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1949年在上海谈到干部的责任时说,打仗时要下命令,作战计划要你签字,许多指挥员签字时手就发抖,因为那关系着仗的胜负,涉及到许多战士的生命。政府工作、经济工作同样如此,要颁布许多法令、签订经济合同,拿起笔时手也发抖,有的时候真可谓“一字值千金”,手不发抖,也不现实。“手要发抖”,是对工作慎重、负责的表现。搞新闻工作和打仗不尽相同,但我以为,在写每一条新闻时,也该有点“手要发抖”的精神。这是因为今日的新闻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时代的前进和后退。当然,今日的新闻也是明天的历史,将来人们查考历史资料要靠它,搜集、研究有关方面的问题要借助它,我们要对采写的每一篇新闻稿件负责,这里也包含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2.
2012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州战区考察时指出,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要坚持用打仗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不断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一石激活春水一池.在“强军梦”的号召声中.新年度的军事训练拉开序幕,新年度的军事训练模式机制改革新闻宣传.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初做新闻报道工作,往往把精力用在钻研写作技巧上,不注意研究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思想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思想方法不对头,就会走许多弯路,据我自己的体会,起步伊始,要注意“三忌”: 一忌“未会走就学跑”。记得我刚搞新闻报道,看到老同志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十分羡慕.手痒痒的。于是也拿起笔来,第一次就写了篇三千多字长稿子,是消息还是通讯,自己也弄不清楚,送给老同志看,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后来,我学“乖”了一点,看报纸上登什么,就写什么;別人写小说,自己也写小说;老同志写诗,自己也  相似文献   

4.
影视制作不能满足于“像打仗”,而应该“就是打仗”,要注重细节,尊重历史。  相似文献   

5.
实战化训练.是走向战场的最后一级台阶。是战争前的“彩排”。加强实战化训练宣传,既是为“能打仗、打胜仗”鼓与呼的应有之题.也是用打仗的要求检验军事宣传工作的应有之举,更是服务战斗力、当好军事新闻记者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所谓“短平快”,指的是工作方法。“短”和“快”相对于“慢”和“长”而言,是指采编周期短、制作速度快。行军打仗讲究“兵贵神速”,做好新闻“家常菜”也要讲究“文贵神速”。县级电视台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尽量减少耗时长、见效慢的长篇报道和深度报道。多从县域经济社会运行中寻找亮点,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起常有通讯员来信问:“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新奇别致,引人入胜?”我也常常问自己:“为什么我的文章大都是平庸之作,很少有使人振聋发聩、耳目一新的篇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位并不擅长为文的领兵将军给了我相当内行的回答。他说:“作文和打仗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打仗讲究“出奇制胜”,“反常用兵”,“以变应变”,“超常思维”等,其实这些原则都可以“引进”到写作上。谁愿意看那种人云亦云、不痛不痒、老生常谈的东西?“文似看山不喜平”嘛,按常规写文章就难出新。而文章的“出奇”和“反常”,首先来自作者的创新意识,或曰求异思维。有了求异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老毕 《航空档案》2010,(5):28-33
联系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如果故争打起来没有强大的后方工业也是不可想象的。196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搞“三线建设“的主张.他表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们什么时候要打仗。  相似文献   

9.
6月1日13时19分7秒,柯受良驾驶着一辆乳白色的三菱跑车从铺设在黄河壶口山西一侧的跑道上跃出,我按下了手中的快门。全部拍摄只用了两秒种。数小时后,照片通过新华社送上国内外许多报纸的头版。 回想当时,那紧张得令人窒息的两秒钟刚刚过去,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拿相机的手也有些微微发抖。为了这短短的两秒钟,新华社“飞越黄河”摄影报道组,团结奋战,历尽艰辛一个多星期……而对我个人来说,作为新华社山西分社的摄影记者,为了对得起这两秒钟,更是付出了许多:搜集有关文字和图像资料,随柯受良或自己前后四次去黄河壶口熟悉地形、选择画面;两秒钟的背后,有我长达一年多的准备,有说不尽的让我一生也难忘的经历、感受。我更加体味到“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这句名言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带着“任务”阅读或者说有目的去阅读,常常不那么舒服。因为当你因文章的精美而陶醉时,还须保持几分清醒,要问一声为什么;当你遭遇不那么顺畅的作品时,你也不能跳过去,还要拿着放大镜、手  相似文献   

11.
这标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抄袭之嫌。 2007年年末,陕西绥德职业中学校长找县长签字要国家助学金,因为“妨碍”县长办公被拘,后当地县委宣传部部长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时说道:“记者不报道大好形势光添乱”,“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我的题目即反其意而用之。  相似文献   

