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炎冰 《垂钓》2002,2(10):28-30
在商品饵出现之前,人们对钓饵的认识主要是感性的。钓鲫鱼用蚯蚓,钓鲇鱼用蚯蚓,钓草鱼也用蚯蚓。当用蚯蚓钓不到鲢鱼之后,就断言鲢鳙不咬钩。只有聪明的钓手会从感性认识中发现某些异状,又由异状中总结出一般人不易发现的特殊规律。如:鲫鱼不咬钩时提钩逗一逗,鱼就咬钩了;中午水温升高,钓饵沉底后极少有鱼咬钩,但下沉过程中会出现半水截饵的信号,于是随鱼的泳层变化而有钓棚调整等等。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垂钓中,常常可以见到窝子中有鱼星,但不见鱼儿咬钩的现象,不论是休闲钓或是竞技钓均有发生。窝子里食很多且味道也不错,但鱼儿就是不咬钩或很少咬钩。尽管钓鱼人千方百计地调换饵料,增添诱鱼剂或不断地改进钓组、用漂、用钩,均不奏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与有经验的老前辈交谈请教和多年垂钓摸索得出以下结论:其  相似文献   

3.
李哲 《钓鱼》2004,(12):34-34
使用抛竿钓鱼有很多优点,但在鱼咬钩的反应速度上,却不如手竿反应的灵敏、快捷。原因是,抛竿钓鱼是一种迟钝的钓法,须在鱼中钩之后才有信号。而手竿则是在鱼开始咬钩,就可以通过鱼漂反应出来。如何将手竿与抛竿的优势结合起来。很多钓鱼人经过长期的努力实践,研究出许多的钓法。抛竿加漂钓法。就是行之有效方法之一,它不仅提高了钓组的灵敏度,还丰富了抛竿的钓法。  相似文献   

4.
溪流鲇鱼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不因气候寒冷而影响进食,白天藏于水里复杂处隐蔽栖息,傍晚时分出来至21时左右四处寻找食物;二是食量大,捕食凶猛;三是爱"聚堆"。就江南而言,寒露开始至来年的春分这一段时间,是鲇鱼喜欢大小"聚堆"形成窝巢一起越冬的时刻,因此,冬季钓鲇鱼,只要找到了它们"聚堆"的巢穴下钩垂钓,收获不凡,钓趣过瘾。一、钓具。1.钓具贵在精。溪钓应根据钓场水面积匹配合适的钓  相似文献   

5.
郭全刚 《垂钓》2014,(9):20-21
众所周知,若钓点中没有你想钓的对象鱼,纵使你钓技再高也白费。钓谚云:“三分钓技,七分钓位。”可见选位的重要性。简单说来,鲇鱼钓点就是鲇鱼的藏身之处和觅食路线,只有找到这两个位置,鲇鱼才能吃到你的钩饵。  相似文献   

6.
聿中 《垂钓》2014,(5):68-69
地钩子钓法,也有地方叫底钩钓法,是一种传统的古老的甩坨钓法。一根很长的主线,一个大铅砣,可用各种钓组,远远地抛出去后,拉直鱼线,岸边一个铃铛竿,主线固定在上面,有鱼咬钩的时候拉动鱼线,铃铛就会晌,也可以用其他的报警方式,比如拴个铁质的罐头盒等。  相似文献   

7.
陈东明 《钓鱼》2014,(20):28-29
在金秋,垂钓鲤鱼若要有个好收成,要着重注意"四要素"。 一、出钓时间 鲤鱼一年四季都喜欢阳光,但又畏强光。所以秋天晴而不热、微风且光亮不强的天气,特别适合钓鲤鱼,因为它食欲增强,很容易咬钩。  相似文献   

8.
于至凌 《钓鱼》2013,(17):40-41
我曾在云蒙湖一个小沟湾里钓鱼。这里的鱼情非常奇怪,就一个钓位出鱼率最高,其他钓位很少有鱼咬钩。这个小沟湾不大,东西走向,长宽各不过30米,枯水季节无水,只有在水位大幅度上升后才能钓鱼。因地形限制,水位上升后北岸不能下竿,南岸有七八个钓位,但只有右边第一个钓位出鱼最多,其他位置则很少有鱼咬钩。  相似文献   

