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教学目标:1.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2.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和100以内各数就在我们身边。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具学具准备:花生、棋子、小方块、糖块、小棒等各100个…  相似文献   

2.
一年级第二册课本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基础知识教学方面:①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组成和分解(几十几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十由几个十组成,百由十个十组成)。②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③知道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初步建立数位(个位、十他、百位)概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3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能力目标:体会数数方法的多样性;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教学重点:数100以…  相似文献   

4.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教学重点:数位和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数29——30、38——40……99——100等处的数法。 3.基础知识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的意义. (4)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相似文献   

5.
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册已学会由1数到20,初步知道10个一是十,以及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知识。第二册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认数从20扩展到100,要掌握数位的初步知识。下面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谈点看法。一、100以内的数数和数的组成。学生运用小棒图来数数,形象、直观。通过一根一根地数到十,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知道10个一是一个十,再十根十根地数到一百,知道10个十是一百,让学生从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掌握这两个单  相似文献   

6.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特色,就没有一流。”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诞生了。一年级下册“数与代数”部分包括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本文就此作简要说明。一、教材解读(一)内容与目标1郾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单元教学目标是:认识100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和“百”,认识十位和百位,知道10个十是1个百,能正确地…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体验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2.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3.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方法”的传授与引导。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花生、糖果、小棒、幸运星等实物。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估算班级人数。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数。你知道我…  相似文献   

8.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是“数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10个一是10,10个十是一百”,以便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案例一:师:请同桌两人把你们的小棒混在一起,一人数出100根小棒,另一个看他嘴里数的与手中实际拿的小棒根数是否一致。开始。(同桌同学开始合作数数,我也开始了行间巡视,但却发现由于学生准…  相似文献   

9.
徐颖 《贵州教育》2014,(6):34-36
教学内容人教社2012年实验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6页、37页及39页练习八第5—8题。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数不同颜色的纽扣数量”,引出100以内的数该怎样读写。由用小棒表示数过渡到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来表示数,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百位这三个数位的名称、顺序以及数位表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之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读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是学习100以内计算的基础,同时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这一单元知识可分为三段,重点是搞清数位和数的组成,掌握数的读写方法,为系统学习100以内数的四则计算打下基础。下面就每段的教学内容简要地作些说明。 1.百以内数的数法。例1——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数法,借助实物,开始先一个一个地数到100,然后是一十、一十地数到100,引出计数单位“十”和“百”,强调“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初步认识十进制的计数法,即满10就进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这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应予重视。例2是从指定的数数起,连续数出几个数来,用来  相似文献   

12.
10个十是一百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掌握计数单位“十”,认识计算单位“百”;二、能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能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三、初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过程可按以下顺序进行。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听琴声、击拍,集体数数,从1~20,再从20~  相似文献   

13.
“数数、数的组成”教案设计江苏倩华教学内容:数数、数的组成。教科书第4、5页。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  相似文献   

14.
1、通过数数认识"百".学生拿出小棒,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到一百,十根十根地数(10根一捆),数到一百;老师随意报出一个数,学生接着一个一个地数下去,数到一百,十个十个地数下去,数到一百;教师出示一根小棒、十根小棒(10根一捆)、百根小棒(10根一捆的10捆),学生观察,进一步认识"百".即领会10个十是一百和计数单位"十"和"百"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关系.2、通过组成与分解认识"百".(1)以"十"为计数单位,把"一百"分解成10个"十".反过来,把10个"十"加起来组成"一百".(2)以"二十"为单位把"一百"分解成5个"二十".反过来,把5个"二十"加起来组成"一百".(3)以"五十"为单位,把"一百"分解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和记忆 1.认识个位、十位、百位和计数单位“一”、“十”。 2.记住读数、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 3.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元,记住l元二10角;l角=10分。 (二)理解 l,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理解数位和位数的含义。 3.理解多和少的意义。 4.理解货币单位的十进制关系。 (三)掌握 1.掌握一个一个地或十个十个地数出100以内的数。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3.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会进行简单的货币单位的化聚,能进行以元、角、分为单位的加、减法。 又 (四)智能…  相似文献   

16.
【课题】数100以内的数。【教具与学具】幻灯机;火柴棒100根;大计数器;皮球(或红花,每组一个);小计数器(每人一个)。【教学步骤】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教学的顺序是:①教师取10根火柴棒于幻灯机上,一根一根地数,每数一根即带领学生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颗算珠,数到10根就将火柴棒收拢成一堆。然后问:“这(指这堆火柴棒)是几个十?”“一个十有几个一?”问后,教师将收拢的火柴棒打散让学生观察,与此同时,教师板书:10个一是一十。②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口述:10个一(指着刚才打开的十根火柴棒)是一十(立即收拢火柴棒成一堆);一个十(指着收拢的这堆火柴棒)是十个一(又立即打散)。这样反复两次,然后带领学生边拨计数器边口  相似文献   

17.
<正>“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积累了利用小棒、计数器等工具认数的经验,初步形成了数感和符号意识。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学习中,学生还初步形成了推理意识和运算能力。从100以内的数到万以内的数,不仅是认数范围的扩大,计数单位也随之扩展。这些变化对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会数、读、写千以内的数,进一步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2.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9.
第一步:讲清"一"(个)、"十"、"百"三个较小的计数单位的实际含义.(1)教师拿出小棒,先和学生一起,一根一根地计数,计满十根捆成一捆.然后再边指(指1O根一捆)边讲边写:10个"一"是"十".(2)教师又拿出10根一捆的小棒,和学生一起一十一十(一捆一捆)地计数,计满10个"一十",捆成一捆.然后,边指(指lO个十根一捆)边讲边写:10个"十"是一"百".(3)教师讲述:计数时,要根据数的大小,采用适合的单位.如,计10以内的数,我们要一个一个地计,这个"一(个)"就是计数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四册教科书第21页例1、例2,练习六第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