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正>诗人歌德说:"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书的正面,另一只眼睛看到书的背面。"同样的道理,真正会看图的人,不仅能够凭借一双慧眼,明察秋毫,洞悉图中之景、想象图外之境,还能够凭借一颗慧心,领悟图画之意、感受图画之情。  相似文献   

2.
一、我也会说湖南话了   在湖南舅舅家做客的几天里,舅舅一有空就带着我们到处逛,看周围的景物.在路上看到邻居或是熟悉的人,舅舅就会客气地打招呼:"生意好!生意好!"对方也总是笑着回应:"生意好!生意好!"……  相似文献   

3.
田丽霞 《班主任》2013,(5):65-67
苏东坡和佛印一起打坐,问佛印看到了什么,佛印说看到一尊佛。佛印转而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说看到一摊牛粪。苏东坡自觉占了便宜非常高兴,回到家便和苏小妹说起此事。小妹笑道:“佛印说看到佛,说明他心中有佛;你说看到牛粪,那说明你心里只有牛粪。”好一个睿智尖刻的苏小妹。这个笑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境由心生。作为班主任也是如此,学生是“牛粪”还是“鲜花”,你是“刨粪者”还是“赏花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取决于学生,而取决于你自己,取决于你的内心。所以,班主任要有一颗锦绣之心!  相似文献   

4.
沈祖芸 《上海教育》2013,(13):34-34
环境并不仅仅指外观、布局、舒适度的体现,更重要的在于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课程,一种有意义的隐性课程。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想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自然也就跟着改变。"走进天一小学"未来学习中心"的人都会眼前一亮,舒适柔和的灯光设计、明艳轻快的墙面色彩、简洁实用的功能分布,以及不同造型材质的桌椅黑板和各种体现人性关怀的细节设计,这样的环境空间会立刻调动人的感官系统,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环境与人的内心体验产生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孙勇 《快乐阅读》2011,(27):8-9
是谁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又是谁说过"文学不能改变世界但能改变人"?看到这两句话,不禁让我在沉思过后抬头观望,愕然发现景美人也美。只要你留意身边的一切,就会觉得原来生活是美的,世界是美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  相似文献   

6.
星星姐姐:还记得《坐井观天》的故事吗?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青蛙会跳出井口吗?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我们的"联想接力棒"就从这里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第一层次境中之景境中之景独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是纯粹客观的,如四季轮回、春华秋实,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宇宙之大、昆虫之微等,它们不以人的意志和情感而转移或改变。如果学生不自觉地对此关闭各种感知器官,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在习作中就会出现言之无物、闭门造车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走自己的路     
当我们在为如何写出"优秀"作文苦思冥想时,就会有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奶奶提着菜篮子出现在我们面前,然后我们会微笑着接过老奶奶手中的菜篮子,搀着她老人家回家;当我们在电视机前看到"新潮"的衣服后,就会看到学校里四面八方的人都是相同的服饰;当我们在课堂上听到有一个声音说"香蕉"(相交),就会有好多人附和着:"香蕉!"也许还会有人再叫出"苹果、橘子、哈密瓜……"之类.  相似文献   

9.
学会欣赏     
正如果有一栋古老的房子,有的人会说"这是一栋破旧的房子",而也有人会说"这是一栋古雅的房子";如果有一朵玫瑰,有人第一眼会看到玫瑰的刺,而有人第一眼会看到玫瑰的花瓣;如果同时仰望星空,有人会看到无尽的黑暗,而有人则会看到黑暗中隐隐约约的星星。会欣赏者和不会欣赏者的差距,就在这点点滴滴中流露出来。用欣赏的眼光  相似文献   

10.
我们满怀欣喜地看到,愈来愈多的人对“摹仿说”、“再现说”以及由此派生的诸多观点日益丧失了理论热情,转而坚信文学的永恒生命在于对外在客观现实的不断超越之中。因此,作品的极境应该是植根于“第一自然”并在否定之中创造“第二自然”,立足于“人为”的现实并在扬弃之中生成“为人”的现实。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转变,因为它意味着对文学价值取向的重新选择并由此更加逼近了文学的本性。尽管还仍有  相似文献   

