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词以其高度的概括、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在文学领域中一直被视为最高的艺术形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它有着其他文体所无法替代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语文教学应充分注意到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中学语文课中的诗词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个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搞好中学的诗词教学,应做到:反复诵读,进入意境;揣摩语言,学习技巧;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理解主题,及时背诵默写。  相似文献   

2.
马立新 《学语文》2008,(5):49-49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丰富、意境空灵、意蕴雅致,能够启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广阔的艺术理解空间和文学欣赏再造空间。婉约含蓄、气象万千、飘逸洒脱、情韵飞动是我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为古典诗词增添了无限光彩。《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的阅读与欣赏的评价中。要求:“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的解读。”“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的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象和联想,能否通过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有独到的感受和对作品的创造性理解等。”  相似文献   

3.
诗词鉴赏过程中,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是进入诗词意境的前提。朱光潜说:“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美备。”联想与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词鉴赏中必备的一种能力。除此之外,读者还需有效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现当代的化巨人、伟大诗人,他的诗词对当代的诗歌创作尤其是旧体诗词的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对其诗词的研究,谈其对现实社会生活关系的多,而对其诗词的历史渊源的探讨较少。对毛泽东诗词从中华民族化精神与艺术形式传统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它与唐宋诗词的渊源关系,及其对古典诗词的化精神传统及艺术形式的全面继承、批判、超越与创新,对于繁荣当代社会主义的学艺术的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古代诗词中的名词并置现象韩华名词并置是意合法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单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语排列组合成句的语言现象。意合法就是诗人以形象思维的方法,用全新的艺术构思,凭借想象、联想,利用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弹性,对词语进行新的排列组合,省略了意象之间的语...  相似文献   

6.
想象孕育着智慧,孕育着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诗词是借助想象形成的独具魅力的艺术,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结合诗词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去探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革命的政治内容与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他的诗词中,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斗争;凝聚着一个无产阶级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与认识。所有这些,又是通过高超的艺术形式得以表现出来,在他的诗词中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手法,兼采赋、比、兴、驰骋想象和联想,创造了我国古体诗词的新高峰。  相似文献   

8.
联想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艺术虚构的基本方法。联想中的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象征联想在诗词创作中或单独使用,或合而用之,或交叉互见。对诗词的意境生成创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里.诗词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诗词意境优美,形象鲜明,情感丰富,是我国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精华。高中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不仅可以了解我们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能陶冶情操,培养性情。“诗言志,歌咏言。”挖掘诗词的内在意蕴是鉴赏诗词的核心。我国古典诗词的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例如“空”字。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蕴极其丰富的一个词,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艺术空白,激发读者去想象,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进行自觉审美,在教学中以诗词为切入点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美。通过诵读诗词感受音韵美,用心感悟体验意境美,联想想象尝试创作诗词等方法都能促进学生学习诗词,进行审美感悟。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今诗词中,有不少写“泪”的名句。它们表达了思乡、惜别、相思、感时、怀旧等等多种复杂感慨,常能调动起丰富的联想以及用典、幻化、比喻等多种艺术手法,写出“泪”的动人风采,显示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创造性关联想象,它就像一只展翅翱翔于天际的苍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天地问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容纳在它锐利的眼中。文学创作离不开联想,陆机《文赋》里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说的就是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联想的过程。而其中的诗词由于篇幅短小并以抒情为主,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我国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怎么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当然,作为高中教学中主科之一的语文也不能置之事外,我们必须将创新教育引进语文教学当中来。古典诗词文本当中不仅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因素,还隐含着无数的召唤结构。这些召唤结构"召唤着"学生能运用联想和想象力去填充。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对古典诗词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的过程,这也正是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创新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当下阅读教学中的少读多析、寡情多义、未诵多解之风非常盛行,尤其在诗词教学中,轻视“悦读”重在解析,导致学生感受不到诗词的情意美和韵律美,教师大量的注解式的解读也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无疑,诗歌的教学过程是一次审美悦心怡情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多梯度的“悦读”、诗歌语言的品味及诗歌意境的联想和想象等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苏联作家别林斯基说过:“在文学中,尤其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我们在欣赏诗词时,必须发挥想象力才能深入的理解和体味浓缩在简短的文字背后的深厚的情感。诗词的含蓄性,也决定了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必须展开联想和想象,惟其如此,才能领悟诗词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可以说是文学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需要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以语言符号为中介,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又把语言艺术称作“想象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当代诗词作品,在内容方面,多局限于写作者个人日常生活之事、之情、及所见、所闻,这是沿袭古人创作思路的“惯常思维”的表现,但只有惯常思维是不够的,当今广大诗词家还应有“超常思维”的思考,还应创作出以“虚构”为主的作品。在艺术手法方面,也应有“超常思维”的思考,在情景交融、衬托渲染等传统艺术手法之外,再创造出一些诸如意识流、荒诞想象等新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珍贵的宝藏之一,如何引导中职学生赏析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从语文教学出发,指导诵读、咀嚼细节、启发想象、丰富积累,让学生充分感悟诗词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教学的研究历来仁智互见,各有千秋,诸如有借鉴价值的“品读法”“美读法”“改写法”等。教法虽有万千,但有一点却始终未变,即诗词是一门经典的语言艺术,它注重用词炼句,讲究反复推敲,绵里藏针;它对语言简洁、准确和传神等方面的要求,可谓近乎苛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便是古人斟字酌句的典型写照。反而思之,若将如此“一字千金”的诗词语言进行替换、增减和变更,再与原诗词进行比较,其艺术效果必将得不到凸现。下面,笔者就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词语言来感其情,晓其义,体其境,悟其旨,从而使学生真正领略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珍贵的宝藏之一,如何引导中职学生赏析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从语文教学出发,指导诵读、咀嚼细节、启发想象、丰富积累,让学生充分感悟诗词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