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听到一节评课,说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三点,一是导入新课这一突破点,要能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过程中能否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三是练习的创设是否体现新颖、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听了之后,很有同感。下面仅就这三点,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例子: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听到一节评课,说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三点,一是导入新课这一突破点,要能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过程中能否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三是练习的创设是否体现新颖、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听了之后,很有同感。下面仅就这_一点,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例子。  相似文献   

3.
一、指一指注意点 1.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主要看这三条线段能否满足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陈俊兰 《新疆教育》2012,(20):85-85
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真正正快乐地学习,这是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老师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真正正快乐地学习,这是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老师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无为中学潘家琴中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谈几点体会。一、使学生切实掌握好教学概念。数学概念是解题的基础,只有对数学概念理解透彻,才能在解题过程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如能否理解两直线被第三条直...  相似文献   

7.
语文导读法强调学生认知的主体性,而学生能否成为积极的认知主体,取决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做不到这点,就根本谈不上“导读”。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导读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导读艺术。  相似文献   

8.
三支队伍,即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队伍。一所高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如何,学生工作状况如何,能否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建设和接班人,与这三支队伍是否发挥作用有着直接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抓好这三支队伍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中,每个班级都有少数“差生”。所谓差生,是指“三差一缺”(即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乏兴趣)。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与这部分学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使差生尽快“归队”,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差生”多数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如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者说课吴翠芬(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直线、射线和线段是一组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选取金箍棒为载体,引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同时,想借助金箍棒的"变"帮助学生理解"无限延伸"的意思。教学"表示法"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记号区分这三种线",放手让学生创造,既是帮助学生体会三种线的本质,又是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的意义。"看硬纸条的转动、动手过点画直线、观察动态课件演示画直线"这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充分体会"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整个教学的主环节,我都注意基于小学生的经验特点展开,注意学生参与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练习中判断"能否经过  相似文献   

11.
朱慧英 《学子》2011,(9):49-50
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当包含了这四种对话关系:一是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二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三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四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能否促进学生和文本对话,推进深度阅读,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一、化隐为显从本质上来说语感是对词句意义的一种透彻的理解能力 ,它是透过语言表象寻找内在本质的过程 ,需要学生思维、情感、想像的共同参与 ,学生能否提炼并揭示出语言文字的内涵 ,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准确地抓住感悟点 ,进行巧妙的点拨 ,让学生能敏感地读出书中义 ,听出话中音 ,完成从迷茫到开朗再到顿悟的探究过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存在着大量的这类语言文字 ,如一语双关、以物寓人、借景抒情 ,而这又往往是理解、分析课文的关键所在。抓住这种感悟点 ,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意思化隐为显 ,调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这应当成为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学校的生命线是学生和老师,一个学校的成功与失败关键是学生和教师能否完美的配合。而在这些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班主任教师。班主任能否让任课教师和学生完美结合?能否掌控整个班级?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刘爱芳 《成才之路》2010,(21):66-66
如果将上课比作“炒菜”的话,能否做到“色、香、味”俱全,是否适合学生的口味,能否成为一个“好厨师”,这是作为一线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必备条件。下面我就英语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15.
<正>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如何批改?又如何讲评?这是决定学生写作水平能否得到有效改进、写作能力能否得到有效提高的关键环节。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积极的尝试,形成了一套"师生共批、三批三评"的教学方法,从实践效果来看,不失为作文评改的一种有效路径。一、"师生共批、三批三评"的具体做法师生共批主要有两种方式。1.方式一:教师示范引领,学生依照标准批改教师先精批一组学生作文,梳理概括出这一组作  相似文献   

16.
要使数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教与学这种双边活动能够相互促进,相互交融,“互动点”的选择与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互动点”的选择与设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巧设导言,制造悬念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优秀教师特别讲究导课艺术。教师以其出人意料的导言,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选择导言作为互动点,其理由就在于此。而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能否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通常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个故事,一个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一…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给点阳光就灿烂《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写景名篇。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钻研课文后,我觉得采取淡化教师讲解,采取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向往的教法可能会更好些。当然,这种教法是否得法,要看学生能否达成语言知识的积累及表达借鉴水平的提高这一目标,这也是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相似文献   

19.
刘艳梅 《现代语文》2010,(10):74-74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有效课堂之有效,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生命教育”正是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