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红虫的用法。制作红虫面饵。"冬红虫",是冬钓佳饵,首先备好红虫、商品鲫饵、拉丝粉。红虫、粉饵比例为1:1,拉丝粉、粉饵的比例为1:5。做饵时,将红虫(1份) 粉饵(1份) 拉丝粉(1/5份)倒入盆内,混合均匀后加水,饵水比例为1:1。加水后,迅速搅动使其吸水均匀,而后放置10~15分钟(因冬季气温低,拉丝粉形成网状结构的时间要长),将饵轻揉成团。这时要用钩试拉一下,如能拉出丝来,钩上能形成面团时就不要再揉了,当你看到在拉  相似文献   

2.
汤梦君 《钓鱼》2014,(10):27-27
南方每年3月至10月,气温基本都在15~35℃。开拉饵时按饵料15%~20%的比例加入拉丝粉拌匀,饵水比为1:1,调和、静置几分钟后捏团。一般十多分钟后就可以出丝,一款状态很好的拉饵便制作完成了。但是每到11月至第二年2月,气温降至15℃以上,特别是当气温降至5℃以下时,按以往的方法调配拉饵,往往要四五个小时以后才能出丝出状态,给当天的垂钓带来极大的不便。  相似文献   

3.
文龙 《钓鱼》2004,(23):18-18
冬夭配制拉饵时由于出丝很慢,所以有一点特殊性。如果需要马上使用,那么拉丝粉需要有较高的比例:如果放置一段时问再用,拉丝粉的比例则要低一点。  相似文献   

4.
果冻钓法     
张炎冰 《钓鱼》2009,(20):21-21
经常钓了放、放了钓的鱼咬钩轻,有的触饵就退,称为猾口鱼。钓这种鱼多用拉饵,可是拉丝粉的黏结作用是有限的,它在搅拌中形成的纤维和网络是将饵微粒黏住,入水后拉丝粉的黏性降低,饵微粒就慢慢脱落了。如果饵微粒完全脱落,钩上只剩下拉丝残余,鱼是不吃的,所以拉饵适合钓快鱼,  相似文献   

5.
汤昕东 《垂钓》2009,(5):34-35
问:我想开一种拉出饵团比较大的拉饵钓底,请问该如何配制,又该注意些什么?答:在开饵前我们对水情、鱼情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按照“拉饵=基础饵+状态饵+拉丝粉”的基本方法进行调制。这里所说的“基础饵”是指麸类、谷物类等植物类饵料:“状态饵”是指雪花粉、膨胀粉、烤麸、拉丝粉等,以改变饵料的状态和味型。掌握了这一基本方法,通过合理搭配,我们就可以开出有针对性的符合鱼情的拉饵。关于你想开出一种饵团较大的钓底拉饵,可以在基础饵中适当多添加一些粗颗粒的谷物类饵料等,加入适当比例的拉丝粉,就可以调出比较饱满圆润的拉饵来。  相似文献   

6.
冬季垂钓除了天寒地冻鱼不肯咬钩之外,钓手们遇到最多的问题恐怕就是:不能快速地和出状态优良的拉丝饵来。众所周知,由于受较低气温的影响,多数物质的理、化反应都会出现迟缓现象,我们在冬钓调制拉丝饵料时也不例外。下面的几种状况也许是我们经常看到的:1.按照饵料包装袋上的提示,我们将各式饵料按比例搭配完毕,兑水、搅拌、揉搓握团备用。但是,直到比赛开始或更长时间后,这团饵料还仍然拉不出丝来。双钩从饵团中划过,仅拉开一道细缝,钩上饵丝稀少怎能垂钓?2.天寒地冻饵团不易出丝,干脆我们加大拉丝粉的掺配比例,原来只需添加15%的现在增为…  相似文献   

7.
台钓不论是搓饵钓底,还是拉饵钓底,尤其是拉饵钓浮,都离不开拉丝粉。拉丝粉就是俗称的面筋,是将小麦面粉,经过揉洗,去掉淀粉,剩下小麦蛋白,经过进一步加工,就成为我们钓鱼所用的拉丝粉。拉丝粉黏性极强,在我们掺对饵料时,拉丝粉起着黏和作用,钓饵里掺对上拉丝粉,抛竿时饵料不散,入水后饵料开始雾化散落,最后拉丝粉和少数饵料残留在钩上,在水的作用下,漂漂荡荡,既能诱鱼,又便于鱼儿吸食入口。  相似文献   

8.
张雨 《钓鱼》2012,(11):22-23
1.在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饵料混合使用时,要先将饵料干粉在和饵盆中混合搅拌均匀,再加水搅拌。2.在配制拉饵时要注意,不要把拉丝粉直接和在饵料里加水,特别在气温不高时更要注意,应该在饵料加水快速搅拌后,将其平摊开,然后迅速将拉丝粉均匀撒在饵料表面,几分钟后将饵料轻揉成团即可。注意开拉饵千万不能将饵团用力揉搓,否则会变成面筋疙瘩,不是拉不出饵,就是拉出一大坨,效果就差了。  相似文献   

