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为120回抄本,蒙府本《石头记》一直受到红学界的重视,关于其配抄部分底本问题,学界一般认为应属程甲本系统。通过蒙府本与各翻印本文本比对,论述蒙府本配抄部分文本系据程甲本系统而来,确切地说:卷首程序乃抄自藤花榭本,而非程甲本;配补正文部分(第57回-62回、第81回-120回)则抄自程甲本和程甲本翻印本,而非另一种“底本是脂本和程本之外的抄本”蒙府本乃是一部脂本和程甲本翻印本的配装本。  相似文献   

2.
从《红楼梦》春草堂藏本的抄写款式等外部特征出发,发现春草堂藏抄本特征契合于嘉庆十六年东观阁本,并通过考辨两者之间存在三十几例"异文"完全重合的事实,论证春草堂藏抄本当系东观阁本刻本一系;廓清春草堂藏本并非源于某一种脂本,也不属于程甲、乙本。同时,通过异文比勘发现庚辰等脂本并非近于程高本,而是更近于东观阁本。即东观阁本系列与脂本有着更亲缘的嬗递关系。否证了所谓春草堂藏本"这个本子的底本也有可能是程甲、乙本和脂本系统之外的本子,很有可能是一个在程甲本、程乙本之前就出现的一百二十回抄本"之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新近发现于上海图书馆的《红楼梦》旧抄本,乃是一部百廿回“全抄”孤本。其底本早于程高木活字本及早期刻本,版本定位应在梦觉本与程甲本之间。它的发现, 不仅补上早期手抄本与后期刊印本之间的重要版本缺环,也为现存抄本的文字疏证及刻印本源流的理清打下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4.
依据抄本的缮写避讳形式,推断《红楼梦》容庚藏120回抄本的形成时代在道光元年之后。据此,进一步比勘此抄本与当时坊间流传的其他刻本之间的文本异同现象,论证容庚藏本实乃远于脂本、程甲本和东观阁本版本系列,而更近于程乙本版本系列。通过异文举证,考定该抄本在缮写时很可能参校了道光壬辰王评本;并以光绪丙子王评本、光绪大观琐录本等佐证容庚藏抄本并非《红楼梦》早期版本。同时,证伪了"它的存在已经使《红楼梦》120回抄本早于第一个排印本的结论成为可能"之判断。  相似文献   

5.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题名为《红楼梦》的手抄本,钤有近代学者孙人和的藏书章,是目前仅知的带有24幅手绘彩色绣像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虽有程伟元和高鹗的序言,但与程甲本、程乙本有别。从序言题目、绣像题名、行款格式等特征,以及同正文的比对来看,此本与乾嘉之际的东观阁白文本相同,与嘉庆十六年的东观阁评点本差异较大。应是乾嘉之际,东观阁书坊照程甲本翻刻其白文本之前,在一部程甲本(手书题名"东观阁原本",现藏北大图书馆)上挖改修订,然后再抄录正文、手绘绣像的一个誊清本。现知的几种每面10行、每行22字的一百二十回抄本,皆与东观阁本存在渊源关系,但北师大这部抄本更为完整。可以说这是东观阁白文本刊刻之前的一部誊清的工作底本。在纪念程甲本刊行220年时,这一抄本的披露,使《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系统的队伍有所壮大,让《红楼梦》东观阁系统的版本增加了新成员。它为我们探寻《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的修订历程和传播形式,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版本资料。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版高中《语文》第六册中《抄检大观园》是小说节选,文下注释谓“节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4回”。这里应特别说明,这部《红楼梦》是个颇为特殊的本子。它不是依据“程甲本”或“程乙本”排印的本子;而是由“脂本”和“程本”两个系统的本子拼合而成的一个“百衲本”。对“红学”稍有涉猎的人都知道,《红楼梦》的版本情况颇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抄本和印本两个系统。抄本出现较早,今存“甲戌”“己卯”“庚辰”诸本,其过录底本都是乾隆(1736~1795)前期的曹雪芹稿本。其共同特点是均未超…  相似文献   

