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浅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农村受之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如何颇利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已影响到新农村建设.文章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略作探讨,以期能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富余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由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出现富余必须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化,文章论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孙娈 《职业圈》2007,(12):188
农村职业教育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职业培训的任务.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职业教育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职业培训的任务。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孙娈 《职业圈》2007,(6X):188-188,190
农村职业教育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职业培训的任务。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剩余劳动力从过去的"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短缺与剩余并存.农村仍有1亿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已经进城的农民工还没有实现向非农产业的稳定转移、向城市的根本性转移.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特有现象.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收入水平,也关系到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安定.文章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制约流动的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对策的探讨出发,寻找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艳霞 《职业圈》2007,(8S):26-27,33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特有现象。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收入水平,也关系到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安定。文章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制约流动的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对策的探讨出发,寻找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子女是伴随着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在和谐社会理念的引导下,解决农民相关权利的缺失,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最终促进并实现教育的和谐,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隋欣 《职业圈》2007,(11):16-18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它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所在.我国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要问题,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动因.文章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类型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大大超过了农业生产的需求,使得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充分引导他们就业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戎会芹 《职业圈》2007,(20):14-15
实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重视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关键和决定性因素在于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在于西部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与职业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就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就业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非农就业比重上升。2004年从事农林牧渔的就业比重为61.57%,比2000年下降6.81%;工业就业10.94%,比2000年提高2.37%;商、饮、服务业就业比重为5.44%,比1999年提高1.79%。2004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约10260万人,比上年增长约440万人,1998~2004年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380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4%。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普遍困难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农村县乡公路建设资金筹措困难,成为制约农村县乡公路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目前应该通过"以工代赈"资金、民工建勤、国债资金、重车使用税和超载罚款收入和征收公路养路费建立公路建设专项资金等各种方式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爆发了农民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现象,“民工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民工潮”的成因:农村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价值取向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市场经济的客观选择。其积极作用包括农民货币收入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财政转移支付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发挥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的同时,其审批和管理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农村党群关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当前党群关系的总体趋势良好,但党群关系中一些问题比较突出,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行政务公开,扩大农民参政权,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构建新时期农村和谐的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何荣芳  徐中 《职业圈》2007,(1):105-106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连云港市东辛农场现有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剖析了国有农场在经历过二十几年改革开放后,如何做好劳动力资源转移这一难题,并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