9.
巩方磊 《钓鱼》2008,(20):46-46
拉丝粉,又名小麦蛋白纤维。是钓鱼人制作钓饵的重要添加剂,它可以用来调整钓饵的状态,以适应各种垂钓的实际需要,近几年来兴起的拉饵垂钓热中,拉饵制作是不能缺少拉丝粉的身影的,同时它还可以用来做搓饵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10.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0):12-13
拉饵的选择与调制尽管拉饵使用起来简单、快捷,可随意地拉大拉小。但是用做拉饵的商品饵在选择与调制上,可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拉饵的状态调整不好,其结果不是拉不出饵来,就是拉出的全是面筋,根本无法使用,所以调制拉饵的成功与否?与饵料中添加的小麦蛋白纤维多少及兑水量都有直接的关系,丝少了,拉不出来或拉出的饵小且粉,入水后钩上的饵就没了。丝多了,拉出一团不雾化的面筋,成了“死疙瘩”鱼不爱吃,而且,堵住钩门有碍中鱼。拉饵的脱水量也是不可小觑的。由于饵料的成份不同,它的吸水量是有差异的。初学者不妨取单种拉饵饵料试一试。先将它分成若干等份,再分别加八不同的水量进行调和,取一只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将拉出的饵,分别置入杯中观察,就会发现入水后的拉饵状态差别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1.
说说拉丝粉     
徐刚 《垂钓》2008,8(2):55-55
让饵具备合适的状态和良好的可钓性,这才是我们使用拉丝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细说昆布丝     
赵峰 《垂钓》2008,8(2):56-56
昆布丝富含细密均匀的组织纤维,与任何粉饵搭配皆可调制成状态极佳的拉饵。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11,(22):25-25
9月21日夜,绵阳市"渔友俱乐部"店主肖书明与好友康老板一起,在原为水库的仙海湖摆开了钓具。他们用餐馆剥虾仁后丢弃的虾壳、虾头打窝,用去壳后绞成糊状的鲜虾仁与腥味商品饵搅拌,加20%拉丝粉做钓饵。之所以用腥饵是因为香饵招小鱼,另外他们把目标锁定在鲤鱼、鲈鱼和鲶鱼身上,自然以腥为主。  相似文献   

14.
拉丝粉     
《钓鱼》2010,(22):23-23
1990年代后期出现的上饵新技术—拉饵,是在破解日产鱼饵溶而不散,以堆积在钩口的残饵吸引鱼咬钩的特性后被我们认识的。在此之前,拉丝粉作为食品添加剂和制作面筋的原料已经很久了,在食品行业它的名称是"骨元粉"。骨元粉的特点是遇水黏结,粘手,  相似文献   

15.
刘定龙 《钓鱼》2011,(8):20-21
第十五招:休闲台钓饵软黏现在玩休闲钓,我只在钓鲌鱼和冬天吃口变小时用拉饵,其它时候很少用拉饵。粉饵无论搓拉,饵的状态以拉丝偏多、雾化较少的软黏饵为佳。  相似文献   

16.
张雨 《钓鱼》2014,(19):23-25
(二)自制拉糊的开饵方法1.将干状的昆布丝依据拉小饵或是大饵球的需要,用剪刀横向将其剪成大约1~10毫米长度均等的段状,然后放到网布(常用密眼抄网头)里或盆中,浸入水中,泡一段时间(大约5~10分钟),让它充分吸水变软成一团丝絮状后,用手轻轻将其搓洗一会儿,再提出水面拧干(或晾干)。  相似文献   

17.
华连洪 《钓鱼》2006,(21):16-17
在自然水域悬坠钓中我经常使用鸳鸯钩垂钓。我这里所说的鸳鸯钩是指在两只钧上挂不同的饵料:一钩挂商品饵,一钩挂蚯蚓等荤饵。鸳鸯钩的妙用1、在鱼儿不开口时可有效地刺激鱼儿开口。2006年2月17日.我在四里棚办事处区艾庙村一野塘垂钓.用疯钓鲫1号60% 疯钓鲫2号30% 拉丝粉10%开饵,钓了大约一个小时.窝里鱼星直冒.  相似文献   

18.
郝德泉 《垂钓》2006,6(4):42-42
现在竞技比赛钓鲫鱼,选手一般都使用商品粉饵,使用蚯蚓等虫饵者很少。究其原因很简单:商品粉饵卫生,使用方便,上饵速度快,可以适应竞技比赛的需要。但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蚯蚓等虫饵在竞技比赛中派不上用场,特别是素有“万能钓饵”之称的蚯蚓,不仅广大钓友休闲钓离不了,竞技比赛中也同样有用处,运用好了甚至还会钓出比粉饵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张之晔 《钓鱼》2008,(21):24-25
钓鱼人对鱼饵的认识是直观的,很朴素。比如鱼塘喂颗粒饲料就有了原塘颗粒,但怎么装钩却要结合钓组。底坠在颗粒上加个橡皮圈,不然没法装钩;悬坠把颗粒湿水,泡软了,捏碎了,再加拉丝粉形成网络就有了持钩性。用颗粒饲料是因为鱼吃惯了,认这个——性质使然。底坠钩卧底,饵化了浮子没有反应,对钓饵的要求是持钩性第一,饵硬一点没关系;悬坠用浮标表达鱼饵重量的变化,可以从调和钓的“目”推断钩是卧底、触底还是离底,持钩性是调整鱼饵状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手上饵     
张炎冰 《钓鱼》2014,(13):10-10
钓快鱼用拉饵,将兑水后形成拉丝网络的饵团压住钩拉出,饵就粘在钩上了。传统钓鱼用蚯蚓、虾、蚌肉、面团、玉米粒、年糕、米饭粒做钓饵,都是饵包钩——按钩的大小将饵整成合适的形状,然后一手捏钩柄,另一手取饵以套、穿或按的方式将饵装到钩上的,统称手上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