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宋阳东 《大观周刊》2011,(35):84-84
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图像语言传递新闻信息,需要摄影者去思考、构思。新闻摄影的构思分为两个阶段:选题阶段的构思和实践阶段的构思。选题阶段的构思是对某个新闻事件拍摄之前的构思,实践阶段的构思是在拍摄现场的思维和瞬间构思。如何拍摄出与众不同、新颖非凡的图片,研究和探索新闻摄影的表现手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从传统胶片的技术角度分析,是指摄影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拍摄并经过冲洗、放大等物理化学的反应而留在胶片上的影像,这是一种“直接的证据”,没有经过人为的修改和技术处理。数码相机出现后,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则界定在摄影者使用它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抓拍的“第一影像”。而这种数字影像是没有进行过后期加工处理的,甚至连极其微小的修饰也不允许。这样的数字影像是严格意义上的“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卜新章 《新闻知识》2003,(3):41-42,37
新闻图片的拍摄通常有“抓拍”和“摆拍”两种,在摄影采访过程中两种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同时运用,合理的运用“抓拍”与“摆拍”能拍摄出真实感人的新闻摄影作品,否则只会拍摄出矫揉造作,甚至是虚假新闻图片。在新闻摄影实践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曾朗 《新闻界》2000,(4):43-44
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摄影家石少华在《新闻摄影与摄影记者工作》中指出 :“作为一个摄影记者 ,他最主要的本领 ,仍旧是应该学会掌握生活规律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不干涉对象 ,真实、迅速、生动地拍摄出照片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抓拍。抓拍是摄影记者在新闻事件正在发生的现场 ,用不干涉对象法 ,在对象自主的自由的活动中 ,选择抓取镜头的一种拍摄方法。它是新闻摄影最基本的方法 ,是摄影记者采访的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也是最难驾驭的基本功 ,要求摄影记者具有在瞬间内看到、想到、抓到的特殊本领 ,必须具备三快 :眼快、心快、手快。《…  相似文献   

5.
彭小琴 《新闻界》2012,(1):28-31
如何运用新闻摄影独有的语言特性,拍摄出令人瞩目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是新闻摄影从业者的实践探索,也是新闻摄影研究者的理论追寻。摄影作为无国界的影像语言,必须塑造典型的可视形象,从而体现形象的价值;拍摄中要能通过客观真实的画面将作者对事件、人物的深刻领悟独特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作品强烈的内在冲击力;而这样的画面,是融入了具有思想和灵魂的摄影者自己的情感,传达着他所表达的特定意义。探寻这些新闻摄影的视觉语言特性可为新闻摄影新的表现途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科学摄影的概念较早兴起于天文摄影领域,通过对日月角度、典型星座和系内行星在空中角度的计算,提前规划出天体与地标建筑、目标对象同框的拍摄手法。科学摄影手法在快速发展,且已经衍生出多种侧重方向不同的辅助计算软件。对新闻摄影从业者来说,科学摄影就如同“第二个CPU”,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显著降低特定场景拍摄所需的前期工作量,科学摄影的熟练使用不但为人们“看世界”提供了更新奇的角度,而且通过优化取景角度寻找最佳拍摄点位,符合画面真实性这一新闻摄影的首需要务,是新闻摄影工作中的良好助力。基于此,本文就科学摄影手法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位合格的档案摄影者和新闻摄影者一样除了有健康的体质,敏感的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能力之外,还要具备在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熟练运用相机,及时、准确、客观地拍摄下有价值的照片的能力,这就是一位档案摄影者应具备的基本功。下面就自己在拍摄中的一些感受谈一点看法。档案摄影者是档案工作者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摄影图片和文字、实物是档案工作的重要部分。档案摄影在档案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档案摄影者为此倾注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从而也揭开了档案摄影在档案工作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一位档案摄影者在拍摄中,首先要充分发挥摄影的纪…  相似文献   

8.
王威 《新闻前哨》2005,(9):92-92
作为新闻摄影专版文字表述形式之一的“新闻解读”,通过对相关图片的剖析、解说,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和理性的愉悦,进一步增强了图片新闻的深度和厚度。图片新闻也借助“新闻解读”,丰富了报道形式,锻炼了摄影记者的写作能力,造就了图文并茂、情理交融的魅力。一、“新闻解读”关键在一个“透”字湖北日报摄影画刊改版后,我先后拍摄过不下十个专题,但真正接触“新闻解读”的写作还是近几期的事。说实话,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摄影经验的记者,自己在拍摄新闻摄影专题时,感到困难的不是画面的拍摄与舍取,而是对新闻事件和  相似文献   

9.
周琳 《军事记者》2006,(10):52-52
如何拍摄出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军事新闻图片来?如何用图片来反映全军广大官兵“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的大无畏英勇气概来?我认为靠的就是眼力,眼力是捕捉新闻事件决定性瞬间,是军事摄影所必须具备的摄影基本技能。只有具备抓住具有概括力的“决定性瞬间”的眼力,才能拍摄出好的军事图片。我在拍摄《苦练三伏》这张图片时,采用不打招呼,在现场等待拍摄机会的办法,足足有1个小时的时间,目的就是找寻拍摄的最佳时机,就是用眼力观察即将出现的最精彩、最动人心弦的瞬间。为此,当战士们从水坑中腾空而起的一刹那,我的眼力决定这个…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无产阶级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新闻摄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摄影技术问世后才出现的一种报道形式。照相能原原本本地反映客观现实,具有见证性、权威性与说服力。这是新闻摄影独有的功能。如果舍弃了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原则,制造假照片,那么,它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的损失,比虚假的文字报道还要恶劣。新闻摄影拍摄的对象必须是有新闻价值的真人真事,并且要符合真人真事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就是不但事实要真实、形象也要真实。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那就会出现虚假的照片。如拍摄草原上的接羔能手,摄影者为了追求形象美,就找几个演员穿上民族服装,抱着小羊羔来代替;拍挑灯  相似文献   

