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礼 《档案天地》2010,(10):1-1
在这个世上,有的人富可敌国,春风得意:而有的人却四壁空空,穷困潦倒。有的人一帆风顺,功成名就;而有的人却命途多舛,郁郁而终。有的人呼婢使佣,美女香车;有的人劳劳碌碌,苦苦挣扎。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不一样的人走着不一样的人生历程!于是,当我们人生不如意时,我们常常用一个词来安慰自己——命运。  相似文献   

2.
周礼 《档案天地》2011,(10):1-1
在这个世上,有的人富可抵国,春风得意。而有的人却四壁空空,穷困潦倒;有的人一帆风顺,功成名就。而有的人却命途多舛,郁郁而终;有的人呼婢使佣,美女香车。有的人劳劳碌碌,苦苦挣扎。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不一样的人走着不一样的人生历程!于是,当我们人生不如意时,我们常常用一个词来安慰自己——命运。宿命论说,人从呱呱坠地,就注...  相似文献   

3.
批评报道如同一把双刃剑,出手不慎非但难以制人,还会伤及自己。比如,有的批评报道看似攻势凌厉,却因为贪大求全,在剑花飞舞中失去目标,草草收兵;有的批评报道战线过长,遍地开花,结果顾此失彼,不知所攻;有的把自己变成某一方的枪手赤膊上阵,陷入是非窝中摆脱不...  相似文献   

4.
常和一些通讯员接触,发现他们中有不少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业余写稿,连年取得工作、报道双丰收,生活中充满了乐趣。然而,也有一些通讯员却因为写稿而常常陷入一种焦燥、苦闷和烦恼的状态之中,有的写稿不少,采用的却很少;有的上稿虽多,可在单位里处境艰难……,因而影响了工作和写稿。  相似文献   

5.
1.要讲诚信。眼下一些媒体陷入"信任危机",受众对记者变得不是很尊重,对我们的报道也不像过去那么相信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业队伍良莠不齐,一些记者片面追求"新、奇、特"。把街谈巷议甚至网上传闻视作新闻发表:有的记者向被采访者屡屡许愿却从不兑现:有的要求被采访者按自己思路提供材料,甚至掐头去尾、  相似文献   

6.
就新闻报道的影响效果说“正”“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新闻界有种很流行的提法叫“正面报道”,而与“正面报道”相对应的叫什么?从语辞规范上应称为“负面报道”或“反面报道”似乎确切,可现实中这样说法却又不多。笔者为行文规范,把“正面报道”的对应面暂称为“负面报道”。 新时期新闻工作者肩负着一个神圣的使命,那就是“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那么何为“正确舆论”?我们一些同志认为坚持了“正面报道”就坚持了“正确舆论”,以至在报道中不敢触及社会问题,不愿揭露社会改革进程中的各种矛盾,生怕因“负面报道”犯舆论导向上的错误,其实,这是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一种误解。 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冷静地反思我们的工作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新闻传媒在传播大量的对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的,在广大受众中起积极影响的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受众不感兴趣,不愿听,不想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的舆论。在所谓的“正面报道”中,有的为宣传形势大好,人为拔高成绩,虚假浮夸;有的为强调某种主题,强扭报道角度,以偏概全;有的为使群众尽快接受某种思想,居高临下,空洞说教;有的为突出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报道形成一阵风,一刀切;还有的为迎合上级某种精神,搞人为策划,任意捏造。比如某种新事物刚刚出现而被中央首肯并提出推广意见后,一下各  相似文献   

7.
在基层通讯员队伍中,有这么一种现象:同在一个单位工作,有的通讯员一天到晚都有报道不完的题目,写稿快、写稿多、稿件采用率高;有的却整天为找不到报道题目、无东西可写、完不成宣传报道任务而发愁;采访同一个新闻事件,有的通讯员写出的报道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内容充实、角度新颖、吸引力强、影响力大;有的却内容贫乏、平平淡淡、没有特  相似文献   

