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本文将这些论述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思想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二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思想是对民生理论的创新;三是系统工程思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四是制度化、法治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2.
秦秋如 《作文》2023,(11):42-45
<正>母题分析1.整体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是新时代五大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更符合新时代青年的成长需求。就国家层面而言,绿色发展是根本之策。所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造福子孙的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意味着生态环境也具有生产力的属性。"征服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片面理解,经典作家从未把自然生态环境排除在社会生产力的组成要素之外。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性分析,完全以价值规律作为经济发展的导向,而不顾自然资源自身生产和再生产的规律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构建生态型政府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李蓬 《河南教育》2022,(12):30-3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和历史逻辑的深刻认识。当前,理性分析和系统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进程需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际与国内相统筹,以整体性视域科学研判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机遇与现实挑战;二是理论与现实相统一,以实践观点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演进和战略定位;三是环境与发展相和谐,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自觉和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出访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上升为中国的战略任务。2016年,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到,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词,  相似文献   

7.
<正>一、让学生了解"中国梦"1.复兴梦。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高调提出并阐释"中国梦",表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小康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  相似文献   

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问题。只有坚持科学思维,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厘清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才能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一是保障黄河安澜的战略思维;二是整体规划治理的系统思维;三是保护开发协调的辩证思维;四是黄河生态安全的底线思维;五是绿色开放发展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目标和"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新要求。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涉及方方面面,核心就是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努力建设伟大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总书记习近平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面对近年来屡次出现的各类污染问题,作为维护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执行者,各基层环保部门应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环保执法联动机制,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各类环境问题,切实承担落实区域减排目标责任,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伍长庚 《教师》2013,(19):37-38
在党的十八大新一届政治局常委的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把"更好的教育"放在了人民期盼之首,且明确表示要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是鼓舞、鞭策,更是压力。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最直接、最现实、最优先的举措,其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人民立场出发,探究生态问题的本质,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有机结合与统一起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民生观。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环境就是民生”点明了生态环境的民生本质,“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强调了生态环境的民生指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诠释了生态环境的民生价值,“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指明了生态建设的民生目标。习近平生态民生观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和价值意蕴,是指导新时代生态民生建设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端于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思想,涵养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运用于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命题,和谐生态观、生态系统观、民生福祉观、绿色发展观及国际生态观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家需要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企业需要践行绿色发展道路,发展生态生产力;个人需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升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梦是美好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在有梦、追梦、筑梦、圆梦的进程中前行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新时代,正确认识与努力实现这一伟大梦想,是每个中华儿女必须尽心竭力而为的大事情。一、伟大梦想由何演变而来伟大思想产生于伟大实践,伟大实践催生伟大梦想。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由此在亿万中华儿女心中引起共鸣。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用中国梦来描述中华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系统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旨归,以建成美丽中国为战略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基本原则为理论内核,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内涵丰富、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在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可见,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绿色环保的家园是目前我们应该做也正在做的事。我园以"绿色娄园,和谐家园"为理念,努力创造"趣味化"的教育氛围,对幼儿开展"绿色环保"教育,这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为指导,分析了安徽省长江岸线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思想引领、绿色转型、顶层设计和政府协作等对策建议,切实保护和不断改善安徽省长江岸线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一、党史学习逻辑的内涵与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党的历史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学习党史、用什么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党史等重大问题;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提出了九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20.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将青少年时期比作"拔节孕穗期",那学生就业好比"果实"成熟,辅导员的角色就是深耕细作的"农夫",对学生进行最精心的引导和栽培,确保学生就业硕果累累。做好"农夫",要明确初心使命。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