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8个生字 ,学习与生字有关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教学说明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 ,最后还是三人合作 ,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 ,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 ,遇到问题要动脑筋 ,善于合作 ,敢于创新。本文对话较多 ,适合分角色朗读。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与探究,激发学生对人生意义与价值深入思考; 2.结合课文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3.
《方帽子店》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入、梳理故事、对比感悟、总结方法和拓展阅读等,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这一教学思想到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所用,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启疑——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探究"启疑"也就是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学习目标,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  相似文献   

5.
课文教学目标是指一个单元内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所要达到的结果。它有自身的特点,确立课文教学目标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要以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依据,陈述课文教学目标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行为,注意表述的语言,要根据具体课文选择反映其目标的“范式”。依据一定的理论,可以对已经确立的课文教学目标的质量进行预测。未来课文教学目标的走向是选择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学生由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任文有 《江西教育》2004,(22):36-37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27课)设计理念: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学生在学习兴趣上会有差异,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也各异,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2.阅读课文,能抓好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课探疑同学们以前学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今天老师要和…  相似文献   

8.
初一册 第五单元《论语》十则[创新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认读字词 ;2 理解各则语录 ;3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二、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 ,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三、创新意图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四、教学过程第一个教学板块 :认读课文。 (1 5分钟左右 )1 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2 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3 听读课文 ,注意校正读音 ,体会语调。4 分“则”朗读课文 ,每读一则 ,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5 分学习小组 ,读课文 ,说注释 ,说译文。6 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第二个教学板块 :析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教学挂图 ,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觉得狼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狼 ) ,问学生听过有关小羊的故事吗 ?小羊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小羊 )然后板书“和”字 ,把课题连起来。2 .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 ,读准字音 ,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 ,读通课文。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始认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里狼想干什么 ?(生答后 ,师板书 …  相似文献   

10.
《麻雀》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正确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整体感知、学习表达等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老麻雀的护犊之情,掌握作者如何写清楚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习作表达能力,为单元写作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1.
如何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这是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教学中,要根据学段要求、课文特点准确确立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品读词句、拓展练习等环节落实字词教学,扎实进行听说读写各项语文能力的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春夏秋冬》是一篇识字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让学生发现每组词的结构特点、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语言的韵味。这样,让学生喜欢汉字,受到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快乐的夏天 ,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 :在夏天的夜晚 ,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 ,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学习这篇课文 ,我们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 ,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学生分析 :学生们经过一个学期的校园生活 ,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而且乐于接受课程标准的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 ,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 ,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并鼓励学生创造…  相似文献   

14.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承载的是"借助关键词句"来提高阅读速度的教学任务。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求学生抓住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借助关键词句,读懂课文,习得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同时,通过迁移阅读,让学生学会运用策略。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逐渐提高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15.
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篇幅较长,但内容浅显,贴近学生生活,且耐人寻味。教学本课,要根据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提示、课后习题及学生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本课的设计,通过一边读文,一边批注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结合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等语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从而达成学习批注、升华情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严海波 《考试周刊》2012,(71):55-56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会读、会写书后的三个生字,理解生词和新出现的词语意思,了解小品文的一些常用写作方法。2.能力目标:学习阅读质疑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学习其中运用比喻等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统编教材较以往的教材,更加注重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特别编排了习作单元。教学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习作,教师可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精读课文、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习掌握想象的表达方法,然后通过学习单运用想象的策略,形成表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产生表达的兴趣,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设计简说] 作为一篇文言文,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课堂上在理解课文、疏通文意之后,能通过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进而能深刻理解故事寓意,学习愚公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为此本篇课文设计为三步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嘱咐》是浙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哪些事例,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了我们什么启发。一、小组合作,理清层次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回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三个方法,然后结合这一内容出示以下两道小组学习题: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并理解意思。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那些事例。让学生由四人小组齐读课文,合作解疑。当学生很快找出中心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及“我跟母…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情感目标:品读诗文,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主线“送别”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李白是怎样送别好朋友孟浩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二、学习1、2自然段,品味“不去触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