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顺 《大观周刊》2012,(24):255-256
“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孟子的仁政思想以“性善论”为前提,主张“人性本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认为,教育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手段;孟子“仁政”思想的目的是为民。  相似文献   

2.
许如钢 《视听界》2006,(1):180-181
中华文化向来要求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说文解字》中说“人,天地之性最高者也”,《左传》中提出“夫民,神之主好”,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人为本”,是对传统“崇人”文化的继承,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5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提出了“以人为本,与您同在”的发展理念,要求做到紧跟党委政府,贴近广大群众,依靠全台员工,努力做到让政府、受众、客户和员工…  相似文献   

3.
梁剑 《兰台世界》2014,(2):123-124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全面阐述了人性的问题,提出了“性善论”观点,认为人性本善,而且这种善是先天赋予的.孟子通过“性善论”,强调要对人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本文透过孟子“性善论”观点之本源,深入阐述道德思想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光明日报》发表的《钟敬文教授对研究生的日常教育》一文中写道 :“一位当代诗人 ,酷爱新诗 ,60年代在中文系听他的课一年 ,他送了一本新诗集给钟老 ,颇有私淑之意。”何谓“私淑”?此词源出《孟子·离娄下》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 ,予私淑诸人也。”赵岐注曰 :“淑 ,善也。我私善之于贤人耳 ,盖恨其不得学于大圣人也。”这是孟子因未能亲炙受教而抱憾 ,可见称“私淑” ,有两个基本要素 :私淑的对象是值得尊为师者(没有时空限制) ,自称的学生并未亲自受业(跟随老师学习)。以之与上文衡量 ,相去甚远。第一点钟敬文无疑是作者心…  相似文献   

5.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全面阐述了人性的问题,提出了"性善论"观点,认为人性本善,而且这种善是先天赋予的。孟子通过"性善论",强调要对人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本文透过孟子"性善论"观点之本源,深入阐述道德思想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6.
高美超 《大观周刊》2012,(8):268-268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  相似文献   

7.
乐在天涯有知音●丁荣先人各有志,乐在所钟。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屈原则感慨而歌曰:“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撩...  相似文献   

8.
有人问李贽说:“朱子曾经说过只有宋儒才是继承了孟子、得到了道统的真传,先生觉得这种看法对吗?”李贽说:“这怎么能是事实呢?道对于人就像是水在地里一样,水在地里,道也在人身上,人追求道就像是只要挖井就可以得到水一样,怎么会只是在少数圣贤中间相传授呢!道学家认为只有宋儒才算是承接孟子的道统,那么秦汉以后,宋代之前的,中间数千年,那么多圣贤之士都在干什么呢?这只不过是他们妄自尊大的表现罢了。”他的学生接着问道:“先生认为道不离人,可是能够  相似文献   

9.
家庭档案建设是实现修身、齐家乃至国家、社会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基础工程。家庭档案建设的价值是通过多方面得以体现的,但主要可见于:一、陶冶性情,塑造良好的道德人格。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但孟子不满足现状,认为人只有善良的开端不行,还要加强修养,使之不断扩展;荀子也认为,只要人们加强教化,就会改恶从善。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荀子的“养心莫善于诚”,都是讲的道德修养之道,是至今都行之有效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大程度上都要靠家庭档案来记载和传承,因此,建立家庭档案是陶冶…  相似文献   

10.
王俊杰 《大观周刊》2012,(35):208-208
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有的创新意识。 古代的《学记》中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提出,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告诉他一个道理,而是在于教育他们怎样去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11.
儒家认为,圣人成了君王,其统治即是王道,也就是"圣王之道"."王道"一词,最早出自孟子的学说.王道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最高境界,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相似文献   

12.
明代周臣是一位善画山水人物的著名画家,但是他的成就总是不如他的学生唐伯虎。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看来读书对绘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新闻写作来说,也是如此。在目前的记者队伍中,缺少书卷气甚至不读书的并非个别人。有些记者很少跨进书店大门,很少能够坐下来读一些书,这固然同工作繁忙有关,但毋庸讳言,  相似文献   

13.
黄伟 《大观周刊》2012,(52):150-151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而又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14.
陈德艳 《兰台世界》2017,(10):92-94
贾谊八年的太子教育生涯,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早期教育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他提出"太子之善,在于谕教与选左右",一方面强调个体开端教育的重要性,需进行胎教;另一方面重视环境的作用,提出从配偶对象的选择,到个体出生之后,老师和周围人的选择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品行,以为幼儿提供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汇报》1984年9月17日登载闻纪之的文章《对<义利之辨>的思考》,认为孟子并非不言利的代表人物。文章说: 孟子,历来被视作崇尚义而不言利的代表人物。确实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是说过:“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他还那样起劲地“辟杨墨”,从墨翟的“兼相  相似文献   

16.
一则古代故事说:从前有个叫柳开的人,应举时,将千轴文章载以独轮车,投给考官。他想,就凭文章数量之多,也得把别人吓得却步!与此同时,有个叫张景的人,也来应举,他文章不多,一书而已。考官看过他们的文章后,对张景之文大加赞赏,选为优等;而对柳开的文章却频频摇头。因而人们说:“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相似文献   

17.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说的“气”,既是一种精神状态,又是一种思维的特征。在面对纷繁世界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以一种物我两忘、荣辱皆抛的思维姿态,凭临于万物之上,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积极的思维,我认为就是记者很需要的那种“浩然之思”。 我们并不赞成“记者是无冕之王”这个说法。记者出自于民,服务于民,何来“王气”?但是,借这个说法,有一点可以开启我们心智,在思维的领域里,记者倒应该有一点“王者之气”,就是摆脱各种思维羁绊,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为什么有的记者总是写不出有灵气…  相似文献   

18.
彭秀芳 《大观周刊》2011,(37):216-21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以情感教育所特有的魅力,成为科学教育之入门和开发科技创造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成为道德教育之艺术化形态和孕育美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和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中产生。”哥白尼对天文学的不懈追求,自己说是源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涨和鼓舞”。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就是说追求真理,学习知识,钻研学问都需要情感。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语文教学就是情感教育,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9.
王鹏 《大观周刊》2012,(31):14-14
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由孔予开创的儒家思想,贯穿了其后整个中国历史,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人们尊称为“孔子之后第一人”的孟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不仅在于将之更加系统化,还在于其独特的思想创建。孟子思想深博似海,涉及政治、哲学、教育和文艺思想等几个方面,即使单从哲学展开也难以有限篇幅将其完整还原,因此.本篇试从美学角度解读孟子思想,希望能为研究孟子尽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输出一杯水,先得积蓄一桶水。教育者自己先要受教育。鲁迅和别人通信时,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一个作者‘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的,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要不然,输出多而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