9.
一、钓时、天气 清明时节我们地区野塘的冰面才逐渐融化,但气温、水温仍然偏低,鱼儿不愿意活动和觅食,在刚刚化开冰面的野塘是钓不到鱼的。我们地区有句渔谚:“谷雨鱼咬钩”,准确地说出了我地春季钓鱼的时间。谷雨从节气上说已是暮春,但是在我们地区还只是春天的刚刚开始,这时候气温才逐渐回升,水温也慢慢升高,鱼儿才开始拿食。所以在我们地区到了谷雨时节,才是春钓鲫鱼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杨天举 《钓鱼》2009,(8):47-47
糟食钓法是一种以糟食为饵料,装配双钩或集束钩(组钩),选择静水域缓流水域钓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核心技术是糟食饵料的酿制。此法适用于钓多种底层鱼,尤其是钓底栖且贴底耕泥觅食的鲤鱼最有效。此法既适用于手竿钓边钓浅,又适用于抛竿钓远钓深。  相似文献   

11.
邹思全 《钓鱼》2011,(2):38-39
外出钓鱼时,我相信钓友们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钓点有鱼,虽然不是很多,可就是不咬钧,半天才来一口。这就是典型的慢口,不是不咬钩,而是很长时间才咬上一口,使用常规钓法,是钓不到多少鱼的。碰到这种情况,很多钓友不是去想方设法改变钓法诱鱼咬钩,  相似文献   

12.
如果是艳阳高照的晴天,应以早晚钓底,中午钓浮钓浅为宜。在晴朗的天气,当临近中午,天气炎热,鲫鱼开始上浮,此时再钓底,基本上不会有鲫鱼咬钩,下午3点之后再钓,则应该改为钓浮。垂钓深度需根据鱼浮游的深度确定,一般以60厘米深为宜。  相似文献   

13.
晃饵     
张炎冰 《钓鱼》2010,(14):23-23
用商品饵钓鱼会遇到一种情况:鱼轻微触动钓饵,但不把它吞进嘴,浮标出现一次或两次微弱鱼讯后就没有动作了。此时钩上的饵还在,可是鱼再也不咬钩了。对此,有经验的钓手会拖动一下钓组,这样饵一晃动,鱼就咬钩了。  相似文献   

14.
邹思全 《钓鱼》2011,(18):40-41
在多年的钓鱼中,笔者发现有很多钓友,都是在喂好窝子后,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是一副钓组钓到底,而不知道去改变钓法和钓层,一旦无鱼咬钩,也只是一味等下去,最多也只是换个钓位。这些钓鱼人一般靠的是运气,其钓获量就可想而知了。但有很多时候是不需要换钓位的,只需作相应的调整就会重新有鱼咬钩。因为鱼情是在不断变化的,随天气、  相似文献   

15.
于文福 《钓鱼》2006,(17):48-49
乐在动脑谋钓,法常言有道,干啥务啥,玩钓鱼钻钓鱼,自在情理之中。闲了这么长时间没钓鱼的大脑,储存的还是往日的如何钓黄黑鱼的钓技.到了海上一时半回无鱼咬钩或有鱼咬钩空钩而返,必然要逼迫自己放弃旧的观念、开创新的钓法。这也是我当年当日玩海钓的又一乐事。而新钓法的摸索和成熟,又脱离不开天时、地利的客观条件变化。否则,便难以在应用中奏效。归纳这整日的钓法,大致是贯穿于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颜恒 《钓鱼》2005,(19):45-45
用主钓鲫的轻便灵活的组合施钓,减弱鱼对钓组的警惕性,以提高鱼的咬钩率。用饵力求“对、软、精、细、小”,对钓怠鱼很有效果。  相似文献   

17.
柏名荣 《钓鱼》2004,(11):17-17
春夏过渡时期,钓鱼时常遇到钓点鱼星很多而鱼不咬钩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时原因出在气候上、温度上、鱼饵上或是钓法上。然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却被很多钓鱼人误认为正常的,是不可能有办法咬钩的,但笔者根据多年的垂钓实践认为,在这个时候,钓者如果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将死饵变活饵,鱼还是会咬钩的。  相似文献   

18.
张兰舸 《钓鱼》2004,(17):29-29
笔者最喜欢钓鲶鱼,因为鲶鱼咬钩从不拖泥带水,它有一种欲求生不怕死的气概。我野钓多年,悟出些心得,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铁花 《钓鱼》2008,(2):44-45
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荤素皆食,分布广,四季可钓。冬天虽然天气冷,水温低,鲤鱼的食欲没有夏秋那样旺盛,但温度在4℃以上仍可进食。而且它们个头大,长得快,冬日需要营养养精育子,所以即使在冬季,鲤鱼也比鲫鱼等贪食胆大,咬钩率高。冬日钓鲤鱼实为一件乐事。  相似文献   

20.
持钩性     
《钓鱼》2010,(16):13-13
传统钓组等鱼咬钩,由于中钩沉底,只能以浮子升降为鱼讯,优点是中钩率高,空竿少。在钓饵为蚯蚓、蛆、虾、煮熟的红薯块和揉得很黏的面团时,因饵不溶于水,故可以配合逗、引、晃等手段刺激鱼咬钩。"台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