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应培养注重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新的阅读。"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鼓励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阅读,对文本进行独特性和富有个  相似文献   

2.
"读"是最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我们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仍然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学习语言的途径。只有把读落到实处,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才能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为此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繁琐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但时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只将朗读视为"走过场"的摆设。其实,语文阅读教学不只是要让学生读懂文本,更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活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譬如学生阅读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就要求学生朗读,这样学生读出的不应只是毛泽东眼里的湘江秋景和他心里的人生豪情,而更应该是学生自己体验欣赏的湘江秋景和自己的豪情壮志、自信蓬勃。  相似文献   

4.
正一、概念界定:何谓"浅阅读"与深层阅读"浅阅读"是指通过浅层次阅读或者浅易阅读,以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为典型形式的阅读方式。本文中的"浅阅读"主要是指在目前的职校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未能真正挖掘文本内涵,学生没有真正亲近文本,走马观花,注重考点,却缺乏对文本的深度思考与感悟,师生对话短平快,生成低。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我们知道,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个体,教师不厌其烦的分析和讲解,严重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个人的高度民主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封闭着学生思维与智慧的头脑。而只有个性化的阅读,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创设民主、和谐、人人参与活动的课堂。教师只有"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才  相似文献   

6.
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的朗读,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效。一、贴紧文本去读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中,受美学召唤结构的影响,教师比较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但忽略了文本确定性对阅读主体的制约。从把握人物的性格侧面,把握人物形象间的关系,结合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充分揭示意境的内涵等方面来把握文本的确定性,期望阅读教学在强调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同时能够尊重文本。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朗读环节必不可少。我们要把语文课还给学生,要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心灵和所学的课文内容发生碰撞,从而更充分、更准确地感知文本、感悟语言,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现代阅读教学应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老师、老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大都处理得比较好;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往往浮在表面,被教师忽略,时有走过场的现象,导致学生独立接触文本的时间很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多次提到"阅读"这个词,第60条建议强调"必须教会少年阅读"。如何引导学生真正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思维能力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召唤着创新能力的勃发。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反对墨守成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日益重要。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人才观,其培养措施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形成"文本没有原意的"的思想,确立现代阅读理念;允许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存在多种不同的声音,给予他们宽松的阅读环境;优化课堂提问,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利用多元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教学中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  相似文献   

12.
"文本"一词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用过来的俗语.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它是特指一篇篇的课文.美国霍埃说:"文本是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的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的对象,而更象对象中的另一个人."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阅读的灵感,在阅读中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阅读就是尊重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一片阅读的自由空间;唤起心灵的体验,享受审视文本的乐趣,这也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懈的追求,让我们俯下身去,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文本阅读,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核心也是以文为本,其基础还是以文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再现文本",让"人"与"文"在阅读教学中顺利实现对接,使人本与文本在阅读教学中得到统一,实现阅读教学的"全线提速"。一、实现阅读教学"全线提速"的钥匙在于选准多维视角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与文本有关而又未直接表达出来的文章的"空白点"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延伸,就是"补白"。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补白,建立起文本与读者沟通的桥梁,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激活学生的各种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1.以情带读,读中悟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在阅读教学中要常常引领学生抓住文章的情,以多种形式品读课文,让情感为心灵伴奏。师生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当老师和学生都沉醉于文本之中时,才读得入情入境,从而走向文本的纵深处。实现"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我在教学《孩子,你长大了》一课  相似文献   

17.
正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文本解读时必然会出现"意料之中"或是"意料之外"的差异,这往往会成为深度理解文本,或是多元化解读文本的重要契机,使教师更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解读能力,促进师生阅读视野的融合。一、百花齐放春满园:差异促成思维新火花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就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18.
补白是对文本的发展和超越。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方法之一,也会使阅读教学更具灵性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适时引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呢?一、在对话中感悟,激发学生的质疑力阅读的对象是文本,它需要融入主体的理解,方能把潜在的文本变成现实的文本,这一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的作用在于对学生唤醒引领和提升,包括主导主体与文本的对话、以"问题"为纽带的主导与主体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李睿 《广西教育》2013,(6):59-60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中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用在阅读教学之上,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和审美能力有着重大意义。文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载体,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文本常常被"架空"或"半架空",教师用过多的讲解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多媒体的滥用削弱甚至消除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