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学期开始了,许多新班主任会按照自己的管理思路对班级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或一朝君子一朝臣,撤换班干部;或新官上任三把火,制订新措施、新办法。更有甚者,把原班级管理说得一无是处,把原班级的一切制度推倒重来,重搞一套新的规章制度。读读下面这个故事,或许会对新班主任有启发。单位里调来了一位新主管,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据说他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每天彬彬有礼,毫无作为。那些紧张得要命的坏分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根本就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四个…  相似文献   

2.
自殺疑案     
二十五日是星期六,一个学生在某酒店服毒自杀。翌日,酒店服务员发现了死者,便立即告诉主管:“是不是马上报警?”主管说:“别那么傻,是他自己找死,我们何必去惹麻烦呢!只要警察一来,这件事便会宣扬出去,对酒店的声誉大有影响。”“但尸体不能不处理啊!”“丢在后面的公园里吧!那里是有名的自杀场地,上个月已有一对情侣在那里自杀,警察无非以为又多一宗自杀案而已。”午夜,当所有旅客都睡着后,服务员和主管便悄悄地将尸体抬到后面的公园去。他们在草丛中看到一张被人丢弃的报纸,便决定把尸体放在上面。然后将遗书塞入死者的口袋里,并把有毒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在哪里     
语文在哪里?语文在哪里?许许多多的语文同仁都在苦苦地思索积极地探索,小心翼翼地摸索。语文在哪里,它不在教师的教鞭下,它不在教师的教参里,它不在教师的题海中,更不在教师的盛怒里。语文在哪里,它不在人云亦云的模式里,它不在空洞乏味的理论里,它不在苦盼答案的茫然中,更不在表里不一的“智慧”里。曾几何时,语文教师只要教参烂熟于心,便可自栩“渊博”,便可“妙语连珠、游刃有余”;只要教鞭一挥便可号令“三军”,将士们便争先恐后趋之若鹜,如有违背他便显示出“杀无赦,斩立决”的威严;只要题海一造便使学生苦海无边,然后坦然地教导莘莘学…  相似文献   

4.
侄儿霁霁才2岁,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家伙,譬如说吧,夏天走在街头,他只要一瞅见路边的小店里有转动的风扇,便会手指伸伸告诉你这里有电风扇,并且要驻足观望好一会儿,每每走过一家,便要重复如此,久而久之,我们家附近的弄堂里哪家小店里有风扇,他都了如指掌,大家见他对风扇如此着迷,就送了他一个雅号——“小风扇”。  相似文献   

5.
新学期开始,一年一度的“班干改选”又开始了。徐英宏是班级里的“尖子生”,上一届班委会中的学习委员,老师都很器重他,他便顺理成章地被列入了候选人的名单。  相似文献   

6.
聪明的维修工今天是维修工潘骆正式到电信局上班的日子。首先他去主管那里报到。他踏进主管办公室的时候,主管刚接完一个电话。见到潘骆,主管就说:“手续等下再办,现在你先去处理一件事情:在第一大街到第三大街范围内共有15个电话亭,现在有市民打电话来反映其中有几个坏掉了。你过去看一下吧。”然后主管把电话亭的布置情况画给潘骆看,并在潘骆出门前告诉他:“前八个亭中有五个都需要修理,你先试修其中的一个吧。”潘骆听完后,拿起工具直接走向8号电话亭。难道第八个电话亭里的电话肯定是坏的吗?(闪闪供稿)脑筋急转弯杰克自己动手修理一台落…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糊涂账一个县官根本不识字,每逢购买物品都靠画图记账:买一匹马便画一匹马;买一只碗便画一个碗……有一次,他的上司前来视察,县官却不在家。上司打开那个购物簿翻阅一下,觉得里面的“记账法”很可笑,便随手用红笔抹掉。县官归来,看到账簿里面的红笔涂画,便恼怒地说:“为什么上司衙门买了红蜡烛也记在我的账本上?!”坏孩子一天,警察在公园里抓到四个小男孩问他们在公园里到底干了什么坏事。第一个男孩说:“我叫捷克,我只是把花生扔进大象栏里。”第二个男孩说:“我叫汤姆,我也只是把花生扔进大象栏里。”第三个男孩说:“我叫乔治,我也只是把…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未来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在1985年写了一系列为哈佛诺顿讲座而准备的讲稿,总标题就叫做《下一个千年的六个备忘录》。六个备忘录分别是“轻”“快”“准确性”“视觉性”“多样性”和“连贯性”。可惜,他只完成了前五个讲稿便逝世了,也没有亲临哈佛演讲。他的遗孀后来把这些讲稿整理出版,仍然冠以“六个备忘录”。当然,在备忘录里他讲到的是文学的未来。 “轻”,卡尔维诺首先强调。他并不是忽略重,而是对轻更感兴趣,因为他自己的写作经常都是在减去重量,尤其是减去小说结构的重量和语言的重量。他把“轻”视为一种价值,而不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新学期开学了,一年一度的“班干改选”也开始了。徐英宏是班级里的“尖子生”,上一届班委会中的学习委员,老师都很器重他,他便顺理成章地被列入了候选人的名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栅栏原理     
一天,一个外乡人到村里打听附近何处有野猪。有人告诉了他野猪的出没地点,却在心里嘲笑这个外乡人,因为他根本就没带猪枪,如何能猎到凶猛的野猪?数月之后,人们发现很多野猪都在他的栅栏里,栅栏的四面各开了一扇门。村民们惊奇地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野猪弄到栅栏里的?”“这很简单。”外乡人说,“一开始,我在野猪出没的地点撒了一些玉米,起初没一只野猪敢碰,但是过了几周后,有些野猪便开始走出灌木丛,迅速叨走一些玉米。又过了一段时间,所有的野猪都争先恐后地吃我投放的玉米。接着我便在常放玉米的地方开始建栅栏。”“当然,我每次只…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圆圈     
这是美国作家布伦达·乌尔巴奈克讲述的故事:在培训课上,主管巧妙地诠释了一个人生寓意。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图: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几个小圈,在小圈里面分别写上“可靠的经验”、“惯性的思维模式”、“熟悉的工作环境”等等。主管说:“这个大圆圈里的东  相似文献   

