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彬 《新闻世界》2008,(9):142-143
本文就会议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会议新闻如何写,提出了几点可供借鉴的意见。通过翔实的事例,引导会议新闻写作者写出鲜活、耐看、感人、具有新闻价值的优秀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会议新闻"不吸引受众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写好会议新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一位盲和尚能以鼻识文,判断文章高下,好文章焚之其香如兰,闻之回味不尽;坏文章焚之其臭无比,闻之令人作呕。这个故事是古人对文风的生动注解,古文尚且如此,新闻报道何尝不是这样?开会是常见的工作方式,也是新闻的重要来源,新闻的"富矿",在会议新闻占据时政版面"半壁江山"的今天,如何从会海里捞出活鱼?如何让会议新闻更耐读、有趣?几乎每家主流媒体都在研究、探索、实践,每位时政记者也都在琢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读者的兴趣点会发生变化,会议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会议新闻写作的话题虽是老生常谈,却又常谈常新。  相似文献   

4.
余玉 《新闻知识》2008,(1):81-82
会议新闻是关于新近召开的能引起公众兴趣的重要会议以及与会议相关的内容的报道。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各省、市、区召开的党代会及平时的一般工作性会议往往是新闻单位关注的焦点。然而,若对会议报道把握得不好,就会陷入"年年岁岁花相似"的雷同境地。因而,如何使电视会议新闻"出彩"?如何从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势、不同任务以及群众的不同关注点出发,采制出"岁岁年年人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会议新闻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也是有效引导舆论的主阵地。要提高会议新闻的可读性,让会议新闻"出彩",就必须走会议新闻创新之路。本文就会议新闻如何创新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会议往往是展示企业发展的"窗口",尤其对于服务于企业的新闻媒体而言,对会议的报道非常重要,会议新闻可谓是大有写头.然而跑过一段时间会议新闻的记者对按部就班地写作程序式会议新闻,完成"规定动作"得心应手,却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掉进了固定模式的框框内,不知如何去创新,如何从会海里"淘"出最有价值、最吸引读者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新闻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新闻编辑内容滞后以及工作方式落后这两个方面。进而侧重探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观的转变,包括"共鸣因子"重要性得以凸显,技术性要求严格,以及多方位传播三点。最后研究适应新闻编辑观转变的有效路径,指出新闻编辑工作者应通过强化大数据时代思维,提高数据分析以及应用水平,内容取胜三项措施,更好的适应大数据时代给新闻编辑工作带来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正会议,是新闻的"富矿"。尤其是基层记者,通过会议获取新闻素材,在日常的新闻工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会议新闻是作为一名记者,尤其是基层记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平常见到的会议新闻,存在的主要弊病是长、空、滥,以及写作的程式化、模式化,不但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议新闻的作用。基层新闻工作者如何把会议新闻写好,写出有特色的、有新意的新闻呢?笔者结合从事新闻工作的实际,谈谈体会和看法。会议是新闻资源库会议新闻报道作为一个地方政治、  相似文献   

9.
李凌 《记者摇篮》2007,(7):63-63
会议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电视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服务党政工作的主要方式。如何跳出旧的会议报道模式,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以提高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0.
俞益 《传媒观察》2005,(12):53-54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做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或者是会议的决定,或者是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入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但是,每个会议(笔者指的是确有一定价值的会议)总有那么一个最亮的“新闻点”,把这个“点”及时地捕捉到,无疑是会议报道成功的关键。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13,(11):36-37
编者按:2013年6月,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项目奖经过缜密而严格的评审工作后于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网站(http://www.capt.cn/)公示并揭晓。今年参加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评奖的项目共有100项,是历届最多的一次,经评审委员会评定,获得第六届"王选奖"共73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27项。参加优秀论文评选的共有221篇,也是历年来最多的,这表示王选奖及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这个平台越来越得到广大会员的认可和积极参与。本刊特采访了"王选奖"报业与广电评审组组长,并对一等奖获奖项目进行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抓会议新闻中的"新闻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议是一座新闻富矿.如何跳出会议本身,学会从会议全程(会前、会中、会后)拎出最能抓住人心的"新闻眼",是个值得深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时政会议新闻都是地方电视台、特别是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头戏"。随着电视媒体改进文风的力度不断加大,从中央到地方,时政会议新闻的数量、时长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减,质量却有了显著提升,会议新闻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多种创新。对于电视摄像记者而言,拍好每一条会议新闻,这既是一门必修课,也是摄像基本功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从事摄像整整20年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笔者有如下几点浅薄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当前,会议新闻形成了"程式化"模式,"会议八股式"报道更是比比皆是,在读者心目形成不好的印象。会议要下发很多文件和领导讲话,如何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及新闻线索,挖掘出"看点"、"亮点",使会议文件成为新闻线索来源的"富矿"?笔者运用数学的"加减乘除"四法则,跳出会议常规报道,从文件中挖掘"看点",下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做好"减法",深入会议文件、讲话,过滤"冗余",精心选择报道亮点这是从会议挖掘新闻报道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写法。  相似文献   

15.
杨阳 《新闻实践》2022,(1):39-41
20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概念.这一论断在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危机的今天正在不断得到验证,越来越多不可预知的风险、突发性事件极大地考验着我们的应对能力.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成为现代社会治理一项重大课题.突发事件中,新闻信息是最宝贵的资源.政府等应急机构需...  相似文献   

16.
孟再励  李家连 《新闻界》2013,(18):78-79
<正>硬新闻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比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报道,地方一般性会议和领导人活动、地方规章的报道等。这些内容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们的切身利益,除了刊登政策法规原文外,还必须做相应的报道,如果报道角度不新,写法不活,就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策划《萧山区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系列报道为例,就"硬新闻"如何实现"软着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从会议中淘“独家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经常要"赶场子"--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这些会议往往备有"新闻通稿".那么,如何从这些会议中"淘"到对本报读者有益的"独家新闻"呢?笔者通过实践有了一些体会,那就是把通稿只当作背景材料,努力采写自己发现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中,会议报道是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发掘会议信息资源,搞好会议报道,是摆在每一位企业宣传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此,笔者就如何发掘企业会议新闻的亮点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9.
会议新闻作为时政新闻的重要形式,在新闻报道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做活做软会议新闻,让会议新闻必看好看,是加快县(市)报向以县域为中心的区域都市报转型、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必然选择。最近,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9家县(市)报有关负责同志和编辑一起,研究如何从"大众情怀、百姓视角"入手,软化会议报道,把会议报道做活、做生动,使领导满意、群众爱看。他们就改进会议报道的报道理念、报道方式,以及如何把握题材、选择角度等,交流了各自的做法和经验。现将各报交流的要点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吕岸 《新闻实践》2008,(7):46-47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大多是报道会议和领导活动,导致新闻节目信息量不足。那么,如何在及时、准确、重要的同时又能够生动、形象,吸引听众?宁波电台新闻广播是以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的频道,是传统的"一报两台"中的一员。因此,领导活动新闻和会议新闻的数量,几乎每天都要占到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