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少年》2016,(1):4-5
<正>同学少年"个性化"作文主要强调的是什么?所谓"个性化"作文,就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将自己的所感所思,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让作文呈现出"我"之色彩。擅长的方式既指自己擅长的文体,也指自己擅长的材料、擅长的语言表达方式等。同学少年您是怎么给"擅长的材料"定义的?擅长的材料,指的是自己感兴趣且了解得较为透彻的作文素材。很多同学写人物事例,最先想到的就是古人的事例,比如苏武、李白、杜甫等,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展现自己的文化底蕴。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除非你特别了解这个历史人物,对他有独特的看法。但事实上,很多同学对历史人物了解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4,(10):8-9
<正>同学少年很多同学不喜欢写作文,您觉得问题主要出在哪儿?这个问题有"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提"写作文",不仅同学们会犯难,不少老师也会皱起眉头。写作技巧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深入系统的写作教材的缺乏,使得老师对作文的讲授往往趋于零散化,效率不高。很多同学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平时练习写作文要么东拼西凑,要么应付了事,上了考场则手忙脚乱。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您所说的作文"失语症",是不是指同学们在作文中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是的。就像画家用画笔表达对世界的理解,雕刻家用刻刀抒发对美的感受,作文用语言来表达的应该是自己的生活、感受与思考,而不是别人的。而有些同学的作文,拥有一个很好的"模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4,(9):8-9
<正>同学少年为什么把写作比作煲汤?经常有同学对我说,作文不知该写些什么。这种困惑普遍存在,也是很多同学对写作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其实,我们完全不必为写作而苦恼,写作实际上就是生活的一种反映,只要你能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位置,了解身边发生的故事,懂得喜怒哀乐种种情绪,你就拥有了丰富的写作原材料。接下来要做的,无外乎是将这些原材料加工一番。  相似文献   

5.
在很多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结构模式化、语言程式化、材料通用化等老问题,因此,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16,(6):4-5
<正>同学少年好多同学苦恼于作文无法写出新意,对此,您有什么好建议?每个同学都希望写出不落俗套、独具匠心的作文,可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事实上,学识、阅历、认知能力,决定了写作者对作文材料主题挖掘的深浅。在这个客观条件不易改变的情况下,"老树嫁新枝,陈曲翻新意"也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同学少年》2017,(1):4-5
<正>同学少年为什么您认为应该把作文写得"有意思"排在"有意义"之前?作家曹文轩说,少年写东西,不一定硬是要瞄着"有意义",也可瞄着"有意思"。评价一篇作文时,我们总是习惯将"意义"放在第一位,以"思想性强、立意高远"为佳作的首要标准。于是,不少同学在学习写作文的过程中,只注重搜集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材料。我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同学少年》2014,(11):8-9
<正>同学少年从您的教学实践来看,您觉得同学们作文中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很多同学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贫乏、内容空洞,甚至于穿凿附会、生拉硬拽,读来令人感到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共鸣。叔本华曾经说过:"作品是心灵的精华,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把真实的情感,用文字准确地表述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精辟论断告诉我们,世间万物令我们心生感动,文章便是这份感动情怀的自然抒发。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4,(8):8-9
<正>同学少年很多同学对写作文望而生畏,爱不起来,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少同学都会有"写作文好难"这样的感慨,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写作文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常常有抵触情绪。写作文真的有那么痛苦吗?有不少同学铺开作文纸,就会这样想:我要写作文了,我要把内容写深刻,我要用很多修辞手法,我要得一个高分……这样板起面孔做文章,却忘记了自己;急功近利写作文,却远离了真情实感。写作文其实是与人进行友好的交流,是和自己的心灵做真诚的对话,你可以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真真切切地写出来,展示你的喜怒哀乐,表达你的思想认识。春天  相似文献   

10.
同学少年您为同学们树立的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讲评作文时,我会先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把自己写的文章读一遍。读后,我常常会问两个问题:"有谁被自己的文章感动了?""有谁被自己的思想触动了?"连自己都无法感动或触动的文章,无论文辞如何,都难称佳作。同学少年不能被自己的文章感动,是否意味着同学们对自己的生活、认识、情感和思想等缺乏一种敏感?举个例子吧。讲读古典诗词时,诗文中有很多写月的句子,如"一夜飞度镜湖月"、"月满西楼"、"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写出了文人们浪漫的情怀、柔柔的相思、浓郁的别情或酸楚的心志,同学们也非常喜欢。于是,我就让他们以"月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三天后,作文交上来了,内容大多是罗  相似文献   