7.
《绣像红楼梦全传》是程本早期翻刻本之一,现于北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发现一部没有标明具体版本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无扉页,但根据行款特征和文本内容推测出其为全传本。结合该藏本与已知的北师大藏全传本对照,能更为全面地了解《绣像红楼梦全传》的版本特征,完善当前对全传本在《红楼梦》版本中地位的认知:一方面作为程甲本较早的一批翻刻本,全传本与抱青阁本、本衙藏板本大致刊行于同一时期,但各具特色,其中全传本在翻刻程本的过程中作出较多修改;另一方面,全传本作为早期翻刻的白文本,对后来王希廉的双清仙馆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的刊行也有重要影响,很有可能是王希廉评点所据的底本。  相似文献   

8.
《玉台新咏》的版本问题是与此书编者和编纂时间具有重要关系的大问题。本文作者在《(玉台新咏)版本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中已经论证了受到学界普遍推崇的赵均刻本及其同一系的本子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并非《玉台新咏》原貌。本文除论证与赵均刻本出于同一底本的冯班抄本并不是后人伪造外,着重介绍了翁心存影抄冯知十藏本的情况,指出冯知十藏本与赵均刻本也出于同一底本,再通过冯班抄本、翁抄本与赵刻本的比较,进一步证明赵均刻本对其底本的不忠实。  相似文献   

9.
久闻匡亚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有“曹雪芹”之选题 ,承担此任务的是著名红学家李广柏。在等待了八、九年之后 ,一部二十六万余字的《曹雪芹评传》终于走出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门 ,在读者面前亮相。在迟迟无缘拜读《曹雪芹评传》的期待中 ,我们先看到了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李广柏点校的《红楼梦》。李先生的新校本 ,前八十回以戚序本《石头记》为底本 ,用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梦稿本等早期抄本参校 ,偶尔也参程甲本、程乙本 ,第六十七回采用程甲本文字 ;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为底本 ,用程乙本、梦稿本参校。尤为引人注目的是…  相似文献   

