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要让学生的朗读达到要求,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朗读训练的方法有许多,其中录音这种电化教学方式,在朗读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录音为朗读提供范例,有利于促使师生的语言规范化受地方语言的影响,说不好普通话是朗读训练中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本人讲不好普通话,势必影响普通话教学。规范的课文朗读录音,可以给师生学习普通话提供范例,有助于推广普通话,抓好朗读训练,学习普通话,必须勤于动口,反复练习。教学中,我选  相似文献   

2.
推广普通话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语文素质。而朗读是口语训练的最好形式,朗读合适的素材可以使口语受到严格训练,得到全面提高。基于此,文章从声母发音训练、音变练习及声调练习这三个角度全面构建了提高普通话口语水平的素材及联系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生进入初中后,已掌握的语言形成了习惯发音,所以初中阶段的普通话教学更需要耐心和毅力,要做更繁琐、更细致的工作。语文学科的普通话教学中的六个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方法是课前范读、早读齐读、课前朗读、课上正音、课堂对读、课后抽读。这几个方法巧妙搭配结合,以及长期训练,到中后期学生的朗读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晖 《考试周刊》2013,(18):31-32
提高朗读教学成效是当前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学生在朗读训练中存在的方言问题,以及教学拓展不足的状况,教师应当创新理念,在朗读教学中求突破。文章认为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提高朗读教学成效:强化普通话的发音训练,提高学生的发音精准度;注重常用字过关练习,提高学生的读字准确度;结合阅读教学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情度;开设专门的朗读课程,提高学生的技巧掌握度;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参与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朗读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喜欢朗读、乐于朗读、想去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中逐渐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朗读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喜欢朗读、乐于朗读、想去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中逐渐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陈艳丽 《考试周刊》2012,(38):17-18
本文从闽南方言地区中职学生的语音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中职生说普通话时的特点,论述了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寻找规律,加强记忆;记少推多,反复练习;强化绕口令训练;强化朗读训练;强化说话训练等五个方面的提高策略。  相似文献   

8.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小学三个学段对学生朗读分别提出了如下要求: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面看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差别,但是体现了对学生朗读要求的循序渐进.突出了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9.
林亚川 《广西教育》2010,(16):47-48
《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中都强调:让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0.
我们所说的小学教师五项基本功训练,是指普通话训练,口才训练,常用字训练,三笔字训练,简笔画训练等五项内容。普通话训练,要求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教材,准确流利地说普通话,用普通话教学和交谈等;口才训练,要求讲话准确、清楚、流利、生动,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正确朗读不同体裁的文章,会讲故事,能即席演讲等;常用字训练,要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二、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有感情朗读"是朗读教学的高标准。它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其它训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不能说万能,但它那潜移默化的威力不容小视。而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随时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朗读的形式也异彩纷呈。有感情朗读是低段学生理解课文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打开语文学习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朗读的要求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三个学段朗读目标具体表述的时候,还是略有区别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用"到"用"再到"能用",在具体达成度上是有不同要求的,这里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对不同学段的朗读要求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对孩子的朗读是以"有感情地朗读"为评判标准的,尤其是低段学生的朗读拔高要求,过高的要求使得课堂的朗读教学变得急躁、盲目、无所适从。基于低段年级的朗读现状,从正确朗读的角度,阐述低段学生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好地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本“园地”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分别是“感谢和安慰”的交际训练、“胜似亲人”的习作训练、“我的发现”的阅读方法训练、诵读《过故人庄》的积累训练、朗读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训练等。在设计指导过程的时候,笔者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的储备状况,侧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资源,体现了训练的综合性,将“我的发现”和“成语故事”整合起来进行练习;二是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有效交流给合起来。三是适度进行拓展性训练,在习作训练中,不仅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引导学生将习作写“出去”。这样设计并实践,确保了训练目标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正>一、选题的缘由和目标《Fun with English》书中的Integrated skills这一课时是在前面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听力材料中获取、选择或重新组合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我们有时在教学中把它简单地分割成了听力练习,朗读练习等,又侧重语言点的讲解和简单的朗读、模仿,学生对这样的课根本不感兴趣。1.整节课中始终根据整体教学的理念,设计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应较准确地掌握标准读音和朗读要领,流畅而正确地读出各种句式的不同语气。学习一些朗读技巧,如:重读、停顿、语速、语调等。这说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既符合学生的生理需求,又能加强学生对文章自我解读的感受和理解,还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朗读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之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巧,努力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朗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1996年《中学语文》第11期第10页)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感能力呢?一、强化朗读训练朗读是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用普通话朗读是培养初中生语感能力最重要的一环。朗读训练有两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而且要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那么,朗读训练的目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通过朗读训练普通话 在阅读教学中推广普通话是教学本身的任务,无论从加强语感训练,还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或发展思维的要求看,都必须  相似文献   

19.
说课──《爬山虎的脚》银川市新城区六小韩瑞红一、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第七册最后一篇讲读课文,与之相对应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从阅读方面说,侧重训练学生分段、归纳段意,使学生掌握分段、归纳段意的一般方法,并练习...  相似文献   

20.
张红 《西宁教研》2002,(4):35-35
在《要下雨了》一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把着眼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难句、新词,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兴趣。我为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设计了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