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屈原的身份、思想及地位 ,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 ,说他是“文学弄臣” ;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 ,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 ,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同时 ,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 ,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研究“楚辞”,因其特殊的专业背景、人生经历、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往往得出一般传统学者讥讽的“可怪之论”,如“屈原死在怀王入秦以前”,“屈原是‘文学弄臣…,“屈原是‘人民’的诗人”。然而,正是“楚辞”研究,最能彰显闻一多的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3.
庾信前期与后期对《楚辞》的认识和继承明显是不同的。前期,庾信作为“宫体”诗人,把《楚辞》看作是“吟咏情性”的“纯美”,对《楚辞》的继承也主要是对《楚辞》中“丽词佳句”的吸收。个人的不幸遭遇,使庾信后期对屈原“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屈原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庾信在创作中都有所继承。从庾信前期与后期对《楚辞》的不同认识和继承,就能够明显看出庾信入北后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人,是楚王同姓贵族,曾任楚怀王左徒、三品大夫等职。他学识渊博。是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诗人,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诗歌,是创建楚辞体的主要代表。《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积极浪漫主义杰作,《离骚》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与其它文学作品完全不同。 一、别具一格的楚辞体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的句法参差错落,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篇幅也较长,宜于反映更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其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形以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汉代人把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为“楚辞”。因为《离骚》是其代表作,故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诗。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楚辞》西汉人刘向在天禄阁(汉朝国立图书馆)校书时,把屈原、宋玉、唐勒、景差、东方朔、荘忌、淮南小山、王褒的作品以及他自己写的《九叹》编辑成一部书,定名为《楚辞》。东汉人王逸为楚辞作注释,又加进他自己写的《九思》,成《楚辞章句》。宋人朱熹,作《楚辞集注》。“楚辞”这个名词,在刘向以前就有。汉武帝时人朱买臣,能“说春秋,言楚辞”。不过“楚辞”这一名称在当时并不成为这种文体的通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乃作怀沙之赋”。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二十之篇”。可见西汉早期称  相似文献   

6.
前人关于《史记》中屈原、贾谊合传原因的讨论,多停留在现象总结的层面。从发生学角度,联系《史记》的全书体例和《屈原贾生列传》中对二人挫折人生的描述,可知该传创作的一个根本之因是寄托司马迁“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的“明世观”。同时,司马迁在该传中还欲呈示其所创设的“楚辞学”。为了展示此学派的完整和规模可观,于是只得选贾谊来与屈原“合传”,甚至不惜破坏全书中的时间体例以及贾谊思想的丰富性、深刻性。另外,立足司马迁的楚辞学,考察处于其前后的刘安、刘向编《楚辞》的相关议题,可发现刘安作了《楚辞释文》式的编纂,逻辑未密,而刘向作了《楚辞补注》式的编纂则颇为成理。  相似文献   

7.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它是南北文学长期融合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高不开楚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楚地的风土人情,更离不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现就《离骚》谈谈“骚体诗”的来源和创造。  相似文献   

8.
谢无量先生楚辞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楚辞新论》一书中。该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和新见,是把《楚辞》作为古老的南方文学的代表,把它放在古代南方学术文化的背景下,同代表北方文学的《诗经》相区别进行研究,进而在屈原生平思想、楚辞篇目、《离骚》新释、楚辞学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见解,发前人之所东发。尽管其论述也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但谢先生筚路蓝缕,勇于开拓新路、敢于破旧立新、大胆冲击陈说的精神,仍是十分可贵的。其以南方文学观为核心的诸多新见与发明。毕竟使人耳目一新,对后来从楚文化角度研究屈原与楚辞之思潮及楚辞文化学的兴起,无疑有深刻启示和巨大影响。还有对“屈原否定论”的首难之功,也不可抹煞。因此谢无量先生的楚辞研究。在楚辞学史以及20世纪学术史上自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惜诵》是屈原《楚辞·九章》中的一篇。屈原虽然没有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但他“发愤抒情”的思想承前启后,对中国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是对屈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谢灵运诗取资于《楚辞》典故极多,对诗歌起着深化的作用。从谢灵运诗文中考察他对屈原其人其诗的见解,并旁及后世诗评家对谢诗与《楚辞》关系的探讨,从中当可反映诗人用《楚辞》典故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