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指导同学作文既包括学生写作,又包括指导学生修改。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只重视指导写作,而忽略了指导学生修改。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精批细改,包办过多,而作为文章的作者——学生并没有经过一番选词联句的思索,处于一种“局外人”的状态之中,收获的信息甚少,修改文章的经验也少.不能形成自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平不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老师耗时最大而实效性低微的工作。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不仅能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一、激发兴趣动手修改1、在教学中,通过讲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反复文稿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让学生当小老师修改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文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仍旧缓慢,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制约了作文教学,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古人云:“善文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确有道理。善于自己动手修改作文,写作能力才会不断提高。笔者近年来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尝试,收到较好效果。具体地说,可以分三步走:  相似文献   

4.
书面表达是现代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然而时至今日,作文教学问题颇多,许多老师对作文指导深感困惑,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到头痛"的感叹.笔者最近就作文教学作了个调查,结果发现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脱离生活,内容空洞;指导过细,千人一面,假话空话,缺少灵性;注重师评,不会自改……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作文没兴趣、没愿望,勉强写成则千篇一律,缺少真实的情感、生动的语言.教师观念落后,认为自己是作文教学的主宰,在习作过程中,老师决定一切,把学生从主体地位上一次次推下来,防害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一篇好文章既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师要重视修改这个环节,要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要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师要常抓不怠,使学生常练不懈,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邹丽 《吉林教育》2008,(6):47-47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彼此的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论述,确定了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性地位,既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新要求,也是突破现行评改瓶颈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怎样写,而忽略写作后怎样改。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能力并没有太多提高。每次作文下来,教师尽心尽力修改,而学生只注重分数,瞧瞧评语。这种传统的作文模式费力不讨好,作文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在我看来,与其将时间全花在写法指导和教师修改上,不如留出一部分时间花在指导作文修改上。好作文  相似文献   

8.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对中职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所以这一方式势必改变。作者根据中职课改实践,认为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应优化作文评改方式,按照激发兴趣,全员参与;悉心指导,授之以渔;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评改作文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宏玉 《考试周刊》2010,(11):77-77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按照“教师指导一学生写作一教师批改一教师讲评”的流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缺失。长此以往,学生会只关注写的环节,一写完,作文任务就完成了。如此“粗枝大叶”的文章,很难实现在写作训练中提高作文能力的目标。叶圣陶先生曾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引领学生亲历加工美、创造美的快乐写作之旅。  相似文献   

10.
刘正芹 《广西教育》2012,(17):25+27-25,27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指导、作文实践的继续和深化。在目前来看,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细细一想:那学生毕业后,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写了文章,谁来帮助他改呢?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作文的修改权归还给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顺应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文章不厌百回改。自我修改方显才,在指导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中,我尝到了甜头。避免了精批细改却劳而无功的做法,学生也增长了写作能力。下面是我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一再强调“教师积年累月为学生批改作文,因在使学生终于能自改也。”又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作”还要教学生“改”。“作文”和“改文”是培养学生自能作文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并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善作不如善改”。可见指导好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就此谈几种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提起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叫苦连天:最烦讲作文,讲后作文千人一面;最怕改作文,工作量大,苦不堪言;最恨发作文,辛苦点评,学生视而不见。学生也是有苦难言。25年的语文教学生涯却使我尤为偏爱作文教学,并在新课标理念下总结了一些操作得当的法宝,在繁琐复杂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学生更是乐在其中。一、淡化"作前指导"一篇习作,教师从"审题—立意—选材"要步步小心:指导学生写什么、如何写、注意什么……唯恐学生不会习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这句话道破了修改文章是整个作文过程的重要环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学生自改作文。他认为,“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重视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训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画家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老舍先生也曾说:"一篇500字的小文,我要考虑三天,头一天写了,第二天要改,到第三天还要改."上述说法对我们小学作文教学很有启迪,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仅是学生写出来的,更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修改出来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许多时候都是教师一个人包干,很少考虑发挥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这恰恰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一条修改作文的新路子,就是批改作文应该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7.
传统作文教学只强调教师对学生写作技巧的精心指导,对作文的精批细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收效甚微。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可见,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也  相似文献   

18.
王忠鑫 《山东教育》2008,(12):21-22
“作中修改”是“作中指导”的继续,又是“作后评改”的基础。在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作中修改”的环节,学生打完草稿之后,别说是让他们自主地修改作文,就是在课堂上也很少有这方面的指导。目前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但许多教师仍然没有重视指导学生怎样去修改自己的草稿。教师所面对的仍然是学生直接抄在作文本上错字连篇的作文,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中,点拨指导、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引导学生学会自改和互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能力,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减轻教师的批改压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养成自改的习惯,激发学生向上的成就动机。  相似文献   

20.
张新生 《语文天地》2011,(20):22-2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老师先布置学生写作文,学生写好后,再由教师包揽,逐一批改。从标点符号,字词句段到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