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中国诗教的功能,应当抓住孔子的《诗》论。整体地全面地剖析孔子的诗教理论,是揭示中国诗教功能的关键。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这就是著名的“兴观群怨”说。这一诗教学说有三层意思:一层是兴、观、群、怨,这是论述诗教的心理功能:诵诗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联想力)、培养人的观察力(分析力)、促进人  相似文献   

2.
《论语·阳货》记载;“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可以说是孔子对诗歌特性的简明概括.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诗》理解为广义的艺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以"兴"论诗解诗的悠久传统,可以追溯到先秦。先秦以"兴"论诗,又以《论语》中的"兴于诗"(《泰伯》)和"诗可以兴"(《阳货》)二语最为明确。对"兴于诗"和"诗可以兴"的理解和阐释,古今学者多有分歧。综观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其一,认为"兴于诗"与"诗可以兴"表达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两处的"兴"都与诗的审美特质相距甚远,而是以诗为背景及旨归,强调"诗三百"在修身、为政等方面的社会功用;其二,认为  相似文献   

4.
八、“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诗?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呢,可以运用其中道理来事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事君上;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杨伯峻:《论语译注》)这是孔子鼓励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了诗歌可以抒发情感,观察朝政得失,可以凝聚百姓民生,可以增长见识。孔子对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更是重视诗歌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有许多优秀的古典诗歌,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但是到了高中,很多高中生最头疼的就是诗歌,究其原因,在于诗歌语言跳跃,用词精炼,情感含蓄,加之对  相似文献   

6.
<正>"兴、观、群、怨"出自《论语》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句。《论语》中,这句话的含义是:《诗经》可以感发人们的意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刺不平之事。从《论语》的这句话中,我们便可知学《诗经》的许多作用。将其运用于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7.
我想讲文学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学社会功能的国家 ,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我们有文章济世的传统。中国的文论浩如烟海 ,我想还是从孔子的诗教说起。孔子一大贡献是编辑 ,如果给孔子评职称的话 ,一个是教授 ,一个是编审 ,他编辑了《诗经》 ,这是了不得的事。孔子说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兴、观、群、怨 ,如果让古代学究们解释就复杂起来 ,你本来明白的也弄不明白了。现在咱们就简单地从字面上来说 ,“兴” ,起兴 ,就是联想和想象 ,诗里面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形象和想象 ;“观”就是观察、观赏、观点 ,就是可…  相似文献   

8.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中国的诗歌史,是中国诗人兴、观、怨、群的历史。诗言志,志,是情感、志向和怀抱。诗人以诗歌言说出他们对人生的观照和世情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适应其要求而发展。语文教改的方向朝人文精神,人性化方向发展。而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数以万计的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髓。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现代叶嘉莹先生说:"诗是兴发感动的生命。"兴发感动的生命,就会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唐诗确  相似文献   

10.
方回在《瀛奎律髓》选诗、评诗时,注重诗歌性情,强调诗抒情言志功能;同时认为"诗亦史"、"诗可以怨"、"诗可以伤",其均为诗人真实性情的抒发。方回重"性情"意蕴,否定当时理学诗派"以诗言理"抹杀性情、江湖派"穷而后工"不见性情的诗坛现象。后世"铁崖体"、"童心说"和"性灵说"是对其性情观的回应。  相似文献   

11.
从孔子开始,一代代学者相继进行了一场把《诗三百》诠释为儒家经典的学术运动,如《毛诗故训传》、《郑笺》等,而真正转变《诗》学风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就是南宋朱熹的《诗集传》了.文章通过比较汉儒诗说和朱熹诗说,总结《诗集传》的三个主要特点,即:一、以本为本,高度重视《诗经》文本,强调读《诗》的独立感受,力图从文学角度解说,抛弃汉儒以"美刺"说《诗》.二、对赋、比、兴的界定.三、淫诗说.  相似文献   

12.
蝉,在诗词中是一种物候性意象,负载着诗人悲愁哀怨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情感符号。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三首唐诗都是借咏蝉以寄意的名作,虽旨趣迥异,然各臻其妙。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蝉在诗中是种物候性意象负载着诗悲哀怨的情感验成为种  相似文献   

13.
停云 《师道》2022,(2):42-45
<正>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不朽的暗示来自童年时期"(《永生颂》)。波兰诗人米沃什也认为,诗人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在于,"他终身在自己身上保存了某种儿童的东西","他童年的感知力有着伟大的持久性"(《诗的见证》)。儿童对万物的惊异、观察事物的眼光的奇妙、飞扬而不受拘束的想象力,已是现代教育学中的常识。只是在现实的成长环境中,儿童对事物的惊异,他们的眼光、想象力极少能获得一种方向和秩序,大多难以避免过早的钝化,最终汇入普通人的行列。即使如此,  相似文献   

14.
<正>南宋中兴诗人之一陆游一生创作颇丰,"六十年间万首诗"(《小饮梅花下作》),流传下来的诗篇有九千三百多首。他不仅创作高产,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颇有价值的诗论。陆游没有专门的诗论著作,他的诗学观散见于书信、笔记、序跋和诗文作品之中。整理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诸方面。一.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读宛陵先生诗》),这是陆游对梅尧臣诗歌的评语,也可视为夫子自  相似文献   

15.
孔子对他的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由此可见,诗歌的作用可谓多矣!孔子重视诗教,不无道理,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教育,是古今中外教育具有普遍性的做法。孔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开创我国语文教学的鼻祖。他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不难看出,孔子以《诗》为语文教材是有他整套见解的,其中第一目的——兴。所谓兴就是激发士气、树立理想、积极向上,做到“事父”“事君”,我们对他道德规范的是非先不评析,而只想说明,孔子对语文教学的德育职能是十分重视的。台湾、香港都按照各自的标准强调“文道统一,文以载道”。香港国文教学目标规定:启发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并增进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台湾高中阶段教学目标规定:灌输固有文化、启迪时代思想、以培养高尚品德、加强爱国观念、宏扬大同精神。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与德育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的、审美情感的教育,它与德育的密切联系得到了古代儒家的充分肯定和重视。儒家教育很强调诗教,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所谓“兴”,就是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所谓“观”,就是考察社会的认识作用;所谓“群”,就是互相感化和社会凝聚的作用;所谓“怨”,就是批评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可见诗的兴、观、群、怨四种作用对人的道德发展是有帮助的。儒家还十分重视礼乐。我国古代的音乐美学名著《乐记》,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深入剖析了礼乐二者的关系,对于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作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最先强调了读《诗》者在《诗》义阐释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这意味着读《诗》者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诗》义;还可以通过主动推求去寻找《诗》的创作意图。而《韩诗外传》正是汉《诗》践行孟子"以意逆志"观的突出代表。《韩诗外传》对孟子"以意逆志"观的传承,不仅展现了《诗》学发展至汉代的一次飞跃,同时也证明了汉诗通过《诗》义阐释传达经世意图的经学化倾向正是由孟子导夫先路的。  相似文献   

19.
"诗教"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者,激发情志,获得美的享受;观者,观察社会,体察政治得失、民风盛衰;群者,交流感情,达到"乐群"的目的;怨者,可以抒发心中不平之气,起到批判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翠华 《教师》2008,(4):80-81
记得T·S·艾略特说过,诗歌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称为《诗》。在孔子的眼中,《诗》是具有多种社会意义和教育作用的教材。他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并称他的教育工作是“兴于《诗》”(论语·泰伯)。他说过一段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关于“兴”的内涵,尽管历来说法不一,汉代孔安国解释为“引譬连类”,宋代学者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