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歌,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在教学儿歌时,根据儿歌语言的特点和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在儿歌与儿童语言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教学手段之间架设一座座立体交叉的情感桥梁,让儿童在“情”中发展语言,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用好情境图,创设情境,抓好开课 苏教版在教材编排上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每一课的引入都有一幅形象生动、逼真鲜活的情境图,而且又能配以琅琅上口的儿歌。因而教学每~课的字母时,或运用挂图、或运用投影、或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让学生先欣赏情境图,看清图意,认识事物,然后引导学生试编儿歌,接着师生同诵儿歌,最后再由儿歌中的某一个字引出要学的声母或韵母。如教学“a、o、e”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再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编出了“大公鸡,喔喔啼,阿姨带我到村西。  相似文献   

3.
刘文瑞 《江西教育》2007,(12):21-21
1.“美景欢歌”话拼音。生动形象的画面,琅琅上口的儿歌是小朋友喜欢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汉语拼音部分图文并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并精心设计儿歌,让学生在“美景欢歌”中兴趣盎然地走进拼音乐园。如教学aoe时,根据插图,我编出了“丁丁唱歌aaa”“公鸡打呜ooo”。当教到e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讲出了“白鹅游泳eee”“水上天鹅eee”等一大串生动有趣的儿歌。  相似文献   

4.
板书在语文课堂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让板书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就必须在板书和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而最好的“桥梁”莫过于“也让学生设计板书”。一、学生对板书设计有浓厚兴趣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对黑板的彩字、图画很感兴趣。要是指名学生上台板书,那整个课堂气氛马上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归类识字”(一)第2课是看图归类识字,共有8幅图,8个词语,12个生字,一首儿歌及随儿歌出现的3个词语。教学时应注意两点: 一、理解编写意图,掌握教学要求。 本课8幅图画的是8种树木,用图画表示词语意思,随着词语编写儿歌“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这就讲出了8种树木各自的特点。儿歌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理解,便于记  相似文献   

6.
梁勇 《贵州教育》2005,(24):39-40
[案例]2005年3月,根据学校教研工作的安排,领导让我在我校一年级借班上一节关于新课程教学方法方面的探讨课。恰逢春暖花开的季节,于是我选定了《春天真好》口语交际课为教学内容。课前,我专门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学生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高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欢乐之情溢于言表。回来后,每个学生都画了一幅表现“春天来了”的图画,有的还在图画上写上“春天真美丽”,“春天来了”,“我爱春天”等话语。音乐课上,学生学唱了赞美春天的歌。课余,学生搜集了与春天有关的诗歌、谚语、词语。这些准备工作,为学生进行本次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小语第六册第七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特点”,《赵州桥》(第25课)是该单元的讲读课文。为使学生初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语开课,激发兴趣 1.导语:同学们在第五册学过《桥》这篇课文,知道了我国有一座闻名世界的现代化桥梁。这座桥分两层,上层是公路,下层是火车道。它好像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波涛滚滚的长江上,使“天堑变通途”。这座桥的名字叫什么?(学生齐答:南京长江大桥)这节课老师又向同学们介绍我国闻名世界的一座古桥。  相似文献   

8.
指导低年级语文学法之我见山西张灵草,秦元新一、自编儿歌,帮助学生学会识字方法认识笔画、掌握笔顺、书写汉字时.我让学生对照挂图,记住学习独体字的方法是“看图画,读拼音,认字形,记笔顺”。认识偏旁部首,掌握字形结构时,我让学生记住:“看看图,拼拼音,看清...  相似文献   

9.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有些过错却会让人一想起来就会感到愧疚。1995年的教师节那天,我刚踏进办公室,学生们就蜂拥而上,纷纷送上自己的小礼物。顿时,办公室成了精品屋:鲜花、图画、卡片堆满了我的办公桌。我坐下来逐一欣赏着这些礼物。不经意间,一幅美丽的图画映入眼帘:一位园丁正在花园里为小树修剪枝叶,旁边还写上一句“我要在您的精心培育下长成参天大树!”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最让我操心的学生杨阳画的。我心里美滋滋的,连声说:“好,好!老师就看你的行动了。”欣赏完图画后,我照例来到教室检查作业。我逐一检查着,学…  相似文献   

