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张岱被誉为晚明小品散文的集大成者,以《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为代表的散文作品历来为后人称道。在创作"两梦"的过程中,用以立言存明的《石匮书》、《石匮书后集》亦在同时进行,特别是记录张岱亲历的崇祯朝及南明事之《石匮书后集》,约22年的撰著历程中几乎全都伴随着"两梦"的创作。张岱的散文成就与史学贡献常被分别探讨,并逐渐形成了张岱研究的主流形态。贯穿作者半生的文史撰述穿插进行,这样的安排并非巧合,打破文体界限再作探讨是值得深入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石匮书》和《石匮书后集》是明朝遗民张岱承袭家学传统,有感于明朝灭亡而作.是书的特点在于:首先,以事件串联人物,达到了“以类相从”和“考镜源流”的目的;其次,列传以“总论”开头、“石匮书日”结尾,使人物脉络清晰明了;而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张岱在关注帝王将相的同时,将视野下移,记载了大量的时代“小人物”.张岱对于崇祯皇帝、宦官势力、党争和南明朝廷等的评论,对于后人重新审视明朝(南明)历史,提供了“正史”以外的“当事人”视角.  相似文献   

3.
晚明时期,朝廷内部日益激烈的党争,成为晚明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中心主题。党争是明朝衰败直至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成书于清顺治年间的《樵史通俗演义》,是以记叙晚明历史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党争是其有意识反映的重要主题。《樵史通俗演义》描述明代党争过程全面而详细,评价党争的态度相对客观而公正。尽管该书在史实叙述中存在着一些偏颇和失实之处。但在反映晚明党争方面堪称是一部全景式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4.
关于李自成的家庭出身,各书记载,颇有出入。总起来说,约可分为三类:一、是记载李自成的家庭较为富饶的,有吴伟业《绥寇纪略》和《鹿樵记闻》,计六奇《明季北略》,彭孙贻《平寇志》,邹漪《明季遗闻》,查继佐《罪惟录》,钱(甹只)《甲申传信录》以及近人李文治同志的《晚明民变》等书。二、是记载李自成的家庭较为贫困的,有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边大绶《虎口余生录》,冯甦《刦灰录》,费密《荒书》,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张岱《石匮书》,毛奇龄《后鉴录》,张廷王等编修的《明史》,徐薡的《小腆纪年》,以及  相似文献   

5.
张岱为晚明一位散文大宗,通过分析《陶庵梦忆》就会发现其文章不但具有鲜明的晚明时代特色,也有幽默俳谐,文白如话却趣味盎然的特点,同时他的文章节奏优美、轻快。这些内容与形式上的特征是构成张岱散文风的重要要素。但学者对这些特征多有所忽略。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经过对张岱散文作品的具体分析,能够看出他文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岱是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的作品往往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张岱的代表作《湖心亭看雪》精炼简洁,意境幽邃。  相似文献   

7.
张岱为晚明一位散文大宗,通过分析《陶庵梦忆》就会发现其文章不但具有鲜明的晚明时代特色,也有幽默俳谐,文白如话却趣味盎然的特点,同时他的文章节奏优美、轻快。这些内容与形式上的特征是构成张岱散文风的重要要素。但学者对这些特征多有所忽略。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经过对张岱散文作品的具体分析,能够看出他文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娅 《鸡西大学学报》2014,(5):89-90,93
在晚明小品的创作大家中,张岱诗文兼擅,他将自己诗歌中的精神内涵和表现手法充分融入小品文的创作之中,"以诗为文",使小品文饱含了诗性特征。以《陶庵梦忆》为范本,探讨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晚明时期,小品文兴盛,概以其篇幅短小、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意境幽远而胜,小品文之集大成者,首推张岱。现存张岱散文集有三种,为《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前者更似真散文,后二者则类随笔。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写作《史记》,打算“藏诸名山,传之其人”。这种只给志同道合的人欣赏的创作观念在古代非常普遍。李贽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藏书》,明确说:“藏书者何,言此书但可自怡,不可示人,故名日藏书也。”张岱的《石匮书》也含有类似的意思。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也会有这种“自娱自乐”式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长物志》与《陶庵梦忆》为中国古代晚明时期史料笔记的代表作。从文震亨到张岱,从物质生活中的物品选取鉴赏到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娱乐、交游、节庆、风俗,晚明士人阶层的文化生活图景跃然呈现。诸如此类作品,乃作者心怀忧苦,希求文化得以承续长久之作。书中以逸写忧、以乐写苦的话语模式,是晚明士人特有的文化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12.
张岱总是以“梦忆”、“梦寻”的形式,反映晚明时期的风俗习惯、世态人情,表现时代的沧桑,表现他自己感情和心态的变迁。他的西湖小品文,则是他心声的自然流露与心灵的自由创造,并使得晚明小品焕发出最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谢建丽 《现代语文》2011,(6):113-113
张岱是晚明文坛中的最后一位"殿军",他的小品散文笔墨洗练,意趣深远,历来为人所称赏。《湖心亭看雪》当属此中佳构,捧读一遍,犹如尝肉一脔,意味隽永,历久难忘。这篇文章给人总的印象是一个"奇"字,  相似文献   

