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袁枚是清代性灵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他活跃于文坛长达六十余年,著作甚丰,文学、史学、哲学都有涉及。他一生鼓吹思想解放,其言行表现出明显的反理学的特色,他的文学思想及其诗文也在反理学的思想指导下显示出独特的见解及成就。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文学思想是杜甫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从杜甫的诗歌创作入手,以及其诗的有关论述,对其文学思想从文学价值观、文学审美观、文学创作论、文学发展观和文学借鉴观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杜甫文学思想的五个方面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揭示了杜甫的文学思想和他的创作成就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庾肩吾既是梁代宫体诗派核心人物萧纲身边的重要文学侍从,又是宫体诗派的主要成员.他与萧纲的亲密关系决定了对萧纲诗风取向的深远影响,在宫体事件中庾肩吾被外放证明他是宫体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的宫体诗作因长于写景而清新有致,从而使其诗歌成就超越一般宫体诗人而在诗派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散文,不仅具有伦理成就,而且具有文学成就。关于文学成就,虽有不少文章论述,但尚缺少综合研究的文章。本文试图就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代,诗歌刚刚从它与音乐、舞蹈的原始综合体中独立出来,散文则依然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人们的文学观念还处于朦胧或萌芽状态。然而,孔子却以他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开始建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了。可以肯定地说,在先秦诸子中,谁也没有象孔子那样最早地重视文学,谁也没有他那样先觉而丰富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诗坛众多的地域性文学流派中,三秦诗派以其劲健质朴的"秦风"特征高标独出,影响甚巨.与三秦诗派取得的创作成就相较而言,学界对其关注略显沉寂.本文主要分析三秦诗派的作家构成、文学风尚、交游活动及其流变史程.  相似文献   

7.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帝王文学家魏武帝曹探和魏文帝曹丕的批评,涉及到他们作为政治家与文学的关系、文学思想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对于魏武帝、魏文帝的文学成就,与沈约、钟嵘等批评家相较,刘勰有所偏爱,这同他儒家思想主导下取道帝王而实现自己"纬军国"、"任栋梁"的政治理想,有着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文学思想所以能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呈现一种独特的风貌,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王氏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引进西方近代哲学思想来认识文学。其文学思想与传统文学思想的根本差别在于,他紧扣住文学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这一点来阐明文学的基本性质特征,因而,他的文学观带有明显的近代文学意识,应属于近代文学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鲁迅对先秦诸子思想及论著的评述与运用,分析鲁迅对诸子思想及文学风格的承继。在思想方面,同样的动荡年代,诸子活跃的思想不仅让鲁迅看到了中国现代复兴的希望,而且在对诸子的评述中也进一步建构了鲁迅的现代人格;在文学创作方面,鲁迅受包括庄子风格在内的诸子艺术成就的熏染,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朱熹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显示出慎重和严谨的审美态度和创作精神,他在实际文学活动中所流露的文学思想非常具体,是在矛盾的心理状态下对文学审美和文学创作辨证思考的产物,与他在其他文学研究中所显示的文学思想具有互相印证的意义和价值。在他最后的文学活动中,由于政治的原因导致了他在实践和心理上都有可能更进一步地理解文学的价值和命运。  相似文献   

11.
李齐贤是朝鲜词史上最重要的词人之一,也是成就最高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对朝鲜后世词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开创了以词写景的文学范式,其次是开创了以健笔写豪情的词风传统,再次是树立了朝鲜特有的词学理念。李齐贤在朝鲜词史上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消极的影响也存在,不过瑕不掩瑜,无损于他在朝鲜词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2.
黎庶昌,生于世代相传的诗礼之家。深厚渊博的家学、严谨求实的家教、薪火相传的家风,激励着黎庶昌先生自幼便树立起远大志向,奋发进取,为他日后逐渐成长为一位著名的学者、散文家、外交家打下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印象主义批评代表李健吾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在中国传统批评和自身京派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批评世界。本文对他的批评理论渊源及其批评文章展开分析,认为"奇遇"、"表现"、"相对"正是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精神、目的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近代著名学者陈澧,所作《东塾读书记》享誉海内,对近代广东学术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今人一般将陈澧视为经学家、思想家,对其文学思想则较少关注。陈澧虽无专门的文论著作,但在大量的札记、书信、文评、序跋中,他的文学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陈澧在经学上持汉宋调和的立场,其文学思想"本之于经"对当时文坛上的各种矛盾基本上持调和折中的立场。对陈澧的文章家当"学、识、才"兼长、沟通骈散和反对时文的文学思想进行剖析,认为陈澧的文学思想在近代文论转型过程中留下的烙印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5.
昭阳李氏家族是横跨明清两代的文化望族,李驎是明末清初李氏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因其所著《虬峰文集》而罹患文字狱被掘尸地下。李驎的资料多零星散失,本文对与其生平相关的姓名、生卒年、世系,《虬峰文集》的写作、刊刻和禁毁及其与家族成员之交往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考论。  相似文献   

16.
陈澧以经学闻名,治词乃其余事。在浙西词派没落、常州词派光大的转折时期,陈澧不为浙常二派所笼绊,能大胆摭取二派论词观点,全面观照,审视得失,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对其进行批评。他论词既不轻弃,也不盲从,而是汲取精华,融汇新裁,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词学观,同时以此药救当时词坛出现的弊象,真能为后来词坛之异军特起者导夫先路,"为近百年词坛张目"。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对孙犁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并成为文坛的一个热点,然而,孙犁研究仍存在着一些尚未涉及或研究较薄弱的领域,如:“文革”后孙犁作品的研究,作家的本体研究(孙犁的心理,气质,人格研究,孙犁文化意识研究,晚年孙犁研究);孙犁的文学个性及在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中的定位,孙犁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把孙犁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许多学者认为孙犁的基本精神是“儒家”或“革命者”,本文认为构成孙犁精神最本质部分的是乡村文化。他始终保持对乡村的浓厚依恋,保留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文学创作和文学观上也有清晰的乡村文化色彩。当然,孙犁的文化资源不是单一而是多元的,乡村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呈现阶段性特点,他对乡村文化也有所超越和批判。但是,总体而言,孙犁体现了乡村文化的无声浸润,是乡村文化孕育的优秀作家。  相似文献   

19.
刘迪 《鸡西大学学报》2014,(3):118-119,125
李健吾是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十分重要的批评家,因标举"印象式"批评而闻名。他的批评一方面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印象主义批评流派影响,独具一格。试从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入手,结合作者所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论述其文学批评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李劼人是创作史诗性作品的第一人。他以其系列长篇小说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四川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这奠定了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李劼人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追求,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他创作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作家本人具有对历史发展的卓越的史识史见;在于他对中外史诗性小说创作优秀传统的借鉴与继承;在于他对作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尤其重要的是他对史诗性美学追求毫不动摇的坚持。正是李劼人在史诗性创作上的独立特行,成就了他的创作的独特性,保障了他创作“小说的近代史”的成功。这些经验,值得今天的创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