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当今的高职院校中,不少大学生都出现了“混学”的现象。如何彻底打碎学生“混学”常态,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高职院校中打造出一个个学习型的班集体。文章就学习型班集体的概念、打造学习型班集体的意义以及学习型班集体打造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田晓  唐步洲 《文教资料》2008,(12):209-210
班集体如何建设一直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是大学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为什么要创建大学生学习型班集体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分析阻碍创建学习型班集体的原因,提出创建学习型班集体的做法,为抓好大学生班集体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书院教学特点对当今大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立于官学之外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研究性、主体性、民主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色,在我国古代教学思想发展史上独树一帜。书院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至今仍闪耀着不灭的光辉,可给当今大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建设学习型大学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诉求.在此背景下学习型大学的建设应着力构建与强化高校的共同愿景,实现学习活动的全员参与,强化团体的学习并形成机制保障,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机制,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伊始,实行书院制已开始陆续成为我国大陆继续探索如何办好现代大学的一种尝试。期间出现的争议和困难源于缺乏对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本质和实质的认识。书院制是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现代大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它可以弥补现代大学以学科和专业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缺陷;建构不同书院的文化特色和内核是书院制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彰显,是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培养多样化人才的本质要求;弘扬和借鉴我国古代书院精神是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的实质所在和灵魂指向;构建高效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书院制的组织结构是实行书院制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中国大学存在着盲目追随市场经济的大潮与盲目照搬西方大学模式的突出问题。中国大学要想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将现代化的追求植根于广阔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书院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与现代大学十分相近。书院在办学精神、教学方法、教育目的等方面给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尤其是书院精神对当今中国大学品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文化载体,在其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播了学术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形成了书院独有的人文关怀理念.文章通过对书院精神文化的研究,分析书院的人文特质,试图对当今的大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大学书院制改革能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新动能,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重要支撑。河南科技大学河洛书院在书院制改革试点中,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双院协同”育人新理念与新机制,树立了书院育人新定位和师生交往新关系,构建了人才自主培养新体系和新方案,创造了书院建设新生态和新成效,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绩。  相似文献   

9.
白鹭洲书院创建于南宋时期,形成了以立志、爱国、报国、修身等为核心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风格,培养了文天祥、邓光荐等杰出的民族英雄.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白鹭洲书院的办学特色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元明清四朝书院从发达到沉寂,从崇尚自由讲学到成为官学,其赖以生存、饮誉于世的学术特色逐渐淡化而消失,乃至成为科举的附庸,个中原因让人深思,其中控制书院经济命脉的“赠地赐田现象”在书院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认为此现象对当今政府对大学的管理及大学自身自主办学、自我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书院是我国历代书院的典型,它在我国教育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继承了历代书院的优秀成果,而且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融入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承担起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责任。因此,对清代书院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总结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对清代书院的研究情况,发现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研究范围逐步扩大;研究成果丰硕;研究内容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12.
宋代书院师生管理、师生关系的特点及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是中国书院制度创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宋代书院在师生管理与师生关系等方面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如精干高效的师资管理、心表结合的学生管理和情深意笃的师生关系等,这些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3.
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始于唐。书院不是国家规定的一种教育制度,而是民间人士自发创造的学校教育模式,书院的名称也因此极不固定,"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存在着互用、通用的情况。徐梓先生在《元代书院研究》中认为唐代的东佳书堂已有书院之实,但尚无书院之名,从而否定了作为教学机构的书院起源于唐代的观点。从"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名称的互用、通用来看,这一说法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4.
吴洪成  张阔 《衡水师专学报》2011,(3):97-103,107
由于理学北传以及元朝政府对书院扶持政策等各种因素的促动,元代河北书院处于上升状态,不仅数量骤增,而且涌现了以封龙书院为代表的一些著名书院。此期河北书院不仅传播理学及经史道德,而且也实施科技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由此体现了其与南方书院以程朱理学及科举考试为中心的别样特色。  相似文献   

15.
由于理学北传以及元朝政府对书院扶持政策等各种因素的促动,元代河北书院处于上升状态,不仅数量骤增,而且涌现了以封龙书院为代表的一些著名书院。此期河北书院不仅传播理学及经史道德,而且也实施科技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由此体现了其与南方书院以程朱理学及科举考试为中心的别样特色。  相似文献   

16.
由于理学北传以及元朝政府对书院扶持政策等各种因素的促动,元代河北书院处于上升状态,不仅数量骤增,而且涌现了以封龙书院为代表的一些著名书院。此期河北书院不仅传播理学及经史道德,而且也实施科技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由此体现了其与南方书院以程朱理学及科举考试为中心的别样特色。  相似文献   

17.
书院志是以记载书院发展的历史、讲学情况及其管理办法等为主的历史典籍,是一种专志,具有贴近时代、内容丰富、最能真实反映书院的历史状况等特点。文章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历代书院志》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点等所作的简要分析,并纠正一些模糊不清的或错误的说法;第二部分分析书院志的基本格式,并对书院志的名称、总数及存佚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三部分阐述书院志的学术价值,以期引起大家对书院志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刘古愚传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古愚是清朝末年在陕、甘较有影响的教育家。他终生从事教育、出版事业,主讲泾干书院、味经书院,晚年应聘甘肃兰州大学堂总教习,并为发展繁荣陕西的出版事业作出了贡献。本文对此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为五部分。在简要介绍江苏学政操持江阴南菁书院“大政”之后,主要阐述该院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特点,诸如:宽松自由的学风,严格的学术训练,“经世致用”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富于创新的精神等等,使“课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在书院转型时期,它的“维新”倾向于改革措施,尤具特色。它不过存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却培养了许多有用人才,引起胡适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20.
岳麓书院是培养湖南人才的摇篮 ,人们在谈论岳麓书院著名弟子时 ,往往将黄兴名列其中。其实 ,黄兴从未进入岳麓书院读书 ,不是岳麓书院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