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汉书》问世以后,人们便将它与《史记》并称,以之作为我国古代史书的代表。实际上,在封建社会里,《汉书》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史记》。旧史家曾将之奉为“命代奇作”、“史家冠冕”,争相钻仰,“奔走班固之不暇。”(《通志·总序》)平心而论,《汉书》的学术成就,确也不在《史记》之下。然而,建国以来,对《史记》的研究甚为热烈,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刘歆、班固选扬雄赋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由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在扬雄赋的著录上,班固在《七略》原四篇赋的基础上增补了八篇,本文就这十二篇赋的篇名和刘歆、班固各选扬雄赋为哪几篇作考论,从而看出刘歆和班固著录扬雄赋的标准之差别,感受二人不同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3.
由我校蒙古史研究所林干教授编撰的《匈奴史料汇编》,最近(1989年初)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计73万余字,分装上下两册,书价9.80元。该书分上下两编。其断限:凡正史、别史、文集、汉简及金石中有关匈奴的资料,上起战国,下讫三国为上编;魏晋以后,止于南北朝陈亡(隋统一全国)为下编。上编收录范围,凡汉文典籍中有“匈奴”字样,及虽无“匈奴”字样而其内容为记载匈奴事迹者;“胡”字之意指匈奴者。下编则除有“匈奴”或“胡”字样外,还收录匈奴的别支“屠各”、“铁弗”、  相似文献   

4.
<史记·匈奴列传>是匈奴民族在汉语典籍中唯一能贯通始终的历史叙述,它尤其着力于匈奴与中原诸夏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具有圣战的性质,它给匈奴和中原诸夏间造成无可避免的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典论·论文》写作时间的论述 ,或轻易否定史料 ,或随便改动史料 ,或以严氏之误立论 ,因此都不能令人信服。比较《典论·论文》与《与吴质书》在内容上的联系 ,可以推知《典论·论文》作于建安二十三年二月三日之后不久。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和班固的《汉书·货殖传》作了比较分析,指出把班固的《货殖传》说成是“剽窃”司马迁的《货殖列传》的传统说法是错误的,认为司马迁是以人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作为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出发点,而从历史的、现实的关系中寻找“通古今之变”的归缩。班固是以“贵谊而贱利”作为出发点和归缩。《货殖列传》是一篇经济名著。《货殖传》是一篇“安贫乐道”的教材。作者认为,班《传》符合中国封建政治经济的需要;但如果循着史迁的理论走去,中国古代经济史将不是长期停滞的历史。本文还列举大量史料说明《史记·货殖列传》并非司马迁原题。“货殖”一词是班固强加给《史记》的。  相似文献   

7.
自从汉代班固首创“刑法志”的体例后,历代正史中共有“刑法志”十二篇。《汉书·刑法志》(版本采用群众出版社1962年8月出版的《历代刑法志》,它是根据1938年7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邱汉平编著《历代刑法志》翻印而成,本文还参考了中华书局1962年版的《汉书·刑法志》)作为二十四史刑法志之首篇,虽然全篇仅8000多字,但其理论基调对后世史书“刑法志”各篇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汉书·刑法志》之所言“刑法”,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刑法”不同。一则,在先秦时代,“法”、“刑”、“律”等是同义的,如《尔雅·释诂》∶“法、刑、律,…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数术略》较完整地反映了汉代天人合一思想系统的特殊性。在勾勒出这个系统框架的基础上,溯沿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班固辑录《汉志·数术略》时对刘向、刘歆父子在《七略》中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批判性继承。  相似文献   

9.
<正> 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采自《七略》,载录了西汉官府藏书,分析了学术源流和派别,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目录书,是目录学史上的一篇代表作,是我们研究目录学的宝贵遗产。班固在《汉书·艺  相似文献   

10.
说《说苑》     
一《说苑》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早在东汉时代,班固已发现这一点.他说:“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可见著《说苑》“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是有效果的.所以不少史书,例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都将《说苑》载入史册,流芳于后代.  相似文献   

