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涌现一批草根明星,被称为“中国的苏珊大叔”的山东农民歌手朱之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媒体给草根明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对他们的成长和走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媒体,不顾社会责任,只讲眼球效应,对他们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
方一琪 《今传媒》2006,(12):65-66
时间进入十二月,屏幕上热热闹闹的各类“平民选秀”活动都接近了尾声,这个小小的屏幕在一年内成就了多少“草根英雄”,赚取了多少人的眼泪,都将随着选秀的曲终人散而逐渐从人们的话题中消失。然而,这些“平民选秀”节目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明星和“粉丝”,更多的是对于此类节目的思考。“平民选秀”节目其实是真人秀节目中的一种。真人秀节目又称“真实电视”,是指由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的行动被同时记录下来并制作成节目展示给电视观众。真人秀节目的形式十分多样,比如野外生存…  相似文献   

3.
季静 《今传媒》2014,(7):50-51
自《超级女声》开启了中国电视节目的"选秀"时代以来,歌唱类选秀节目风风火火走过了近10年,其中出现了许多成功的节目案例。从早期盛行的"草根"选秀到新兴的明星真人秀,歌唱类选秀节目似乎有种独特的"魔力"总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本文以《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三档节目为例,从"祛魅"与"造神"的二元分立与融合来解析中国歌唱类选秀节目的创新逻辑,以期对该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新闻媒体愈演愈烈的"选秀"节目,在造就了大量"草根明星"的同时,也引导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走向了"追星之旅"."杨丽娟追星事件"虽是极端的个案,但却代表着众多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而作为舆论引导主体的各类媒体,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5.
张东美 《新闻界》2014,(3):30-32
中国电视娱乐形态历经演变,从唱堂会的综艺晚会到面向草根的电视选秀,再到明星们的竞赛与对决,电视文艺的娱乐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电视娱乐节目也从最初的塑造明星权威转变为消解明星权威:从《超级女声》、《中国达人秀》等平民选秀节目把草根瞬时打造成明星,再到《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把传统明星从神坛拉回现实,电视娱乐的理念已经从消费娱乐变为消费明星。然而,明星权威的消解并非娱乐权威的消解,消解明星权威也并不预示着娱乐霸权的削弱。这只是娱乐理念新的发展阶段,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全民娱乐新一轮的狂欢。  相似文献   

6.
如今,草根元素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在电视娱乐选秀节目中。本文着重分析娱乐选秀节目如何结合自身节目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入草根元素,从而促进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发展、提高收视效果以及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6年,电视选秀活动进入群雄混战,很多的电视媒体都推出了选秀类的节目,2006年的电视娱乐已经被冠上了“选秀大年”的称号。选秀节目为何在时下获得较高收视率,成为最热门的节目形态,本文拟从选秀节目的自身特点对这一问题作出解析。  相似文献   

8.
贾丽云 《声屏世界》2013,(11):45-46
电视选秀节目属真人秀类娱乐栏目.这类节目将选手定位为普通民众,不论身份、地位、职业都可参与,报名采用“零门槛”方式。逐级淘汰。从2005年《超级女声》的热播,到之后的《红楼梦中人》再到2012年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中国好声音》,此类节目推陈出新,轮番上演。借着电视的传播优势,这些选秀类节目在赚足眼球的同时.也推出了成百上千的草根明星。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2013,(5):15-16
2012年以来,“屏丝”这一广东方言粗口经互联网发酵迅速蹿红为媒体热词。有关“席丝”的话题频见于电视荧屏,为一些电视名主持和嘉宾所津津乐道。一些相亲、选秀节目的嘉宾自我介绍时,拍着胸脯或用大拇指顶着鼻尖大叫:“我是席丝!”各类电视音乐、选秀、竞技等娱乐节目中爆红的草根明星也破极力塑造为“席丝逆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电视平民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超女"、"好男儿"一时成为追逐的焦点。在我国平民选秀节目泛滥的情形之下,上海东方卫视率先推出了《舞林大会》:一档明星真人秀节目,带动电视真人秀,由"平民秀"转向了"明星秀"。之后,湖南卫视也推出了自己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名声大震》、《舞动奇迹》。一时之间,新鲜的明星真人秀顿时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这个花样舞台上,明星已经被还原成了普通平民。这类明星真人秀突破了以往真人  相似文献   

