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讲出《赤壁之战》的特色礼县东关小学王小英《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45回至50回部分内容改写的。是指东汉末年公元208年,刘、孙联军与曹军在赤壁进行的一次战役。主要讲周瑜、黄盖设计火攻曹军,使曹军大败的故事。这篇课文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2.
《赤壁之战》(小学语文第十册)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选择有东南风的一天,采取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的事。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  相似文献   

3.
《赤壁之战》是小学语文第九册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选自《三国演义》中第45—50回的部分内容。描写了公元208年的冬天,在赤壁(现湖北省嘉鱼县东北,周瑜、黄盖充分发挥自已优势,利用曹军的弱点,采取火攻,设计火烧战船,大败曹军。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结合五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应指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编的。它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采用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教学中,可采用“依文绘画”的方法导学,让学生把握战争经过,归纳故事内容,分析胜败原因。  相似文献   

5.
《赤壁之战》是小语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文章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黄盖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讲的是周瑜、黄盖设计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故事。课文情节曲折,关系复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文章的思路(定计的原因、议计的根据、施计的过程),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三国演义》中节选改写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它通过周瑜、黄盖等在赤壁大胜曹军的记叙,说明只要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实情,正确制定斗争策略,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作者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谋篇布局的。其中,重点叙述了“火攻”的经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思路,指导学生用两种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赤壁之战》是小语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文章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黄盖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对于《赤壁之战》,许多老师都采用思路比较清晰的“由果质疑探因”及“由因探果解疑”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使教学主干精炼,主次分明,并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主动性、目的性,是教学此类文章的较好选择。在遵循这一思路的基础上,笔者还重点挖掘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枝节,用以补充主干,教学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9.
《赤壁之战》主要讲东汉末年,曹操的军队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设计乘东南风火烧曹军,大败曹军的故事。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理解课文词句的基础上动手画战争双方地理形势图,使抽象的文字通过思维形成形象可感的画面,引导学生弄清战前形势,把握战争经过,归纳故事内容。一、初读课文初步画,弄清战前形势教学时,待师生弄懂题目,知道战争双方及战争爆发的原因之后,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画出赤壁之战前双方地理形势图。学生画好后,师生讨  相似文献   

10.
戴海南 《湖南教育》2007,(11):34-34
一位教师教学《赤壁之战》(人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在分析“以少胜多”原因时,有个学生对黄盖说的“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这句话做了分析:“80-3=77,曹军比周瑜军队多77万,可以看出双方的力量悬殊。但最终还是周瑜赢,曹操败,真是以少胜多啊!”该教师对这一“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赤壁之战》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有关情节改写的。全文按“曹军南犯——火烧战船——曹军大败”的事情发展顺序记叙 ,脉络清晰 ,语言通俗 ,但蕴含于字里行间的道理却很深刻。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 ,我们针对学生速读的水平和教材特点设计速读与精读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教学目标1.运用整体式、寻找式、浏览式速读法理清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2 .通过速读与精读相结合抓好重点词句 ,感悟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3.学会 10个生字 ,理解 2 6个新词语的意思。4 .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二、教学重难点运用速读…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中央教育台又在播放大型历史电视剧《三国演义》,其中“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一番妙语双关的对话,很令观众叫绝。“赤壁之战”说的是曹操带领八十万大军杀奔东吴。东吴联刘抗曹,都督周瑜决定用火攻取胜。一天周瑜登上战舰,驰往江面,视察敌情。他高踞主舰的帅台之上,远眺敌营,忽然一阵西北风,吹动帅旗,拂在周瑜脸上。周瑜忽然想起一事,顿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昏倒在船上,被众将救回营中。周瑜为何突然生病?原来当时正是冬季,西北风多,吴军驻扎江南,曹军驻扎江北,如果纵  相似文献   

13.
赤壁之战     
一、作品与题解《赤壁之战》这篇讲读课文是根据罗贯中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五回至五十回中“定计”,“火攻”的内容改编的。五年制课本以《火烧赤壁》为课题。六年制课本改为《赤壁之战》是为了强调、突出“战”而不  相似文献   

14.
《赤壁之战》记周瑜部将黄盖言:“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此句,一般随文释义,不作深解.其实,这“方连船舰,首尾相接”8字所言正是曹军战船列阵情形.不过,此种阵式,不是“一字长蛇阵”,而是机动性差且忌火攻之庞大方阵.  相似文献   

15.
小学高年级课文《草船借箭》是一篇传统课文,其中第二自然段节选如下: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他对诸葛亮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枝。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这篇课文,笔者先后执教过不止10次。奇怪的是,每次学生朗读到“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枝”时,总要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个“箭”字,变成“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枝箭”。为此,我采取过许多办法,有时在读前“打预防针”,有时用范读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6.
《赤壁之战》(五年制七册21课、六年制九册6课)写的是东汉末年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在今湖北省境内赤壁附近的江面上,利用火攻大败曹军的故事。这次战役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它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次战役的主要特点是,在众寡悬殊情况下,周瑜抓住曹操的弱点,在长江上利用火攻,打败了曹操,扭转了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一、围绕疑难点质疑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原有的认识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就是课文中的难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我们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紧扣这些疑难点质疑,就可使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进行探究,从而浅化难点,平缓坡度,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如教学《赤壁之战》,当学生大致了解了历史背景、事件结果,而对其结果迷惑不解时,就可顺势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周瑜、黄盖竟能以三万大军战胜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呢?其奥妙到底是什么?这样一来,就能较好地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促其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经过一番分析、推理,便能弄清原因在于周瑜他们善于抓住曹操的弱点,巧设圈套,引其中计。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文章中心,也可从中受到课文层次的思维训练。二、围绕关键点质疑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有的一看题目就见“题眼”,有的一读课文就见“文眼”。这些都是课文的关键点,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关键点质疑解疑,必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阅读功效。例如,教学《飞夺泸定桥》就可紧扣题目中“飞夺”一词质疑;教学《一夜的工作》就可紧扣文中的“劳苦”、“简朴”质疑,从而可达到迅速抓住课文要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三、围绕矛盾点质疑...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的故事情节改写的。它是一篇承上启下的课文,既与五单元紧密相连,又为下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前后照应”打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明白“借箭”的原因是周瑜妒  相似文献   

19.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故事以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作结束句,这句话既是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的表白,也是全文对诸葛亮足智多谋,才能惊人的画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抓住“神机妙算”这条主线,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一、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已经能从故事情节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周瑜要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是事情的起因;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事情的经过;借箭成功是事情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以果导因,剖析诸葛亮借箭前后巧妙安排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熟知气象地理,运筹帷幄。文章开篇就揭示了周瑜同诸葛亮的矛盾。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苦心设计了一个圈套,要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来。按照当时的工艺水平,这件事是很难办到的,况且周瑜还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怀古词,很多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都认为,此词通过写赤壁之战周瑜英勇善战、大败曹军这一历史事实来衬托苏轼被贬后的壮志难酬。如果仅仅是抒发其壮志难酬之情,那么他只能是苏轼,而不能成为"苏东坡"。苏轼是天生的乐观派,其实这首词在更深意义上是抒发他被贬谪后一种难得的天生的乐观、豁达之情。此课堂实录就从诗意语文角度下的"主问题"和"四读法",来解读属于苏轼的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