12.
我做编辑工作的时间不太长,五十年代末在高等学校工作时兼办过校刊,后来又在省报主持过文教稿件和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七十年代初移位于出版部门,主持文艺出版物的编审事宜。我干过责任编辑,但更多的是做编辑环节中的复审、决审工作。我和做编辑工作的同志们一样,有许多这样那样的职业感受和体会,这里我只想谈一点,就是“编辑要勤于笔耕”。作家搞创作是“笔耕”,秘书撰文稿是“笔耕”,画家泼墨缀红是“笔耕”,书法家染翰挥毫也是“笔耕”。大凡以“摇笔杆子”出产品的,都可称之为“笔耕”。著名作家孙犁说过:“我青年时,初登文域,编辑与写作,即同时进行。深知创作之苦,也深知编  相似文献   

13.
“责任编辑”这一名称大概是50年代新中国出版事业初创时期从俄文翻译过来的.苏维埃国家出版社建立个人工作责任制是列宁倡导的.他在1920年12月11日写给国家出版局时信中要求出版每一本书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有“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签字(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50卷46页).  相似文献   

14.
这段历史是从1849年开始的。那年春天,一些高鼻阔目的洋人带着他们的中国走狗来到了广东、福建的城市和乡村,用种种诱人的条件招募劳工去秘鲁干活。为了表示真诚,他们还带来了契约要劳工们签字画押。一些中国人在国内实在过不下去了,便在契约上糊里糊涂地按上了手印。当然,还有许多中国人信奉“父母在,不远游”的祖训,宁可饿死也不愿应募。对于这样的人,他们就采取了绑架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记者或通讯员采访新闻,就好象打仗一样,要善于抓住“战机”。如果失掉“战机”,很多具有价值的新闻,就会在你面前白白流逝,想再采访,也不可能了。记得1956年9月,我去郑州采访。一进无锡火车站,发现月台上有百来个二十岁里外的男女青年,携带行李什物,将与我同乘  相似文献   

16.
抓某项工作,从接受任务、作出部署、检查督促、分析调整,到搞调查、写材料、出经验,在这套工作程序之后,还能不能再抓出一篇新闻稿件来,向部队官兵和社会群众展示一下这项工作的价值?“~手难抓两条鱼啊!’一些同志在谈到结合工作搞报道时发出这样的感慨,“伯是稿件发不出来,工作也耽误了。”笔者和不少机关干部对业余搞报道的难处,都有切身体会,但我们仍然可以自豪地说:一手可抓两条鱼,工作、报道两不误。而且工作和报道还可U相得益彰,相互弥补,相互促进。一、份外之“鱼P有抓头首先要弄清这条工作之外的“新闻鱼”,应不…  相似文献   

17.
1942年10月,张思德同志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工作。由于他吃苦耐劳,忠于职守,毛主席很喜欢他。后来工作需要,张思德被抽到安塞山烧木炭,在一次出窑时发生塌方,他为抢救战友不幸压在窑内牺牲了。消息由中央社会部负责人李克农向毛主席作了汇报,主席当时正在批阅文件,他惊讶地放下铅笔,踱到窗前,沉痛地说:“前方打仗死人是难免的,后方生产劳动死人就不应该了!”思忖良久,毛主席作了三条指示:“第一,给张恩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1944年9月8日,中央社会部在延安枣园  相似文献   

18.
云安全能否实现“全民防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要问瑞士为什么近200年没有打仗,主要原因就是瑞士随时都在准备打仗,瑞士男子的服役期从20岁持续到50岁。瑞士全国平时只保留3500人的职业军人,而一旦需要,则可在48小时内动员35万人以上受过正规训练的陆、空军民兵部队。因为刺猬不去侵犯别人,但遭到侵犯就会浑身是刺,传言瑞士人的这个“刺猬战略”甚至吓破了希特勒的胆子。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确实是一个“修补工”。他要做好稿件的筛选、修补工作,对稿件要有“吹毛求疵”的检验本领。如果发现原稿有疵点或裂缝需要修补时,也要求能有像晴雯为贾宝玉补金雀裘那种匠心艺工,金雀裘“是孔雀金线织的”,就得用孔雀金线作界线,“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补得使人一眼看去“真正一样”,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手艺。如果修补成了打补丁,在作者完整的稿件上落下“破相”,就不雅观了。这是最使作者感到难堪的事。可是有的编辑就很不自觉,拿到稿件,好像手痒。尽管原稿无懈可击,也非砍上它几刀,  相似文献   

20.
群众纷纷怨道:“这时候了还走后门呢!” 殡仪馆馆长怨道:你们这名人一走后门,这秩序能不乱嘛? 名人们纷纷怨道:我们要光在外过签字,天黑也签不完,就见不上赵妈了! 谁都在怨,谁怨得都对,因为都是太爱赵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