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然而,对于艺术语言而言,它却和特殊的思维形式相对应,这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在审美心理学中称心象思维。心象思维(亦称形象思维)是一种艺术化思维,它包括原始表象思维、儿童直观思维和现代艺术思维的不同形式。艺术语言和规范语言分别与不同的思维形式相对应。规范语言和抽象思维相对应,艺术语言一般和艺术化的思维相对应。规范语言是理性的,艺术语言是情感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 ,探讨了艺术语言产生时的心理过程 ,认为 :艺术语言的思维是心象性思维 ,心象思维明晰化 ,就成为意象思维。艺术语言思维的根本目的是在“意”而不在“言” ,即“言” ,只是表现“意”的形式材料和手段而已。艺术语言的思维过程 ,首先是一种特殊的形象思维 ,即心象思维 ,“心象”是一种“心灵化的表象” ,它是渗透了主体认知、情感、心绪、审美体验等的表象。潜意识中的心象思维明晰化、语词化 ,就成为意象思维。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的审美体现了审美活动的情感的思维形式,它是发话主体一种特异的审美发现。它是一种自然的表情语言,使言语脱离木讷之气,瞬间鲜活灵动起来;它是发话主体自然的心象形成,所以艺术语言之兴,关键在于取象,使之升华为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以往的艺术思维理论割裂了思维和语言的辩证关系,割裂了创作过程中不同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没有正确指出不同艺术思维方式的基本区别。文章指出,艺术语言是以抒情为指归的按审美规律构造的符号系统,这一系统是艺术思维的唯一工具,而形象则仅仅是艺术思维的对象之一;不同种类的艺术有不同的艺术语言;要想学会艺术思维的方式,提高艺术思维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艺术语言的学习和训练。  相似文献   

5.
艺术语言是变异的,偏离了语法的言语艺术。它以融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一体的艺术审美反映,建构了一个表现现实和人的精神的审美空间。而建立于原始性思维、儿童性思维的直观感受力基础之上的艺术思维则是构建这个审美空间的内部机制。它具体体现为一种由于情感原因,包孕了艺术想象功能的本质被透视着的表象自然运动。艺术思维把发话主体观念性的审美意识和以感性形式而存在的表象统一起来,向物态化的审美意象转化,并使之因荷载了发话主体的生命意蕴而获得艺术语言审美空间的内核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体验。发话主体强烈的情感,对审美客体是变形的反映,所创造的反映审美客体的言语是变异化的,超越了语法结构形式,体现了发话主体自由的精神活动,即一种有生命性的活动,反映了发话主体的审美直觉。艺术语言的审美直觉具有直接性和完整性,具有情感的体验性和发话主体直觉感受能力。从而赋予心象以丰富的含义,心象由艺术语言反映出来,便成为意象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绘画创作中的主观思想是画家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和思维形式,是画家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并自始至终伴随着的精神活动,通过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理想、趣味等内在本质。因而绘画创作不单是技术技巧之事,更重要的是一种很强的艺术思维活动和心理动势。这种思维活动被绘画艺术作为精神产物所创作,其本身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而言,绘画创作思维是在主观思想的牵动下形成感知、投情、心象、想象、直觉、灵感等重要环节,最终创造出一幅崭新的视觉图像,以体现画家思维主体的审美和艺术境界能力直接影响绘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艺术思维的符号转化是艺术创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艺术思维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艺术是思维的整体化结果,是思维的符号化转化。艺术符号之成为艺术符号,正是由于它具有审美和文化的双重特性。符号,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二级传达或显性传达媒介,是艺术思维的直观二级传递。艺术思维要想转化成艺术符号,就必须依靠艺术技巧。艺术符号是对艺术思维的简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语言有抽象性一面,也有形象性一面;语言不仅可以作为抽象思维的工具,也可以描述和反映形象思维。艺术语言就能很好地表达形象思维,助其完成意象的描述迹化。艺术思维是多元的,它与多种思维类型和思维方式都有密切关系,形象思维便是艺术思维的主角。文章从感性形象、立体化、个性化、体型性等几个方面探讨形象思维的一般规律以及艺术语言的显象形式,旨在追踪艺术思维与艺术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语言是一种趋理性、多变异的语言,它印记着重感情、轻逻辑、追求自由的艺术思维。这种语言有其深层心理结构和原型。文章前溯到儿童思维和儿童语言,着重论述了儿童思维以直观形式代替逻辑形式以及自我中心的模式等特征,并且探讨了这些特征在儿童语言中的印现,意在寻找艺术语言的深层结构和原型,从而去研究艺术思维与儿童思维的某些相似性以及艺术语言与儿童语言的亲密关系,进一步去揭示艺术语言的心理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