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中华书局"和"于丹"成为出版界两个炙手可热的名字.前者,发货码洋从2004年的8000多万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1.8亿元,全国总体市场占有率的排名从2003年的141名上升到了2006年的35名;后者,在<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签售首日,9个小时之内签售10200本,到目前为止,这本传统文化书籍销售量已达到400万册,评委给出的评语是"读<论语>谈心得,儒家经典让女教授火了一把".凭借<于丹〈论语〉心得>及此前的<正说清朝十二帝>等系列图书,中华书局在全国图书市场的占有率排名,从2003年的第141名跃升至2007年的第三名.  相似文献   

2.
由一位女子主讲的《论语心得》,竞赢得了全国关注,这就是眼下于丹女士的《论语心得》热。《论语心得》受到读者欢迎,契合了现代读者的阅读取向和审美心理。因为它做到了“朴素”:一是通俗,二是有趣,三是有用。于丹和易中天善于让学术走出象牙塔,  相似文献   

3.
我们仔细观察一些书业快讯,从中不难看出几分端倪: "<集结号>原作者推新作<突转>"、"<大校的女儿>渝热销空运补货供签售",等等.还有在2007年"十一月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的总榜前二十名中,有三本"哈利·波特系列",还有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及张爱玲的<色·戒>.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文摘类期刊市场就像一场正在比赛的马拉松.如果说<读者>已经跑过10000米,那么,<青年文摘>已经跑过2000米,<特别关注>跑到了1 500米,<格言>、<意林>也跑到了1000米.  相似文献   

5.
李频 《传媒》2004,(12)
<读者传奇>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读者>成功的奥秘,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好书,它以创新的期刊传记体裁、详实的<读者>现象解读等方面的尝试与价值而成为近年来名刊个案写作中的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张荷 《编辑学刊》2007,(4):62-64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出版物应该说是数不胜数,有学术专著,也有通史,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历史小丛书",影响了许多人走上学习文史之路.近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影响下,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学馆、私塾不断涌现,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也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节,<明亡清兴60年>、<大唐帝国>、<于丹〈论语〉心得>、<中国文化导读>等一大批人文历史类图书成了书店里的绝对主角".其中的<中国文化导读>,为三联书店引进出版的新书.为什么在众多的作品中三联书店偏偏会选中已经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文化导读>呢?其中的缘由还要从这本书的诞生说起.  相似文献   

7.
<情报资料工作>(前身为<资料工作通讯>,以下简称为<工作>)是我同社会科学情报专业领域学术第一刊.从1980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不平凡历程. 我对<情报资料工作>有着很深的感情.作为<情报资料工作>的一名读者,从刊物创刊起我就开始阅读刊登的论文,汲取学术营养;作为一名作者,我在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心得,力图共同推动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8.
"无所不为"语出<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日:"无所不至者,言其邪媚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事不干的,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如<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儒林外史>四六回:"他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相似文献   

9.
喜爱恐怖小说的读者都知道"773"这个诡异的数字,随着<我遇见了我>、<三减一等于几>、<天惶惶地惶惶>、<三岔口>、<阿丝地狱>、<后湖鬼戒>等一部部恐怖悬疑小说精品面市后,773系列丛书也成为了中国本土恐怖小说的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早在2006年的"十一"长假期间,刚刚走上央视<百家讲坛>、连续7天开讲<论语>心得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瞬间成为一颗当红的学术明星,在赢得广泛好评的同时,于丹这个名字便与"论语"一起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她也因此被称为"学术超女".  相似文献   

11.
师永刚跟踪采访八年,遍访与<读者>杂志相关的几乎所有的人,试图站在人文的立场上揭示这本杂志的真相.书中首次客观地纪录了<读者>杂志从创刊之初到现在的每个令人无法置信而又奇特的发展历程.著名作家贾平凹、余秋雨联手作序,更为本书增添热点.这本书将告诉你一个由两个理科生在中国西北角创办的杂志,如何历经风雨成为发行量近千万,出版四个不同版本,年收入过亿元杂志的传奇史.首度权威诠释与美国读者文摘官司内幕,胡耀邦批示肃清<读者>精神污染事件,三次遭遇停刊的政治事故,<读者>杂志如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大发行量杂志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2.
在<档案学研究>2002年第6期发表的<也谈件的定义--学习<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一点心得>(简称<心得>)一文中,作者王如兰、詹金水指出,<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简称<规则>)对"件"的定义不够准确并作了阐述.笔者亦有同感,但对作者的看法却不完全赞同.本文就此略抒浅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于丹《论语》心得"热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丹《论语》心得"以现代人的视角,实践了一次成功的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体现了传媒与传统文化的积极互动.首先,它的出现契合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信仰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传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论语》心得的传播方式符合现代人精神消费的特点;再次,于丹以个人感悟式的体验带给受各种现实问题困扰的现代人一次心灵的释放和慰藉.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记者 王化兵)8月19日,<读者>杂志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读者的挚爱--<读者>荣获'60年60品牌'暨回报读者公益行"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出版行业的品牌、国内的名牌杂志<读者>自1981年创办以来,立足甘肃,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肩负弘扬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以高雅文化、人文关怀为主调,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追求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准,形成了高雅、清新、隽永的风格,赢得了海内外读者的赞誉.近年来,<读者>杂志在国内期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去年末月发行量已超过800万份,成为<读者>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评论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方法:当作者对一类事物的关系做出判断之时,为了减轻读者理解的难度,便引入另一类与读者更为接近的事物加以说明.比如,前不久,<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发了一些争议,一篇题为<"板子"不应打向专家>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  相似文献   

17.
引言:从一个有关中国期刊业发展的预言说起 大约三年以前,曾有人预言,像<知音>、<读者>、<家庭>、<故事会>这样的传统文化综合类期刊,最多只能再撑三五年,替而代之的将是蓬勃兴起的时尚、财经等全彩杂志,即所谓高端市场的期刊.然而今天,无论是高端市场的期刊,还是传统文化综合类期刊,都有了长足发展,如<读者>杂志的月发行量比三年前增长了50%以上,<知音>杂志从2003年起,月发行量结束了连续几年徘徊在430万份左右的局面,目前月发行量达到550万份.  相似文献   

18.
和韩青辰老师的相识是一个一波三折的过程.在打算找韩老师约稿之前,我对她做了相当程度的了解.我知道韩老师是个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同时小说创作也非常有成就.她的报告文学<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让很多中小学生感受到了坚强的力量,而其小说<水自无言>曾经感动了无数读者,甚至有读者表示,只要一提到水就会想到韩青辰的<水自无言>.  相似文献   

19.
成都某报在同天的要闻版和成都版分别刊登了两篇新闻<哦嗬第9根断指忘在自贡了>和<10米高空脚打滑哦呵>.一连呼叫的两个"哦嗬",记者露出的低俗笑容让读者的心都凉透了.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晚报>把"帮闲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对象,取得了一定效果. "服务今天"的办报理念 <平顶山晚报>创刊之初,编辑部就十分重视晚报新闻的服务性,全力以赴地做好"晚报热线"的建设和运作,以读者热线为纽带,组织专门采访小组,关注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新闻,开设"百姓热线"专版,大张旗鼓地打出"有啥只管诉说,晚报帮你奔波"的宣传口号,为读者解决了大量的疑难问题.服务类新闻成为<平顶山晚报>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