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批评报道难”、“舆论监督难”,眼下时常可以听到新闻工作者发出如此的叹息。对于靠企业生存的企业报,要开展批评报道,搞点舆论监督更是难上加难。然而,企业报只有敢于对企业中的不正之风给予抨击。对企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批评,替职工群众说真话,办实事,才能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和信任。那么,企业报如何开展批评报道?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首先,企业报要开展批评报道、进行舆论监督,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风险和压力。 卫995年.《钼城报》针对企业管理混乱,废旧钢铁、设备被屡屡盗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报纸怎样引导舆论和搞好舆论监督?这是河南石油报1989年度新闻业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大家认为,在报纸上开展批评,发挥舆论监督职能。对推动本地区、本单位的改  相似文献   

3.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10,(10):83-84
运用新闻手段开展批评,叫新闻批评。在我国,舆论监督是和法制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督促并行的社会监督机制。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就是新闻批评。关于新闻批评总的方针,  相似文献   

4.
重视舆论监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中央曾多次指示在报纸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近些年来,舆论监督对端正党风、匡正时弊、严肃法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新闻宣传中最得人心的内容之一。尽管如此,目前新闻单位开展舆论监督仍十分困难。与社会综合类报纸比较,行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难度更大。那么,在重重困难中,如何发挥行业报的舆论监督功能呢?1998年中国电力报新闻部开展的暗访供电营业窗口的活动,为行业报进行舆论监督找到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常福民  郭继友 《记者摇篮》2004,(4):49-49,53
开展批评,进行舆论监督,是新闻的重要职能,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反腐倡廉重要工作,也是新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提高可读性、可听性不可缺少的手段。鞭挞社会不正之风,敢为人民鼓与呼.自然要受到读者、听众的欢迎。有人说舆论监督是违背新闻正面报道的.那么正面报道还要不要舆论监督,我认为舆论监督与正面报  相似文献   

6.
开展批评报道是实施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当前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新闻媒体都力图通过强化批评报道以达到增强其权威性、贴近性和服务性的目的。但是,由于批评报道内容的负面性,造成影响的广泛性,人们认识水平的差异性,极易引起争议以至诉讼。因此,在报纸上开展批评,既要排除干扰,加大力度,又要慎重从事,精心处理,避免争议。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开展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报道对社会的各种丑态和劣行公开揭露,进行曝光,是深受百姓欢迎、社会效果强烈的一种新闻形式。在邪恶面前,敢讲真话,敢揭露实情,敢主持正义,这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与正义感,需要有勇气和锐气。但是,舆论监督又是一件担风险的事,一不小心,麻烦便惹上身,它常常弄得记者、编辑自己好尴尬,有的竟吃上了新闻官司。那么,如何避免新闻官司,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度,对一名新闻工作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报纸“批评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企业报开展批评则更难。近几年来,我们注意下功夫抓好批评报道,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如何搞好批评报道,发挥报纸的舆论监督职能?批评要鲜明有力度在报纸上开展批评,我们经历了一个由“软”到“硬”的过程。过去我们的报纸也有批评报道,但比较“软”。例如,我公司是个具有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生产中“跑冒滴漏”现象一度比较严重。我们曾就此刊发了《请您珍惜蒸汽》的批评稿,不痛不痒地点了几个单位的名,收效不大。后来,我们的批评就“硬”了许多,主题是《还有人  相似文献   

9.
只要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职能没有取消,只要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期刊等继续发表公开的批评报道和文章,围绕着批评是否属实,失实是否故意,究竟是批评还是诽谤,等等,必然会产生争执和纠纷。调解的可行性为什么说,采用调解的方式,是解决新闻纠纷的有效途径呢?首先,这是由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职能所决定的。实事求是固然是新闻媒介实施舆论监督和开展批评必须遵循的原  相似文献   

10.
开展批评报道,搞好舆论监督是实行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报纸具有战斗力的具体体现。但是,开展批评报道又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特别是企业报,其读者对象大都在身边、周围或本系统内,批评报道稍有不慎,就会立即引起强烈反响,甚至造成矛盾。作为全国企业报20佳的《中国三峡工程报》这两年在开展舆论监督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我们认为只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把批评报道开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报道对社会的各种丑态和劣行公开揭露,进行曝光,是深受读者欢迎、社会效果强烈的一种新闻形式。在邪恶面前,敢讲真话,敢揭露实情,敢主持正义,这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与正义感,需要有勇气和锐气。但是,舆论监督又是一件担风险的事,一不小心,麻烦便惹上身,它常常弄得记者、编辑自己好尴尬。 一、虎头蛇尾的批评报道。批评报道常常出现几种情况:一是千辛万苦采访写稿,却一朝“胎死腹中”;二是本应“打连发”的,射出一粒子弹后就没了下文;三是登场时唱“黑脸”,收场时无奈唱“红脸”。特别是第三种情况使记者尴尬,此时言…  相似文献   

