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到家长接孩子的时间了,每到这时,也是我们老师最忙的时候。一位老师守在门口看着幼儿离国,另一位老师和保育员则忙着给幼儿找衣服,不停地问家长有没有孩子落下的衣服。真是忙得团团转。一个家长问:’“老师,孩子的蓝色牛仔衣呢?”我赶忙帮她找,可找遍了整个教室都没有发现,只好向家长道歉:“真对不起,不知被哪位幼儿拿错了,明天一定给你找回来,”这类事情时常发生.使我的工作很被动。小班幼儿穿脱衣服的闭力差,家长又怕孩子着凉,经常给幼儿穿很多衣服来园。结果,小朋友每次户外活动玩起游戏来就满身大汗,老师就把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3.
一、期望与幼儿园多沟通,多参与幼儿园活动。“希望老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表现常与我们家长沟通,以便我们有重点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多举办几次家长开放日,使家长能及时、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以便全方位进行配合。”“望能经常参加你们的教学活动,一学期一次太少。”二、期望老师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给他机会,因人施教。“孩子比较内向,请多多训练她大方的性格和讲话的能力。”“我的儿子敏感、脆弱,特别自尊,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大缺点,希望老师针对他这一弱点予以教导。”“孩子比较缺乏竞争意识,希望锻…  相似文献   

4.
一次,一位家长跟我谈起她儿子对老师的不满:别的孩子与老师打招呼时,老师总是点头微笑,可她儿子招呼老师时,老师好像总是听不见。所以她儿子得出结论:老师不喜欢他。我相信这位老师是无意的,也许是顾不过来,也许是身体不适,也许……可孩子很在乎,老师无意中打破了一颗纯真童心的平衡。一次,我碰巧在大班厕所听到两个孩子的“悄悄话”。一个男孩高兴地对一个女孩说:“今天老师摸我两回头。”女孩更自豪:“这有什么了不起,今天老师还亲了我呢!老师就是喜欢我。”教师可能没把这当回事,但孩子很在乎。一次,一位家长声泪俱下地要求园长给孩子调…  相似文献   

5.
要亲近她,和她交谈小女孩燕燕刚入园时,从不跟别人讲话,老师和她讲话,她瞪着双眼,紧张地看着老师。老师说破嘴皮,想叫她开口,她也无动于衷。黄老师了解到,家长也在为孩子不开口生气,说孩子“没出息”。黄老师可不这么看,她诚恳地劝导家长:“不要责骂孩子,要亲近她,和她交谈,例如和她一边看书,一边讲给她听,散步的时候,要她讲讲看到的东西,让她讲爱玩的玩具,爱吃的食品,要引她说话,等她愿意讲话了就会进步的。”  相似文献   

6.
“把孩子交给她俺特别放心。”有的家长这样说;“她比俺这些当家长的还会疼孩子、管孩子。”有的家长这样称赞她。一位爱写诗的家长则给她送了个富有诗意的雅号——“琢玉人”。她就是安徽省阜阳市为人师表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鼓楼小学先进教师阙志英。 1988年10月,在阜阳市举办的小学生作文比赛中,阙老师的学生马晓敏以优异的成绩夺得全市第2名。这个学生激动得泪花闪闪地说:“这都是阙老师对我的帮助和鼓励的呀!”四年前,当阙老师刚担任马晓敏班主任的时候,发现她是个天资聪颖的学生,但她成绩平平。她的眼神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忧郁寡欢情绪,这和她幼小的年龄  相似文献   

7.
如此父母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我们痛心地看到,有少数家长,没有当好这位“老师”,没有用好这个“课堂”。某中学一位班主任给我讲了这样两件事。(一)一位女生和邻校一位男生谈恋爱。上课走神,无心向学,成绩直线下降。学校几经教育,她仍不肯斩断情丝。无奈之下,只好请出“法宝”──通知她家长来校,商讨解决办法。她的家长来了,来的是她的母亲。当教师把她不足15岁的女儿陷入早恋泥坑的消息告诉她时,这位母亲听后不是怒颜厉色,而是喜形于色:“好呀,老师,我女儿这么快就找到老公了,不用让我…  相似文献   

8.
王老师做了多年班主任,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学生家长,她从来没有意识到,坐在自己对面的家长内心有什么感受。直到有一天,她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到另一所学校与孩子的老师面谈。回来后她对同事说:“没想到与孩子的老师面谈会是这种感觉,没想到作为一个家长是那么的一无是处,又是那么的无所适从。不知我平时给学生家长的感觉是不是也这样?”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的第一期开始,我们在《校园内外》栏开辟“学习辅导”小专栏,目的是通过母女之间自然放松的对话,让母亲给女儿作一些有效的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给孩子一些阅读方法,提高其阅读能力。杨明明老师是一位有40年教龄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她认为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关键是培养阅读兴趣及提高阅读能力。她希望家长能够指导孩子及时总结学习规律,她也愿意为家长朋友提一些可行的建议,以便于家长在指导孩子时参考。家长朋友有什么需求可以给编辑部写信、发电子邮件,我们会转交给杨老师。  相似文献   

