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丽宏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多产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写的是常人常事,抒发的也是普通人的感情。对生命、生活、诗意的执著描绘与咏叹,是其散文创作的主题,其内涵主要表现为:感悟或反思生命的尊严与价值、理解并拥抱生活、追求且持存艺术所带来的诗意。  相似文献   

2.
三毛的散文具有很强的诗意性。三毛潇洒自由的创作观与万水千山行走的人生经历相互影响,使三毛的散文流露着真情实感,体现着自然本色,更具有审美超越的悲悯情怀性。这种散文的诗意乃至生命的诗意,既成就了三毛精神世界的无限乐趣,也使许多读者从现代生活的困扰中解放出来,对生活和生命有了更好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三毛诗意生命的张扬是从撒哈拉沙漠开始的。这是一块激发她诗意生命激情并供她思想自由驰骋的疆地。三毛的生活,是艺术化了的生活,写作对于三毛来说是贯穿在她生命始终的一根红线。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散文诗的意趣,还有神秘的人事和许多奇特的感觉。散文中传递了老庄境界、仁慈之心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发掘日常生活潜存的诗意与趣味,其实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我认为,生活与艺术从来都是一体的。"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江南文人自古就把生活与艺术结合得非常好。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香,都是艺术,也都是生活本身。我认为散文就是生活的艺术,或者说,是生命的艺术。散文一定要有生命的体悟。  相似文献   

5.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于上世纪80年代重启文学之路后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字间氤氲着诗意的气息。本文意在探究《昆明的雨》一文中的诗意内涵与艺术建构,通过解读,发现其借助回忆机制淡化了生命中的苦难,并通过意象营造打通了诗歌与散文间的壁垒,且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学渊源使其于创作中追寻、传承雅致的诗画文化与民俗文化。汪曾祺以个性化的文学创作,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诗情画意地传达给世人。  相似文献   

6.
正《淡墨诗散文选》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纳入"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出版。《淡墨诗散文选》是一本以"诗散文"为艺术形式的作品集,在艺术形式上当属首创。它标志着一种文体——"诗散文"的诞生。《淡墨诗散文选》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生命和情感的诗意雕塑,是人生和地域文化的精神坐标。这其中不乏生活的哲理,更有典雅的生活情愫和社会历史诗情画意的丰富内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19,(6):97-105
李汉荣以诗人的敏锐感觉和细腻情感投身于散文的创作,使他的散文既有散文那种自由灵动的文体特征,同时又具备了诗的抒情内核。他采用诗歌那种情感化、形象化的创作手法,以凝练含蓄的诗化语言表达他对土地、自然和生命的虔诚与热爱之情,通过融形象与哲思于一体的独特意象的营构,将浓烈的自我感情与概括性的生活特征相结合,创造出散文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的诗意境界。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以“诗意”和“画境”为审美内涵,创造出富有现代生命活力的美感充盈的现代美文。“诗意”、“画境”、“理趣”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的审美境界,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形成朱自清散文的美学追求、精神追求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清轶的散文大多是在一种特定的背景下写成的,这种特定的背景可能就意味着对诗意乃至于对生命的疏离,可偏偏就在这时候诗意就诞生了:对生命的重建,对脆弱生命的一种形而上的追求,本身就洋溢着诗意,浸透着一种盎然再生的、悲天悯人的人间情怀.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不受韵律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随笔式地点染,这样一种轻快、灵活的文学样式,是文学中的自由艺术。散文重韵味,要有诗意。所谓诗意即意蕴、意境、意象。文章要有诗心诗眼。有诗心,有美的理想才有诗眼,才有在平凡生活看到诗意所在的可能。有诗意的散文,经过艺术点染,能使苦的更苦,甜的更甜,乐的更乐,悲的更悲,这就是艺术手段造成的艺术效果。当然在散文中诗意的浓淡,要视作者对生活体会、理解的深浅,艺术功力的高低而定。散文名家朱自清能以清华园中的荷塘景色为题材,写出了历久不衰的名篇《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