12.
小朋友们都知道,黑猫当警长已经有好多年了,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破了许多案。可是他现在老了,该退休了,谁来接替他呢? 狮王听从黑猫警长的建议,决定张榜招聘“能人”。第二天,森林公告栏上出现了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年轻人,在一家石油公司里谋到一份工作,任务是检查石油罐盖是否焊接好。这是公司里最简单枯燥的工作,凡是有出息的人都不愿意干这件事。这位年轻人也觉得,天天看一个个铁盖太没有意思了。他找到主管,要求调换工作。可是主管说:“不行,别的工作你干不好。“  相似文献   

14.
文畅 《成才之路》2009,(19):I0003-I0003
有时候,在你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只是比别人慢了30秒,而30秒恰恰就能决定一切。 在一家知名的大公司里,营销部的主管被提升后.老板就让原来的主管从市场部的营销人员中,推荐一名适合做主管的人选。结果,老主管推荐了两名员工。他对老板说:“我觉得他们两个都优秀。至于谁更合适,希望总经理考察后再决定。”  相似文献   

15.
郜莹 《小读者》2013,(5):76-77
家里少了钱,确定是孩子拿的。这时,你会怎么办? 总是一回家就把皮夹随手扔在玄关柜上的丈夫,有一天发现皮夹里少了1000元,便问我:“是你拿了我皮夹里的钱吗?”见我摇头说“没有”,他便又依次问了家中其他的“嫌疑犯”——11岁的儿子与8岁的女儿,每个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相似文献   

16.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能人钱穆,博闻强记,聪敏早慧,幼有神童之誉。他却从不以聪明自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作读书笔记,一丝不苟地查抄资料,每日读书写作10个小时,踏踏实实地钻研学问。学者张自铭评价说:“辛亥以还,时局屡有起伏,先生未尝一日废学辍教。”历史学  相似文献   

17.
天才之短     
大物理学家牛顿很喜爱小动物。他家养了一只波斯猫和一只牧羊犬。他在室内做实验或读书时,只要猫狗要出门,他便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亲自为猫狗开门。猫狗进进出出,他也开门不止。久而久之,他嫌烦了,于是,他在门边挖了一小一大两个洞,让猫狗各钻其洞,自由出入。有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挖两个洞呢?”牛顿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狗能从猫洞里过去吗?”在18世纪初的俄罗斯乡间,有一个很笨的小孩,他看数学老师在举例做四则运算时最后的结果是零,便以为所有四则运算题的结果都是零,所以后来他一遇到四则运算便毫不犹豫地在后面写上零。老师对这…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郁达夫身上的“才子气”与“名士味”无疑是最为浓厚的,他或许称得上是继苏曼殊之后中国最后一位典型的现代才子。唯其是“才子”,他的骨子里便蕴藏着中国文人传统的骨髓;又唯其是“现代才子”,他的血管里便流淌着西方个性解放思想和浪漫主义精神的血液。这是构成郁达夫思想性格与文学创作的两个不可分离的方面。忽略了任何一面,都难以形成对郁达夫其人其作的完整认识。本文拟就人们较少论及的郁达夫与中国文人传统的联系,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个是刚入高中的少年,他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在飞翔;一个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嘴角还残存着年少的稚嫩。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人,在这个火热的夏天,他们走到一起,汇成了军绿海洋里最美的画卷。“站直了。谁都是一片风景!”初次相见时,他便大声吼出这句话。猛然抬起头,我看清了他的面孔:高高的,黑黑的,瘦瘦的,不太打眼,却有一些霸气。  相似文献   

20.
王老师为了满足群众学习文化的迫切要求,寒假期间便在离校三、四里远的地方设立了两所民校。每晚都得爬过嶺去上课。在几个狂风暴雨的夜里,火把都没法点燃,他心里想:“不去?群众来了怎么办?……”于是他毅然地揹潜黑板,冒着风雨,攀登摸索着去上课。有一次,他在半路上听见“嘿咕”“嘿咕”的虎吼声,连忙躲藏起来,待老虎过去后,仍鼓着勇气,奔向民校去。由于学员多半是农村干部,有时因开会而缺课,他便赶到开会的地方去上课。在他的影响下,学员的学习情绪就更加高涨了,他们说:“有了王老师,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