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圣诞节刚刚走远,中国人的特大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但人们对洋节在中国的肆虐还存在着的那份感慨,仍然索绕在心头——洋节应不应该过,春节怎么了?洋节在中国真的是狼来了吗?在2008年圣诞节到来的时候,北京东城的一个著名四合院——西堂子胡同35号院子里,正在筹办一场热闹的圣诞聚会。而透过这个院落里中国传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评论》2010,(9):68-68
学过中国近代史的人,对茶叶与鸦片这两种东西,恐怕是五味杂陈。因为这两样东西在近代史上给我们中国人留下太多的惨痛。在全球化的今天,作者以全球史的角度,通过茶叶与鸦片这两种商品,来看当时的中国是如何被卷入世界经济漩涡,并陷入危机的。  相似文献   

3.
姚森 《报林求索》2009,(1):76-79
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就将"喝茶"当作日常生活中的一件要事来看待。如今,市面上茶馆林立,茶叶店如雨后春笋,便是中国人崇尚"茶生活"的佐证。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国的茶叶经济受到哪些影响?我们的茶企业又有何应对之道呢?本期报林有幸请到了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大益茶业集团品牌管理部部长华毅,元泰茶业总经理魏文生,八马茶业加盟部经理沈从一,理想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庭顺共同探讨金融危机下的茶企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与中国寻求文化身份:以方言电视节目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中国在面对全球化和保持本土文化身份时的困境。中国在保护文化身份方面的努力表现为两种趋势:一种是,主要通过大众传播的中央集权式控制构建统一的民族文化;另一种是通过基层的传播和草根式的努力保存传统和本土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来自政府和草根阶层的推动力量在某些时候、某种场合会不谋而合。在另外一些时候,它们又各自为战,甚至产生一定的冲突和论争。当代中国人对文化与身份多样性的追求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在重新发现和重申已经被国家追求发展的战略边缘化和未被官方版本的"民族文化"认可的中国遗产中展示的草根需求和民间努力。作者认为,这样一种基于本土的需求和基层的努力才是保护和复苏中国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11,(8):12-12
所有观察家都承认家庭对于中国人的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在有些人看来,对家庭价值重要性的强调甚至成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穆青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生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长在时局动荡的旧时代,告别在急剧变化的新世纪";也有人认为,他不是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他的身上浓缩着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史,他的典型人物通讯触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同时实现了国家通讯社向世界通讯社的大步跨越。  相似文献   

7.
健康·新知     
英国科学家最近称,喝茶不但能提高人体的抗病毒能力,还可以预防癌症。 英国癌症研究所的专家发现,茶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叫烷基胺抗原,这种物质存在于某些细菌、肿瘤细胞、寄生虫和真菌中。喝茶时人体会接触到烷基胺抗原,一旦含有这种物质的疾病来临,人体就能够抵抗。 绿茶和红茶在实验室中都显出有抗癌的功能。但专家认为,茶叶防癌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人缺宗教",近来这句话时常能听到。其实二十多年前,某个待在海外的华裔知识分子说,中国人只有祖国母亲,没有精神父亲,他认为要给中国人找一个精神父亲,那便是基督教。现在很多人说"中国人缺宗教"一般都是被流行舆论牵着鼻子的结果,例如到处在说当今中国道德滑坡,为挽救所谓的道德沦丧,便人云亦云地搬出这个神器。一群被愚弄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剑在中国是一种透着高贵气质的兵器,在侠义之士迭出的古代,背负剑囊、游历四方是一种彰显出英雄气概的行动。舞蹈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它是以经过艺术加工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个人都有一张脸,每个人每天都会面对数十张脸,但普通人很少认真地探究过自己和他人的脸,山东卫视大型文化综艺节目《中国面孔》可以说是中国首档以面孔透视文化的电视综艺节目。节目通过明星答题的形式,来发起历史追溯和文化思考,既丰富又有趣,自播出以来,讨论热度持续不减。透过"面孔"看中国好似一部大百科中国人的面孔曾被认为是"五官不突出,没特点",但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面孔却是大有说头的。比如关于  相似文献   