11.
《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中有如下一段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而《汉书·匈奴列传上》(中华书局,1962年)中也有相同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两段文字相同,可知《汉书》因袭《史记》记载,但是两段文字在“田官”处标点不同。  相似文献   

12.
《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中有如下一段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而《汉书·匈奴列传上》(中华书局,1962年)中也有相同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两段文字相同,可知《汉书》因袭《史记》记载,但是两段文字在"田官:处标点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一)《离骚》之骚为地名说前人解释《离骚》题意,颇多异说,如:一、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传》)二、离犹遭也。骚,忧也。(班固:《离骚·赞序》)三、离别也,骚愁也。(王逸:《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司马迁与班固两位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出身与遭际及各自史学才能之不同,因而《史记》和《汉书》中的相同的类传虽记述时代、内容基本相同,但评价却大为不同。表现在对西汉王朝的看法上,《史》多讥剌之辞而《汉》则代之以雍容圆滑的记述。在道德评判上,《史》往往冲破伦理道德的束缚,而根据人物的具体情况定其优劣;《汉》则自觉地以统治者的代言人自居,处处以统治者的正统思想来绳墨历史。在义利观上,《史》重利但不排斥义;《汉》则重义而轻利。《史》、《汉》类传之异鲜明地体现了两位史家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刘勰与《梁书·刘勰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书·刘勰传》出自曾任梁代史官的姚察之手,应是评述刘勰及其著作的重要依据。从姚察仕宦和著书的经历与李延寿及其《南史·刘勰传》相比较,阐明姚书刘传具有不可代替的文本意义和史料价值。以此为立论点,对《文心雕龙》的思想倾向、刘勰的门第及其是否参与编纂《昭明文选》等问题,作出了与时下论者有所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封建社会,由政府实行的酒的专卖或管制酒业取利的措施通称为“榷酒”。唐代,安史之乱以前,政府对榷酒不甚注意;但在安史之乱以后,却大兴榷酒之策,以缓解政府财政拮据之窘况。所以,榷酒是唐代经济史方面的重要问题之—。但是,《旧唐书·食货志》对榷酒只著录了三条史料,这显然是不全面的。作者捡诸史籍,得二十条资料,加以补笺,弥补了唐代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文献《旧唐书·食货志》中关于酒的专卖、专利及其变化等方面材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据王逸《楚辞章句》知刘向曾编《楚辞》一书。然《汉书·艺文志》不收是书,其原因殆为刘向《别录》未录,刘歆因之不收,班固亦不"入"。其所以如此,当是在其时的著述观念中,学术等级严明,编辑之学尚未成熟,也无地位,因而不被重视,刘向亦不以此为功。  相似文献   

18.
《乾隆·嘉应州志》为今天人们研究客家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史料,然而当年为编纂《乾隆·嘉应州志》付出艰辛努力的客家才子叶承立却鲜为人知。通过对一些史料的考证,作者提出了叶承立实际上是《乾隆·嘉应州志》第一执行主编的观点,同时认为《乾隆·嘉应州志》的许多受后人推崇的论述、观点实际上是他崇文尚武的儒家思想的反映。其主张天人合一的政见与措施在其广西富川县知县任上,在服务于当地客家和汉族与壮、瑶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和发展上得以很好实施和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诗歌史上,以吟咏历史为题材的作品,自汉代班固《咏史》以来,可谓代皆有之.但当我们读了毛主席的《贺新郎·读史》后,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在《贺新郎·读史》这一光采夺目词章中,毛主席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伟大理论,把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的伟大学说以及共产主义必将磅礴于全世界的宏伟理想,通过形象思  相似文献   

20.
用诗词形式歌咏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自东汉以来,代不乏人.明胡应麟说:"'咏史'之名,起自孟坚(班固)"(《诗薮·外篇·六朝》).魏、晋之际,杜挚、王粲、左思、鲍照等人接踵而来.梁萧统主编《文选》,将咏史诗单列一门,至唐,胡曾更以《咏史诗》名集,从而使咏史题材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主题之一.以往的咏史诗词,或则缅怀历史的陈迹,评说古人之功过(如李白的《秦王扫六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