11.
《激情唱响》是辽宁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在引进全球顶级音乐选秀节目《X Factor》模式基础上,于2011年推出的一档大型音乐选秀节目。它是辽宁广播电视台第一次面向全国打造的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不但填补了我国北方电视媒体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也打破了南方电视媒体独霸这一节目市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叶立 《声屏世界》2013,(8):15-16
当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树立的“大片”标杆还在电视综艺界持续发酵的时候.普通观众相信草根选秀节目将依然是2013年各大卫视荧屏主旋律的时候,一场明星综艺时代的逆袭战正在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3.
正纵观近年来的选秀节目,多是民间"草根"一夜爆红的现象。观众对这些题材的选秀节目早已丧失新鲜感,在这种情况下,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出现,打破了多年来选秀节目的常态思维,通过已经成名的歌手进行竞赛,将关注的焦点由"草根"转移到了真正的歌手之间的较量。该节目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和好评,收视率直线上升,它的成功有其内在的  相似文献   

14.
这里直通春晚——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要上春晚》是央视三套2010年9月推出的一档大型跨界互动综艺类选秀节目,旨在"寻访百姓绝技,打造草根明星",为开门办春晚选拔优秀的民间节目。2011年初,该节目观众评选出的三大人气王——西单女孩、旭日阳刚和小宝顺利登上"春晚"舞台。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草根选秀与明星真人秀盛行,综艺节目如何做出新意,摆脱同质化,是各大电视台共同面对的难题。在此背景下,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于2012年推出了一档具有全新理念的节目《回声嘹亮》。该节目以"向经典的文艺作品致敬"为核心,由普通人现场推荐并翻唱经典歌曲,讲述推荐的理由,再由明星嘉宾进行点评互动,表达不同人群对时代作品的不同情怀。该节目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据央视-索福瑞2012年第1~33期收视报告显示,节目第二期便创下  相似文献   

16.
网络原创视频的生产,从以"恶搞"为代表的UGC模式到以微电影为代表的PGC模式,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草根视频向精品节目转变,必然带来话语形态的变化——从消解主流话语到表达主流价值观念,实质是文化属性的变化。在网络作为主导媒体的语境下,这是商业资本逻辑和主流意识形态收编的一种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电视节目中,选秀节目依然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其越来越平民化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草根文化",给了普通人一个可以圆梦的机会。它迎合了受众心里也同时加强了电视节目的娱乐性,从电视选秀节目平民化角度切入,进行理念与策略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发展变化极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思想意识多元化,这就注定了电视娱乐节目生命周期普遍缩短,即使是品牌娱乐节目,也不得不随着大众的口味来不断调试和创新。从2004年湖南卫视平民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热播至今,平民选秀节目已经淡出观众视野。2012年末,湖南卫视推出重磅节目《我是歌手》,明星歌手参加比赛,观众投票表决,受到了观众的热捧,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也拉开了2013年明星竞技娱乐节目的帷幕。一时间,明星竞技类节目风起云涌,成为各大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法宝。以下,我们从明星、媒体、受众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明星竞技娱乐节目的多赢营销理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议题公关的角度,论述中国娱乐界的公关现状,重新诠释了"炒作"的内涵和机制。文章指出新兴媒体将公众带入一个新"魔弹"时代,解析了广受关注的选秀节目的公关模式,并阐述了娱乐界经营主体的强势地位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近几年社会对当下的明星们极度不满,于是便开始大张旗鼓地举办浩浩荡荡的选秀节目.什么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第一次心动、我型我SHOW……每天都有这样的节目充斥于观众眼前,而每天也都有大篇幅的相关报道紧跟其后。在“选秀”、“PK”等词汇的大量频繁出现中,“粉丝”算是最高频率的词汇.而粉丝的行动也确实逐渐抢过了明星们的风头.与此同时.媒体和社会也给了粉丝们以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