10.
要亲近她,和她交谈小女孩燕燕刚入园时,从不跟别人讲话,老师和她讲话,她瞪着双眼,紧张地看着老师。老师说破嘴皮,想叫她开口,她也无动于衷。黄老师了解到,家长也在为孩子不开口生气,说孩子“没出息”。黄老师可不这么看,她诚恳地劝导家长:“不要责骂孩子,要亲近她,和她交谈,例如和她一边看书,一边讲给她听,散步的时候,要她讲讲看到的东西,让她讲爱玩的玩具,爱吃的食品,要引她说话,等她愿意讲话了就会进步的。”每天燕燕入园时,黄老师总是笑眯眯地向她问早,高兴地带她看小朋友游戏,帮助她选择有趣的玩具。慢慢地,她脸上露出笑容与老师接近了。“燕燕,你听成成是怎样叫‘老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期刚开始,南京许多家长为孩子请了心理辅导老师。南京大学一位学生介绍,最近一位家长到学校明确提出要请一位家庭教师,但并不需要给孩子补文化课,而是要给读初中的女儿靖“心理教师”。原因是:她的女儿学习成绩优秀,但人际关系不太好,在学校里她是独来独往,与许多同学“不罗嗦”,在家里与家长很少交谈。家长担心孩子的心理不够健康,特请心理教师做家教。据悉,心理系大学生被请去做家教很普遍。南京兴起心理家教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下午,我从幼儿园接5岁的女儿回家,就听到女儿说:“妈妈,我们班上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给老师送月饼了。”我反问女儿:“他们为什么要送月饼给老师呢?”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马上要过中秋节了,中秋节都要吃月饼。”我试探着问女儿对这个问题怎么想。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也想给老师送月饼。”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很不平静。孩子对老师有感情,想给老师送月饼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何况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有那么多家长都给老师送了月饼。那么,是答应孩子的要求去送月饼呢,还是就这件事让她多明白一些道理?我思考再三,从真正关心和爱护孩子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成功与失败,路在何方?读罢“李圣珍给家长的建议”后,定会顿悟——科学并不神秘,艺术亦不高深。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家庭教育之成功即在脚下,失败与成功仅一步之遥。李圣珍老师,在教育“学困孩子”“问题孩子”方面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正是由于她有那颗神圣而珍贵的平常心。本刊记者用自己朴素的文笔,记录下这篇精彩的“李圣珍给家长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圣珍教育图谱”。我们,并所有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们,在此向李圣珍老师表示深深谢意。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让人心灵震撼的文章,一个典型的留学生成长案例。它讲述的是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个孩子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在这些评价后面家长的心理状态及孩子的成长状态。我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作为一个母亲,我能感受学生和家长的感受,能理解学生和家长的心。虽然我的孩子在学校是老师一致公认的“好学生”,从未被老师骂过过火的话或有过对孩子伤害的评价。 作为一个编辑,我热切地希望“美国老师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能被更多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看一看,读一读,希望它能感动更多的人和引起更多的人思索。 我要说: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但愿我们的老师将这一理念深藏于心中,并时时用不同的言语反馈给我们的孩子,多给他们予肯定、多呵护他们成长中的那颗自尊心;但愿我们的孩子坚信自己,不要被外来的言语摧毁自信,如果有条件,出国走一走,感受一下异国他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网页的留言板上出现了一则主题为“寻求帮助”的留言:女儿是个老实乖巧的孩子,每次与小朋友发生摩擦,受伤的总是她。从小我就教她对人要宽容、谦让,可每每看到她回家向我哭诉谁谁又欺负她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的教育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行不通吗?我该怎么办?希望老师和家长能给我好的建议,让我在坚持自己教育原则的同时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谢谢!——甜甜妈妈看到了甜甜妈妈的留言,幼儿园的老师、家长纷纷留言,给她出主意。黄亮老师:当孩子向我们哭诉自己在幼儿园所受的委屈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对孩子的宽容行为予以肯定,让孩子了…  相似文献   

16.
陈莉丽 《教育》2006,(8):30-33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成功与失败,路在何方?读罢“李圣珍给家长的建议”后,定会顿悟一一科学并不神秘,艺术亦不高深。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家庭教育之成功即在脚下,失败与成功仅一步之遥。李圣珍老师,在教育“学困孩子”“问题孩子”方面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正是由于她有那颗神圣而珍贵的平常心。本刊记者用自己朴素的文笔,记录下这篇精彩的“李圣珍给家长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圣珍教育图谱”。我们,并所有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们,在此向李圣珍老师表示深深谢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我校组织班主任老师学习了《少年儿童研究》杂志1999年第9期上的一篇题为《如果您的孩子也是“差生”──一封家长写给老师的信》的文章。文章虽短,但老师们感受却很深,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得到不少启发。他们纷纷以“教育需要情感交流”、“以母爱的心珍爱学生”、“像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给学生一张笑脸”、“人格魅力”、“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为题写出了各自的感想和体会。一位教师这样写道:“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是‘差生’,自己不是也希望老师将爱心播洒给孩子,用耐心来教导孩子,使之成为一名能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闲谈中,一位教师向我讲述了她与一名学生家长相处中的“无奈”:她与一位学生家长过往甚密,两人甚至“以姐妹相称”,为此,她也没少给这位家长的孩子“吃小灶”。可是最近为了孩子的一件小事,这位家长竟然和她“反目成仇”。这位教师觉得自己的付出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还造成了对自己的伤害,感到非常伤心。我认为,这种事情之所以会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还没有“读懂家长”,还没有掌握好与家长接触的“度”。诚然,为师者,不仅要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育教学艺术高超,而且要学会和家长和睦相处。但是,…  相似文献   

20.
平时召开家长会,或给家长举办讲座,家长们频率最高的感叹和抱怨就是“孩子不听话”。许多家长都希望心理老师能给他们开一副整治孩子不听话的“速效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