14.
《西湖七月半》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名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出身一个仕宦家庭,但自己没有做过官。为人落拓不羁,喜欢游山玩水,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明亡后,他“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陶庵梦忆序》),以消极避世来表示他的民族气节。张岱是明末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兼取公安、竟陵两个散文派别的长处,还融合宋  相似文献   

15.
虞山赵用贤 ,明隆庆、万历时期著名政治家 ,是晚明党争发展形成的关键人物之一。学术思想方面 ,他师事阳明心学 ,是虞山一地王学较早的接受者与传播者。文学方面 ,用贤作为后七子派“末五子”之首 ,他的诗学活动体现着复古新变的走向和特征。他博藏精校图书 ,编著《赵定宇书目》 ,对虞山藏书刻书之风有开启之功。赵用贤的政治文化活动对明末清初虞山文化发展兴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作为明代遗民,随着故国的"灰飞烟灭",张岱并没有"以身殉国"、"杀身成仁",而是"披发入山,騃騃为野人",选择了"发愤著书"。家国沦丧,张岱虽然苟活于世,但如芒在背,心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我负罪感",内心凄凉而悲恸。自嘲且自诩、颓废且冷静、放诞且焦虑……矛盾复杂的心态交织,造成了情感的错位和失衡。本文就张岱情感的诸种失衡再现其对生命和家国的歌哭,从而勾勒其心灵的脆弱和悲哀!  相似文献   

17.
孙伟伟 《考试周刊》2023,(10):37-40
《湖心亭看雪》是晚明散文家张岱所写的一篇广为流传的佳作,同时也被选入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有着“小品圣手”之称的张岱更是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传神的描写,赋予作品以山水雅趣与故园深情,读完令人感到意蕴深长,回味无穷。文章拟从古代文学理论中审美范畴的“味”的品鉴出发,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初步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内容、情感、意境四个维度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8.
晚明小品文作家张岱,以其丰厚的学识和独特的审美感受在《陶庵梦忆》中展示了晚明的社会百态和风俗画面。其作品不仅体现了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审美倾向,作者更是将一往深情,真气真性的审美体验融入在作品的创作中,产生了节短音长、墨稀旨远的表现效果,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张岱可谓晚明小品文的大作手,其小品散文突破传统散文拘囿,将题材拓展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对个人生活、兴趣爱好的叙述,寄托了深沉的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感,是张岱真性情的显露,也是晚明社会物质与文化生活的生动体现。张岱小品文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对民风民俗、民间文化、都市风情的真实描绘,可视为明末的一部社会文化风俗史。  相似文献   

20.
小荷凝露  老猫 《初中生》2012,(Z1):74-75
正晚明张岱,是文学家,也是美食家。自己吃得讲究先不说了,还编纂了一本书,叫《夜航船》。这是本什么类型的书呢?有点像现在网上的"小百科",分列词条,讲各种名词典故,天文地理、人文宗教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