10.
血液循环这一课中,如何让学生知道血在血管里流动,流动的方向,从静脉里流回心脏。我让学生看自身手上的血管,是这样作的: 问:你们看到了我手上的筋是什么颜色,是“筋”吗? 答:是暗红色的血管,叫静脉。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板画可以再现课文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我先画出井的剖面图,让学生读课文后,把“青蛙”和“小鸟”图片按照课文内容的描述贴在相应的位置,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我趁机提出问题:青蛙和小鸟为了什么事发生了争执?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带着问题开始了学习,课文学到最后,我又设计了让“青蛙”跳出井口看“天到底有多大”的图画演示,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说说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板画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大…  相似文献   

12.
丰收·累     
在一个金灿灿的季节里:田里总闪现着农民忙碌收获的身影,农民们的脸上总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我正思索着,欣赏着这幅美景,突然一阵风快速从我的身边掠过,惊了我一下……哦!原来是丰收来了,怪不得农民的笑容总不落哩!和丰收攀谈了一阵,便跟着它走过了一个个村庄,一块块田地……无论走到哪儿,都可以看到堆满仓的粮食,笑容满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教学《赵州桥》时,想老课新教。于是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即让学生发挥想像画一座未来的桥梁,并说说自己设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我是想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同时发挥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趣味识字“九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趣味识字法”充分利用了汉字独有的特点 ,重视从汉字本身挖掘趣味性 ,使学生在识字时不是望而生畏 ,而是学之有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有效地巩固识字效果。这里结合教学实践 ,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法”。儿歌识字法。 即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编成儿歌 ,其字要在儿歌中出现。如“尚” :“一条扁担竖着放 ,一边一只小竹筐 ,下边一个三堵墙 ,三堵墙里小口张。要问这是什么字 ?高“尚”的风格人赞扬。”“误”字 :“口大竟欺天 ,身旁有人言如此错‘误’大 ,牢记在心间。”“蚕”字 :“天下造福虫 ,‘蚕’儿留人间。吐丝织布帛 ,为人御…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来说,这次“会写”,下次还“想写”;对教师来说.“不要太像作文课.要上大家都能上的常态课”。在操作层面.让学生写什么内容不是个问题.因为教材已经提供了四幅图画.但在四幅图的指导上要有所侧重,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就不知道写什么.教学效率也不会高。本次习作,要让学生明白.编写童话故事的目的,是劝诫他人改正不良习惯.学生明白为何去写作.于是写作的动力就有了着落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也要适时设个“坎”.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6.
我在教学《赵州桥》时,想老课新教。于是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即让学生发挥想像画一座未来的桥梁,并说说自己设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我是想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同时发挥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在授新课前,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在课堂上造成的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重大意义。”我在教《儿歌配画》一课时,为了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上课我就放了一首儿歌录音,“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上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小外甥,也要去。”同学们一听是他们儿时常听的儿歌,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这时我说:“这首我们听过无数遍的儿歌,如果再配上一幅相应的图画,欣赏起来就会是另一种享受,下面我们就来试一下。”我用幻灯打出了这幅儿歌配画。等待中  相似文献   

18.
“看图学”是将图画和短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课类型。其特点是:图画形象地表现课内容,课用语句反映图画中的事物。在“看图学”教学中不但可以依据其特点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同时也可以借助图画帮助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看图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中国人》是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的第一课。教学本课时,教师应把握教材的特点,发展儿童的语言与培养观察能力两手抓,尤应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把学词学句与认识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一、观察图画,读好句子图画是儿童联系词句和客观事物的桥梁,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开课,教师发言激趣:“图画上的这个地方,是老师非常想去的地方,也是你们的爸爸、妈妈想去的地方,全国亿万人民都想  相似文献   

20.
授课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8:看图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理念:对学生来说.这次“会写”,下次还“想写”:对教师来说,“不要太像作文课,要上大家都能上的常态课”。在操作层面.让学生写什么内容不是个问题.因为教材已经提供了四幅图画.但在四幅图的指导上要有所侧重.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