11.
<正>马克思的不朽名著《资本论》中,一共提到了世界各国680多个人物,其中有一个是中国人,而且是唯一一爪,那么,这个人是谁,马克思又为何会提到他?这里头倒确有一段掌故……马克思对政治经济颇有研究,虽然没有条件来中国,却在《资本论》中提到过一个中国人。这段话,出自《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的脚注中。马克思在讲到铸币、价值符号、直接从金属货币流通中产生出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时,用小字写了一个编号为  相似文献   

12.
柏杨先生驾鹤西去,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一阵追思和缅怀的热潮.曾经使柏杨先生名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说"以及"中国文化是酱缸文化说",又再次成了媒体和网页上的大字标题.如"柏杨走了,而中国人依然丑陋""我们还没走出柏杨的文化酱缸"等,柏杨先生本人的声望,也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如"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完美的启蒙者"等等.  相似文献   

13.
回顾百年中国人的代际问题,回顾当下社会的几代人的生存状态,我们很多人还是活在"小时代""小日子"里。看待一百多年来的中国人,代际更替是一个重要的角度。我们都说现当代中国人跟传统中国人是不同的,生活、观念、习俗、社会机制是两个世界;但我们也看到,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中国人也有差异,近几年读书界和社会上流行的一个看法是,民国风范要高于当代中国人,在人格气象、心智开放等方面,被拍死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去年,新周刊300期庆典的时候用了一个非常抓人的题目——中国怎么想?文中写道"中国的崛起为世界提供一个可贵的范例。……中国人是谁?中国人怎么看世界?随着中国崛起,这两个问题对世界很重要。"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理解中国,包括我们自己都需要在众多纷繁复杂的图景中搞清楚,中国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5.
陶睿 《新闻世界》2014,(2):136-137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亲情萦绕的美好时刻。每逢佳节来临,灯笼、剪纸、水饺等带有中国味的象征符号就频频出现在各类广告设计中,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中国年的喜庆氛围。本文就如何在春节广告中嵌入中国传统元素及其具体融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分析,希冀能对未来广告的文化增值和效果强化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年快到了,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在这喜洋洋的氛围里,大人、孩子,个有各的事, 大家忙着、准备过大年。不知怎的,我对中国人这样看重这个"年"实实地不解,但这"年"确实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了快乐,人们每年都期待着过 "年", "年"在中国成了一种大大的民俗、一种情结、一种文化。每每在电视上看到那些拥挤着回家过"年"的人,那些为了能和家人呆上几天,过一个 "年",不辞辛累的人,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感动的我会默默地为他们祝福,祝他们新年快乐。而作为编辑的我,每年都会为这新的一年第一期的封面忙, 今年是狗年,要去寻只狗,寻一个"旺旺"回来,期望它可以给读者带来好运。  相似文献   

17.
孙洪涛 《中国广播》2004,(10):35-37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人们这样评价一个人:“某某很有气质”,或“某某长相一般但气质不错”。人们对一个人气质的评价是一种审美情趣的表现,也是一种审美品位的表现。任何一个人都会成为评价的客体,节目主持人、播音员作为公众人物就更是如此。他们在节目中对社会事物展开评价的同时,自己也成为受众评价的客体。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儒道价值观一方面以经世致用的"入世"思想打造着国人的主流文化情怀,一方面又以其达观超脱成为民族心理的一处退隐之所,二者共同培养了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出处心态。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是进行传统价值观传播的绝好平台,但目前存在的课程所占比例小、课程类型选择失当等问题都限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如何构建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构建大学生积极心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样板戏     
张继卫 《档案天地》2013,(12):15-19
样板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文化记忆,是中国戏剧史上的奇迹与经典,它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文化,曾经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八个样板戏主导了那个年代中国人的审美与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流逝,样板戏正在成为一曲悠远绵长的历史文化回声。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改革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现实主义者,您认为自己属于哪一种?" "我是一个改革主义者,"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非常迅速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我崇尚改革.改革就是除旧布新,是与时俱进,是开拓创新,是永不满足.我做过的改革不少,在漓江出版社时就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