11.
作文,就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思想。思想,是作文的灵魂,它让文字变得深刻而美丽。我们的生活中有丰富的作文素材,但这些素材却很少为我们所关注。很多同学提起笔来往往觉得没什么可写,那是因为我们缺少对生活的思考,缺少属于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需要:  相似文献   

12.
<正>同学少年您说的三个"锦囊"具体指什么?《三国演义》里,智慧过人的诸葛亮数次用"锦囊妙计"克敌制胜。我们写作文也需要三个"锦囊":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书籍",还有一个是"生活"。同学少年先谈谈"自己"吧。每年的中、高考作文题中,关注自我成长、要求"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结合自身实际"作文的命题不在少数。作文要有"自己",是说写作文时不能离开自己的生活,不能离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应"以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16,(12):4-5
<正>同学少年为什么您要求学生写完作文之后大声朗读?作文写好之后,需要精心修改,反复雕琢。修改作文时,首先应该读一遍,而且最好是大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看看有没有错别字、缺字、多字等情况,有没有不通顺或者读起来感觉拗口的语句,然后一一进行修改。同学少年这的确是个好方法,除此而外,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们学校的作文教学,始终提倡一个“真”字——从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抒写真实的思想感情。这组作文,可以说是这一主导思想的体现。很多学生慨叹写作没有生活来源,这很可以理解。请看学生的生活是多么单调:学校-家庭,学习-复习-考试、老师-父母-同学,几组词语似乎足以概括当今学生生活的全部,个性、爱好等都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了。可是,有心的同学仍能从单色的生活中过滤出多彩的画面。在我们这片校园里,有过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出版了小说《天才“集中营”》的曾蓓,有过小学出版《老虎拉出我敢坐》、中学出版《我和…  相似文献   

15.
同学少年您说有些同学的作文"美得太假",是什么意思?很多同学写作文,怕文字不美,怕立意不高,为此,可谓费尽心思,可是辛苦写出来的作文,乍一看词藻华丽、语句通顺,可细细品味,却觉得空洞乏味,缺少生活气息。这样的作文,美得"不接地气",也就不是真美。  相似文献   

16.
《同学少年》2014,(12):8-9
<正>同学少年有些同学写作文总是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东西,这个问题您怎么看?我觉得写作文无话可说的同学,并不是不热爱生活、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较为粗疏,没有用心关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也没有养成把自己的感悟与思考疏通理顺的好习惯。作文能力不可能通过突击的手段在短时间内提高。为了应试,背范文、准备"万能文"和"公式文"的做法,非但无益于提高作文能力,反而会助长惰性、窄化思维空间,使临场作文的能力越来越差,碰到稍有特色有新意的作文题就感觉无从下笔。要想写出好文章,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很多同学的作文选材陈旧,尽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写人的作文,不是写妈妈关心“我”生活,就是写爸爸辅导“我”学习;记事的作文,不是写  相似文献   

18.
卫君君 《新疆教育》2012,(13):216-216
近几年高考,材料作文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而好多同学对这类作文非常忌惮,原因在于所给材料作文的形式千变万化,不同的形式可能有不同的写法。另外,所给材料的种类也很多,比如寓言、诗歌、漫画等等,这给不少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惑,那么到底有哪些写法,不同类型的材料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写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而化简,下面我们就从大的方面来探讨一下材料作文的写法。  相似文献   

19.
《同学少年》2015,(7):8-9
<正>同学少年在您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同学们经常会提出的问题有哪些?少年作文课上,总会看到有些同学迟迟不动笔,"无限愁云在眉峰",唉声叹气:"写什么呀?怎么写写呀?好像没什么可写的嘛!"每当这时,我就会问一个问题:"你们读过哪些书啊?"愁眉不展的同学往往都会被问得张口结舌。可见,想要写好作文,不读书是不行的。如果把生活经历比作水的话,那么你读的书就是各种滋味和营养物质。缺了水肯定不行,但一  相似文献   

20.
描写生活首先要热爱生活─—谈观察能力的培养孙悦勇小学的作文内容,向来要求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目之所及的景和物。但是,由于某些同学对自己周围的生活缺乏应有的认识,很多有意义的材料就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溜掉了。而也有一些同学很有心计,他们的笔下有写不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