够体现国家培智学校新课程理念和标准的把握;二看课程是否能够体现培智教育的地域性;三看课程是否能够适合、方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可以这样理解,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是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为一体的反映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成长需要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