11.
报纸要“两冀齐飞”,图文并茂,这是不争的事实。可现在很多报纸却缺少好的新闻图片,企业报在这一方面问题尤为突出。究其缘由,除了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外,摄影者一些思维定式是妨碍产生新闻摄影精品的最主要原因。“除了生产没啥可拍的”,是一些摄影通讯员常发的感叹。为了完成宣传报道任务,他们在感叹中拍摄一些机器加入式的工作照。忙忙碌碌,累得要死。回到头,找不  相似文献   

12.
如 果我们肯定美是无处不在的 ,那么新闻摄影也应该讲求美 ,尽管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不同 ,隶属于实用美学范畴的新闻摄影 ,其所表现的对象自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质 ,关键是新闻摄影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发现”和挖掘它。摄影是一门运用光学原理和化学原理再现客观对象的艺术。早在人类第一批摄影作品问世之际 ,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历史学家、政治家拉马丁就说“这是要与太阳合作的艺术”。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但由于许多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摄影要依赖抓拍完成 ,因此如果说与太阳及替代光源“合作”的优劣左右着新闻摄影的成…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切入点”的选择──从拍摄《妈妈只生我一个》谈起郑维国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是无数个瞬间的延续和联接。面对发展、变化的新闻事件,摄影者最好在什么时候去采访?从哪里下手拍摄照片?抓取哪些情节或细节?人们在摄影采访前和现场来访中作出种种判断,...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的特性可以概括为客观性和瞬间性。客观性是新闻本质,它要求摄影者以全面客观的态度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瞬间性则给新闻摄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截取事物运动过程中的一个个点,也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精神的、历史的一面使其定格。  相似文献   

15.
法国著名摄影大师布列松在多年的摄影实践中,拍了不少质量高的照片,他在新闻摄影理论方面也颇有见地。他说:“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里都有个决定性的时刻。这个时刻来临时,环境中的元素会排成最有意义的几何形态,而这个形态也最能显示这桩事件的完整面貌。有时候这形态瞬间即逝。因此,当进行的事件中所有元素都是平衡状态,摄影家必须抓住这一时刻。”这段论述,道出了新闻摄影截取典型瞬间的两个值得注意研究的问题,即发现“最能显示这桩事件的完整面貌”的瞬间和“抓住这一瞬间”。这恐怕是对从事新闻摄影者最基本的要求。但如何“发现”和“抓住”这两个环节呢?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有一部分是属于非突发性新闻的拍摄采访,就是在事前得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及采访对象的新闻事件。如政治、经济、文体、人物、会议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类新闻的采访拍摄有它自己的特点,因为在事前可以制订拍摄计划,确定采访对象,查阅背景资料,所以摄影记者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由于非突发新闻事件具有事前预知的特点,所以摄影记者可以事前准备,从容采访,相对于突发新闻的现场抓拍采访,则显得容易了一些。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许多摄影记者重视突发新闻,轻视非突发事件采访拍摄,这是当前新闻摄影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摄影采访、图片编辑实践,就非突发性新闻的采访拍摄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也打腹稿。就是摄影者在未拍摄作品前,根据自己要去拍摄的主题,酝酿如何取景,取什么样的景;思考构图,构什么样的图。简单而言,摄影"打腹稿"就是在大脑里,把被摄事物,按照自己的思想,合理地安排在画面里,使画面充分表现出新闻主题,并将自己对被摄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展现出来。腹稿的有无和是否成熟,决定着拍摄的速度和片子的成败。摄影名家与高手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并不仅仅在于拍摄本身,而在于"拍摄之前"或"拍摄之外"的符合实际的"打腹稿"的功夫。因此,要想用图片很好地表现出新闻事物的本质,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就必须学会在采访前打腹稿,并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郎悦 《大观周刊》2012,(28):319-319
目前,现代新闻事业发展日趋成熟,我们已经迎来了全媒体时代。在这样一个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也发生了众多变化:读者对新闻图片要求更高,动态图片更吸引眼球;草极摄影者增多,新闻摄影迎来草根时代;专业摄影记者转变角色,从“一专”走向全能。了解新闻摄影的这些变化,有助于媒体人迎接全媒体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侯少华 《新闻窗》2007,(5):62-62
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竞争异常激烈。摄影记者不可能随时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但随着数码相机、照相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在第一时间捕捉影像的能力。公众的摄影作品对职业摄影师是一个有力补充。目前,很多新闻机构都在新闻报道中广泛采用业余摄影者拍摄的各种素材。例如2005年发生的英国伦敦地铁爆炸事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双体日,拍摄和读书,摄影者该选哪个?两者都要。也许很多摄影者会这样回答,但实际情形却不然。据笔者初步调查了解,绝大多数摄影者在双休日都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外出拍摄,而能够安心坐在家里读点书的摄影音,比例很小。这很小比例的摄影者中,相当一部分又多是搞摄影理论研究的人。也就是说,六凡搞摄影的人,极少有坐下来认真读书学习的。他们习惯了挎着相机拍照片,一有空闲,首先想到的就是今天到哪儿去拍片子。摄影者的思维空间,装满了画面构图、光线影调、色彩层次等。读书学习,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等在他们的思维中所占的比重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