12.
加强舆论监督,这是党的十三大赋予党报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去年以来,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报纸上开展批评,进行舆论监督,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抓不可;只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那么,发挥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3.
杨健 《新闻三昧》2006,(11):17-18
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需要,是防止滥用权力、纠正不良作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但企业报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才能让读者感到“既有灯的光芒,又有剑的威力”。一、企业报舆论监督面临的困扰对于靠企业生存的企业报,要开展批评报道,进行舆论监督,记者和报社领导确实感到为难。为什么?有如下原因:来自多方说情的困扰。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人员众多,生活集中,尤其是铁路企业报的记者,妻子或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都在这个群体当中。当记者采写某一单位的批评稿件时,被批评的站、段得知信息后,就会迅速行动,寻找并打通…  相似文献   

14.
徐卓 《新闻三昧》2000,(11):30-31
地市报存在舆论监督效果不佳的现象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地市报舆论监督面临不小的阻力,影响舆论监督效果。地市报舆论监督专版少,有的仅只是一种“点缀”。报纸这样做也自有其苦衷。地市报即使有一些对当地有权部门的批评性的报道,也不敢直接点其名,而往往藏头掩尾,甚至把单位名称表述成“有的单位”、“有少数单位”的字样,让读者摸不着底细。一些被批评单位,由于报上没有直接点其名,负责人假装不懂,我行我素,单位  相似文献   

15.
加强舆论监督,这是党的十三大赋予党报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去年以来,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报纸上开展批评,进行舆论监督,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抓不可;只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那么,发挥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是大有可为的。南方日报一如既往,以正面报道为主,同时注意抓好批评报道。去年除每周一期的《读者来信》版坚持以批评报道为主外,在一版刊登的批评报道共101篇,其中有8篇登在头条位置。这些批评报道见报后,有关的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认真调查处理,绝大多数都有了处理结果。尤其是对某些领导干部的消极、腐败现象的揭露和批评,密切配合了全省开展的以廉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是社会的触角最敏感的部分,特别是在以改革总揽全局的当今社会,作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新闻媒介,反映生活中的波澜和人民群众的心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反映改革,推动改革,就必然要加强自身的改革。新闻改革包括诸多方面,而适应党和国家民主化进程,加强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目前则显得更加重要。我们陕西工人报在加强批评报道,发挥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报道多数都在社会上引  相似文献   

17.
8月,山西雁北日报主办的全国地市报研究会1988年年会上,一些小报“老总”谈到了他们当前苦思的两件大事。一是新闻改革如何深化?即党的十三大精神要求报纸着重抓好要更加开放,注重协商对话,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等三个问题,其中舆论监督的难点之一,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怎样打开批评难的局面:二是艰难日子如何度过?即面临的纸张、发行费用上涨,印刷原材料提价,财政上入不敷出的严峻局面,怎样做到办报和经营管理工作两不误。上述关于坚持新闻改革的两个问题,在地市县报中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新闻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讲求实效,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因此,新闻改革的着眼点,应放在如何更好地为改革服务上。要做到这一点,我以为,首先要抓办报人员的思想解放和新闻队伍素质的提高。新闻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也是最担风险的工作。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束缚,我们的新闻一直处于半封闭状态,办报人员总是躺在党委身上办,总怕出问题,不敢放开手脚,没有独立的办报思想和主张。即使有一些独立的主张,也是谨小慎徽,甚至连一条新闻能不能见报,一篇言  相似文献   

19.
批评报道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们党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在促进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必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新闻单位在开展批评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北京电视台“纸陷包子”的虚假批评报道,便是一个典型案例。从本质上来讲,它滥用了党和人民给予的“舆论监督权”,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对新闻界,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由点及面,就如何规范开展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报纸上实施舆论监督,正确地开展批评,是发挥报纸(特别是党报)应有的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宣传报道中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经验教训不少.实践证明,搞好批评报道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增强全局观念,讲究批评艺术,改进批评方法,努力做到只帮忙、不添乱,才能取得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