8.
在基层报道队伍和一些初学报道人员中,存在一种单纯追求上稿数量的倾向,有的不惜“投其所好”,你要啥,我有啥,现炒现卖,而报道深度却不够。这种目标上的低标准,是导致稿件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有的人却常常抱怨:同样的稿子,人家能上,我为什么上不去?每每责怪编辑,而很少从自身分析原因。唐太宗《帝苑》中有句话颇耐人寻味:“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只为其下”。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取得好成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新闻媒体在报道先进人物时,有的记者、编辑忘记了艰苦奋斗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在宣传、宏扬艰苦奋斗精神中,有意无意地以损害健康甚至付出生命(这里指非必要的损害和付出)为可贵。例如,有的赞扬有病不治,小病拖成大病;有的赞赏重病住进医院后病情稍有好转还需继续治疗时,就不顾医嘱回单位坚持工作;有的表扬连续几天几夜不休息,甚至因劳累过度而死亡,等等。总之,似乎越是不爱护自己身体健康、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就越能体现艰苦奋斗精神,就越是值得大加宣扬。人们要取得任何成功,都要付出一定代价。但人们对代价的付…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一是敬业的作风;二是实事求是的作风;三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四是清正廉洁的作风;五是严谨细致的作风;六是勇于创新的作风。 发扬“六种作风”,是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呼唤。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新闻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我们的新闻队伍是一支很好的队伍,是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队伍。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我们的队伍中有的人缺乏敬业的作风,身在新闻岗位,却不热爱新闻工作,心猿意马,无所事事;有的人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遇事不认真调查研究,满足于一知半解,行动上跟“风”随“流”,偏听偏信;有的人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采访“沉”不到基层,报道看不见群众,追求安逸,贪图享受;有的人缺乏清正廉洁的作风,耐不得清贫和寂寞,热衷于傍权势、傍大款,把圣洁的笔和版面当作捞取个人好处的工具;有的人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粗心大意,马马虎虎,以致造成漏洞和谬误;有的人缺乏创新的精神,照抄照转,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这些虽然存在于少数人身上,造成的不良影响却不容忽视。如不下一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工作中,传媒人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版权有关的问题,比如,自己的作品被其他媒体转载了自己还不知道,更别说获得报酬了。更有甚者,别的网站用了自己的作品不给署名,有的人因此被怀疑抄袭了网站上的作品(其实是自己先前的作品)。传媒人从事的本来就是创意工作,现在一些传媒人却有点儿像光顾着接生孩子的医生,只接生不做记号,最后就有点儿乱,连谁是谁的孩子都弄不大清了。就一些传媒人在版权方面经常遇到的困惑,记者专访了西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昊亮先生。  相似文献   

12.
我以为,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下,很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常听读者有这样的议论:“现在报上说的尽假话”。虽然,此语说的过分些,但是只要我们留神,就不难发现新闻媒介中有许多不实报道。有的单位工作并不出色,却把它吹得象朵鲜花;有的产品本来不好,却硬说它性能优异无比;有的人明明群众对他意见很大,却被说成了群众拥戴的带头人;更有甚者,有的明明是骗人的  相似文献   

13.
经常听到一些基层的通讯员说,看别人写的报道很好,可自己却老感觉身边没有什么新闻;有的甚至抱怨自己呆的地方太小,出不了大事,自然就没有新闻可抓。  相似文献   

14.
白杨 《新闻爱好者》2010,(5):142-143
语言交际中会话问题的提出在日常的交往对话中,我们发现:表达同样一个意思,有的人说出的话让人很受用,而有的人却让人如鲠在喉;有的话直截了当,有的话听完后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事后才突然明白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等等。而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语用学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即语言运用中的会话含义。  相似文献   

15.
县(市)报同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批评报道是项棘手的工作。面对这个难题,我们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改进批评报道,以提高报纸的指导性和战斗性。由于诸方面的因素,有的报社制订报道计划时,不列批评报道;有的报纸版面上,看不到批评报道;有的业务研讨活动,不探讨批评报道。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笔者以为,一是外部环境。有些被批评者包括一些领导机关不习惯不适应批评报道,存有不怕通报,就怕登报的思想。于是说情、设置障碍、无理取闹等等相继出  相似文献   

16.
有人用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来比喻新闻记者这个职业的最大特点。我们姑且不论这个比喻是否周全、妥贴,但它却道出了新闻报道贵在创新,不甘平庸,不步人后尘,不写千人一面的大路货,要多写“人无我有”的独家新闻。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中获二等奖的述评消息《国庆放长假,消费掀热浪》,就是一篇视角独特,“人无我有”、发人深思的独家报道。生活是经济报道的源泉。日常的经济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新闻线索。可许多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有的人不以为然,让新闻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过去了;有的人却从中看出了“门道”,写…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有的记者有写也写不完的新闻,而有的记者却常常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自己该去采访什么?为什么有的记者采写的报道个个精彩,总能写出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而有的记者采写的报道却是角度老套,写法陈旧,语言枯燥?有政治修养、文化修养的因素,更有业务修养的原因,其中缺少发现,眼中没有新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同样是新闻工作者,有的记者整天都有写不完的报道题目,出手快、写稿多;有的记者却为找不到报道题目,无稿可写而苦恼。同样采访一个新闻事件,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内容深刻,思想性强,信息量大,反响强烈;有的记者写出的却是平平淡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编辑部队来稿和与基层报道员交流时。发现一个不太好的倾向:不少报道员只重视稿子发没发,发在什么位置.而不重视自己稿子的质量。有的同志甚至都不愿意按照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仅仅满足于稿子发表了.领导交给的报道任务完成了.而不太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更不重视新闻业务的研究。究其原因.是一些报道员把我们从事的新闻工作看轻了。没有看到做好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经济报道有些人不爱看呢?在我们的读者调查中,一些读者说,主要是那些让人们纳闷的专业术语、叫人头痛的枯燥数字和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让人生厌。有的人甚至说:“尽管我们读者有意(阅读),但经济报道却往往无情(没有可读性)。”经济报道果真就是无情物吗?事实上经济报道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领域宽广,大到世界经济动态和国家经济政策,小到一则信息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