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唐朝女性服饰的分类、特点,分析唐代服饰构成元素,探讨唐代社会风尚与审美情趣,说明其对当代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服饰与文学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唐诗中有着大量的服饰描写,对男性的服饰描写则主要落笔在“袍色”上。袍是唐代男性在生活中的主要服饰款式。也是唐代官服的重要形式,后人把唐诗中这种重袍色描写的现象称之为“唐人重服章”。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唐代服色制度确立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是唐代士人的信仰维度的折射。  相似文献   

3.
研究敦煌壁画中唐代的服饰色彩,有助于将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作为当今服饰色彩的启迪与应用.唐代前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反映在壁画当中的服饰也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实力.把唐代前期壁画中的服饰按照初唐和盛唐来分析,初唐色调温柔谐和,盛唐色彩鲜艳明快,浓郁.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的妇女服饰代表了中国古代妇女服饰的两种不同风貌,唐代妇女服饰欣欣向荣、雍容华美;宋代妇女服饰则是阴柔病态、质朴拘谨。审视这两种不同的服饰风貌,不难发现其背后隐含的审美趋向却是相同的。这种审美并非是唐宋时期妇女自身的爱好和追求,而是男子们更为隐蔽的想象和要求。本文就此问题略作探讨。一、唐宋时期妇女服饰的审美趋向唐代妇女服饰是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史上最浓烈的一笔,使一直沿着封建礼教轨道滑行的古代女性服饰呈现出中国历史上所独有的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局面。唐代妇女服饰多姿多彩,总的风格是华丽、开放、创新及…  相似文献   

5.
唐代妇女服饰漫谈董理如果说中国古代男子服饰的主题是实用与庄重,那么女子服饰的风格则是浪漫多姿,而唐代女子服饰则是其中最为绚丽的篇章。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世风开放。加之城外少数民族风气的影响,唐代妇女所受束缚较...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的频繁,民族融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从而使唐代女子的服饰驰现了新的特征。唐代女子的服饰式样之繁多、质地之考究、工艺之精良、开放程度之空前,均大大超过了前代。  相似文献   

7.
唐代服饰堪称设计史上的一朵奇葩,在服饰制度上因袭了隋朝传统,在服饰文化上呈现为"中西交融",在服饰形式上表现为"衣带渐宽",凸显出一种"变"与"不变"的精神气度,一个侧面见证和诠释了雍容典丽的大唐文明。唐代服饰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思想,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选择,对后世服饰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代妇女服饰丰富多彩,妆饰争奇斗艳,而女着男装这种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多见。唐代女着男装,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出唐代文化的多元化、兼收并蓄和独特性,它也是今天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源泉。文章主要从唐代女子着男装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该现象在现代服饰的应用与启示等方面分析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9.
叶娇 《家教指南》2011,(5):82-86
关于唐代服饰或敦煌壁画供养人服饰的研究颇多,但探讨唐代敦煌民众着装的论述却甚为罕见。文章利用敦煌写本文献《杂集时用要字》与《俗务要名林》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对唐时敦煌一地的民众服饰从男子着装、女子装束、妆饰妆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体现出大唐的盛世之音,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探索唐代著名画家代表人物画作品中的服饰特征,从中提炼与传统服饰的共性和差异,再从客观的视角加以提炼,成为总结唐代人物画中服饰文化信息和对其进行价值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唐诗词中可以看出,唐代女装从初唐的“芙蓉出水”到盛唐的自由开放到中晚唐的“错彩镂金”,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服装风格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因此,唐诗词中对女装作为审美对象,它积淀着唐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至唐朝是中土与西域在服饰上互相影响最为深刻的时期,南朝在这段服饰变化史上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唐朝服饰继承并放大着南朝服饰的特点,吸收胡服样式形成新式常服,西域服饰这时期的变化较少,主要体现在向唐朝服饰的靠近。《职贡图》和《客使图》作为两个时期西域人物形象的代表画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南朝到唐朝中土与西域服饰发展变化的同步与同化趋势,也反映出中外交流下服饰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3.
华夏自远古时代形成的花卉艺术迨至唐代已日臻成熟,兴起浓郁的嗜花风尚,这表现在赏花游宴之风的高涨、插花艺术的绚丽多彩及花卉入馔的盛行等诸多方面。唐代是一个云蒸霞蔚的时代,亦是一个诗性精神极大张扬的时代,唐代嗜花风尚的热潮,不仅直接拓宽了唐诗题材,使咏花诗渐成为咏物诗中的重要大类,也体现了昂扬、奔腾、高蹈的时代气质与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4.
唐前期的服饰制度主要出自于唐令,以《武德令》为基础,内容多针对冠冕服,强调礼令并行,官常服则以《礼部式》规范,制度完备。安史之乱后,官常服入礼,冠冕服渐成具文,服《式》逐渐取替服令的地位,并形成以《格》、《格后敕》为权威的服制,此时的服饰政策受礼的限制较弱,强调制度性。前期服令因受周礼限制,针对性较差,在实际执行中多有出入;后期的敕格应对性强,执行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15.
茶诗在唐代开始兴起,诗人以茶雅志,表现超尘绝俗的隐逸情怀;以茶悟道,追求"全性保真"之"道";以茶合德,营构清雅、简淡、高远的诗境。唐代茶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本的生命情调和审美情趣,反映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之美、生命之乐,传达出中国文人清高而又自适的人格气质,并昭示了古代文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对于民族精神的塑造、社会的谐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人喜欢凤凰,以凤凰喻指人物,以凤凰装饰服饰与生活用品,以凤凰喻示婚姻情爱;唐人也爱牡丹,爱得几近痴狂。唐代的凤凰华美、健硕、昂扬,与雍容华贵的牡丹共同彰显出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17.
《簪花仕女图》是唐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仕女画,作为纯艺术欣赏的仕女画,其特点是“曲眉丰颊,衣裳劲简,彩色柔丽”。本试以《簪花仕女图》为出发点,探析它的艺术成就和特点,以此对唐代绘画的风格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古代彝语支社会确实存在着一个以虎为中心的文化演变过程。依据一是记录于彝语支(尤其是彝族)古文经典中的虎文化观念;二是现今彝语支社会中仍然存在的古老崇虎习俗。唐代南诏时期王室和贵族曾经存在的大虫皮衣官服制,正是虎文化遗俗的文化表现。彝语支诸族的文化渊源关系非常密切,凡研究这一语言支系民族的文化历史,一定将其放在一个较大的文化同源关系上来考察。  相似文献   

19.
祭孔释奠存在一个时代性问题。纵观祭孔释奠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和现代,不存在哪一个时代祭孔释奠跟前代完全相异,也不存在哪一个时代跟前代完全相同,具体包括跪拜礼、乐章和服饰等方面,体现了祭孔释奠的时代变迁。其实早在西汉时期,董仲舒在其对汉武帝的上疏中便提出了“改正朔,易服色”问题。如果我们去除蒙在“改正朔,易服色”身上的种种神秘色彩,单就其思想之时代性而言,则我们现代之祭孔释奠亦是应该“改正朔,易服色”的。现代的祭孔释奠的改制应该遵循孔子“损益”的思想原则,既要强调其时代性,同时也不能完全摆脱古制,一味标新立异,从而真正做到礼乐和谐、文质彬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