11.
正小时候住的房子可以看到日落。黄昏时候,一轮红日就镶在窗边。我时常坐在窗前,等到红日沉下地平线。离开那座房子许多年了,一直渴望再拥有一座可以看到日落的房子。朋友说:"看到日落的房子是西斜的,不太好。"但我住过的房子都是西斜的,也许是巧合,与落日分外投缘,看到日落,觉得这世界还是美好的。在白天出生的我,对月夜并没有遐思,别人爱说月夜如何浪漫,可我觉得落日比满月哀伤。小王子住在小行星上,每一天,他只需要将椅子移几步,就可以多看一次日落,有一天,他看了44次日落。他说:"一个人心情哀伤的时候,他就会去看日落。"  相似文献   

12.
动物复活记     
"爸爸,"一个穿着粉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坐在蒙亚博士腿上,"科林叔叔说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动物了,是吗?"蒙亚博士笑容满面地说:"对呀,你会喜欢这些朋友的。"它们和图片上的一样吗?会有可爱的小兔子吗?"会有的,不久你就可以看到它们了。"太好了,我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天娜她们,她们也会很高兴的。"去吧,乔妮,好消息应该和朋友们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3.
正1这一年我高三。教室被换到了食堂的上面。老师笑着说,这样你们吃饭就方便多了。言下之意是,高三了,你们除了读书就是吃饭,除了教室就是食堂,哪儿都别想去。一些女生把长头发给剪了,很多男生剃成了最普通的平头。教室后面张贴了倒计时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的同学就会撕去一页。时常看到有同学对着倒计时表唉声叹气,像以前读过的寓言一样,悲观者说"唉,怎么只有××天了啊",乐观者说"还有××天呢"。时常看到有女生攥着考卷趴在桌子上偷偷地哭,也会有男生愤懑地拍着桌子,说着"我真的受不了了"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4.
于雁 《中华家教》2015,(3):54-55
中国有一句话"人不出门身不贵",孩子总是在身边守着父母是很难长大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舍得把孩子放出家门,因为人是在体验中长大的,出门就意味着要让他经历一些事情。其实你会发现只有一个人亲身体验过了,记忆才会更深刻。所以从果子小时候我就经常创造机会让他接触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上学仅需一天适应期还记得果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开学第一天,到了学校门口,他有点茫然地说:"爸爸妈妈我进去了。"那一整天,我们都在担心他是否能适应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穷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一天晚上,我们外出,从街上带回了四个人,其中一个生命岌岌可危。于是我告诉修女们:"你们照料其他三个,这个濒危的人就由我来照顾了。"就这样,我为她做了我的爱所能做的一切。我将她放在床上,看到她的脸上露出如此美丽的微笑。她握着我的手,只说了句"谢谢您"就死了。我情不自禁地在她面前审视起自己的良知来。我问自己,如果我是她的话,会说些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我会尽量引起旁人对我的关注,我会说我饥饿难忍、冷得发抖、奄奄一息、痛苦不堪诸如此类的话。但是她给我的更多更多——  相似文献   

16.
大与小     
我们看到一头象,会说它"真大",比起人来,人"真小"。但大象虽大,脑子却没有人聪明。原来大和小是要看能力的。我们看到两艘轮船,一艘能装很多货物,另一艘如果装同样多的货物就会沉入海底。原来大和小,是要看质量的。  相似文献   

17.
长使此身适其“境”“境”字组成的词有虚实之分。实指的,如边境、环境、处境;虚言的,如梦境、情境、意境。人皆处其“境”,人亦有其“境”。“家境”是说经济状况,“心境”是说心理情绪,“境界”是说思想觉悟。如此,一个人总得受其“境”的制约。“境”可以造就人...  相似文献   

18.
应重视幼儿园游戏环境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认为:"要想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自然也就会改变。"目前,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和接受,所以,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已经进入到幼儿园课程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19.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心态,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事态度,它和人的处境紧密相关,往往决定着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20.
近日,读到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重新发现学校》,作者是我比较熟悉的高峰校长,文中讲述了他在学校的一个小故事: 一天早上到分校去,看到保洁员刘师傅在大树底下扫树叶,我走过去聊天. 我问:"这些树底下为什么堆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砖块?"刘师傅说:"原来是铺得整整齐齐的,可是孩子们老来翻,就乱七八糟了."我说:"赶明儿叫后勤的同志来铺整齐了." 转而又想,孩子们翻开砖头要做什么呢?于是我就又回过身问了一句.刘师傅笑了:"翻开砖头找蚂蚁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