10.
孙桐生与甲戌本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存甲戌本(其底本为清乾隆十九年脂砚斋抄阅再评本)的一处抄重文字,考证出其原本的行款为每半页十一行,每行二十字。从而说明了甲戌本独有的僧道对话顽石变美玉的那四百二十九字为此本所原有;它本不存,是丙子年抄录时脱漏一页所致。因此,根据这四百余字的有无,给《红楼梦》的版本重新划分了派系,即甲戌、丙子两大系统,而子本一系又有四个支系。为此书的校勘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区分了甲戌本中孙桐生的批语和另外两种他人批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一书,于乾隆前期问世后,以抄本传抄行世,书名为《石头记》,仅有前八十回。乾隆五十六年(1791)冬,程伟元、高鹗在北京李文书屋将其祥行,书名更易为《红楼梦》,已补足后四十回,共一百二十回。此刻本途大行天下,抄本逐渐地不为世人所重,反而成了后人罕见之物。世人极喜欢此书,郝懿行《晒书堂笔录》中云:“余以乾隆、庆庆间人都,见人家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梦痴学人《梦痴说梦》中亦云:“《红楼梦》一书:£庆初年,此书始盛行,用后返于海内,家家喜阅,处处争购,故《京师竹枝词》有云:‘开…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嘉靖本蒙古文《三国演义》抄、刻本与满文译本、汉文原著的比较研究,进一步确定了240回《三国演义》蒙译本转译自嘉靖本满文抄本。继而,对国内外现存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的收藏、分布情况及其典型的抄、刻本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略述了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的翻译背景、译文特点以及在《三国演义》蒙古地区传播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比德,是指以自然物象之美来比附人物的道德之美,是先秦重要的美学观念之一。作为一部极富象征隐喻意味的大书,《红楼梦》中多处以花喻人、花人互喻。以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为纲,着重论述《红楼梦》中"花"的象征意义。花开盛极一时,花落则颓败不堪,贾府之兴衰、众女儿之命运正是这样的悲剧。因此,《红楼梦》中的花与别处不同,极具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国内广为通行的《红楼梦》,主要有两种版本,一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五十年代出版的、以程乙本为底本的《红楼梦》百二十回本(以下简称“原通行本”);一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一九八二年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石头记》为底本整理的《红楼梦》,即庚辰本接以程甲本后四十回的新校注本(以下简称“新校本”)。前者已成为广大读者爱不释手的藏书,后者为广大《红楼梦》研究工作者所珍爱。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胡适生前面对罕觏之涉红资料——永忠"吊雪芹三绝句"秘而不宣为切入口,重考《红楼梦》在早期传播史上即存在版本"二元论"现象,即初期流布已有《红》系本和《石》系本两种本子:前者为雪芹家传本,题签曰《红楼梦》,以甲辰本、程本为代表;后者为脂砚们圈内传阅本,题签曰《石头记》,以甲戌本、庚辰本、戚序本等脂本为代表。现存《石》系本即所谓脂本,因传播频繁、燕石莫辨、残阙不一而讹误衍夺甚夥,亦有因脂砚们不甚了解《红楼梦》主旨和雪芹命意而自以为是的篡改和歪曲。有鉴于此,以第五回"悲金悼玉"、第二十二回宝黛钗谜诗为中心,以第十八回、二十一回、二十八回等异文为佐证,考辨《红》系本乃雪芹家藏原本,许多异文并非源自脂本,而是自成系统,进而揭橥两系本隔如参商,在钗黛形象塑造方面爱憎迥别,右钗右黛亦轩格不入,论辩雪芹笔锋含蓄蕴藉,虽以一字之褒贬而春秋大义在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将《红楼梦》三大抄本(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中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选文与中学课本中(苏教版、人教版等基本一致)节选内容进行文字上的对照,并从版本间的文字差异角度入手,探究林黛玉、贾母、王熙凤和贾宝玉等人物形象在不同文本中不同性格和情感。  相似文献   

17.
浅谈《红楼梦》甲戌本的“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关“凡例”的三个辩论点论及《红楼梦》甲戌本的“凡例”,便使人想起有关“凡例”的三个逐次深入的辩论点。第一个辩论点:“凡例”是真是伪?1980年6月,冯其庸先生在美国举办的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上提交了《论(脂视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凡例”》的论文,论证的中心意思为:《红楼梦》甲戌再评原本上并没有“凡例”,今存甲戌本上的这个“凡例”是后人伪造的。他的结论如下:“我认为甲戌本《石头记》的‘凡例’其前四条是后加的,其第五条是就脂现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的回前评改窜的。‘凡例’伪造时代,最早大致不能…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120回本《红楼梦》的前80回为曹芹所作,后40回为高鹗所续。本文从世传几种不同抄本《红楼梦》、从《红楼梦》部分情节的本意,从程伟元和高鹗的自述,论辩了高鹗续书是不可信的。120回本《红楼梦》系曹雪芹一个所作。  相似文献   

19.
"宝玉乞花"的情节似从唐宋诗词以及作者的祖父曹寅《楝亭集》诗词中化出,脂批"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的评语当不是过誉之词。曹寅的《楝亭集》对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祖孙二人都有爱梅情结,喜爱梅花是他们共同的情趣爱好。  相似文献   

20.
题叙庞英,华裔《红楼梦》研究者。现为苏联国立列宁格勒大学讲师,文学副博士。一九七三年夏,他开始负责整理、校勘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抄本室所藏的抄本《石头记》(简称列藏本或脂亚本),目前已完成全书的二分之一。去年六月以来,他在给我的来信中,陆续介绍了“列藏本《石头记》”的一些情况和该抄本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的原文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