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会产生一系列心理矛盾,其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是该过程基本的心理矛盾。各种矛盾的运动和发展都是有其规律可循的。不论是在教育者、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发展方面,还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互动的过程中,都有众多的心理规律。其基本心理规律可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一般而论,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课题,并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高效地实现教育目的,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从中受益,是一个重要问题。这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者从根本上摆正教育双方的位置,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充分关注,包括接受者心理的时间迁移性、地域差异性和现实性特性。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打破受教育者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所存在的种种障碍,从而有效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互动的活动。教育者要想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必须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包括了解学生的生活、心理状况,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日常生活需要和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有效地调节教育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心理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心理教育可以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来帮助人们消除人们的不良心理,提高心理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心理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先行后知"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青睐。心理拓展训练价值作为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理论中的基本命题,直接关系到其存在的正当性问题,也是关系到从心理拓训练理论过渡到实践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鉴于此,本研究以"价值教育"为导向,以"体验式教育"为理论支撑,对心理拓展训练价值进行了总结与探索性研究,认为心理拓展训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激发受教育者潜能,改善受教育者心智模式以及凝聚受教育者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校心理教育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学校心理教育系统的构建新疆师范大学孟凡丽心理教育(也称心理辅导)是按一定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构建现代学校心理教育系统,是实施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乃至全面素质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心理教育的...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一定的环境为背景展开的。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因素对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环节的平台,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内化效果。其中,情绪、情感因素对提高内化效果尤为重要,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起着积极或是消极作用。教育者要结合受教育者的情绪状态、情感体验,适时适宜地开展教育工作,使受教育者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分发挥积极情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催化剂”作用,实现教育内容的内化。  相似文献   

11.
张伟 《中学教育》2002,(1):32-34
心理暗示是在受教育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 ,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气氛等有利条件 ,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教育者的潜意识 ,从而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利用暗示手段 ,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态度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 ,以达到高速、高质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在 60年代中期曾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方式。然而 ,我们的现代课  相似文献   

12.
齐秀珍 《教书育人》2011,(33):68-69
一环境育人的教育心理学效应从人的心理状态看,无意识的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环境设置教育是一种无意识教育,即是不被受教育者察觉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受教育者在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给教育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里的灵魂就是指心理。如果教育者的行为符合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的水平特点,就会促进教学;反之阻碍教学。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完善教学过程,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师角色与学生心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从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中介三个维度探索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途径,同时探讨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具体措施,为高校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与新视角。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体现的是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尊重,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当前心理问题多发多态的必然选择,它在本质上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其心理机制的过程一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二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三是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7.
“难忘教育”既不是指教育的内容,也不是指教育的模式,而是专指教育的特质,简单地说就是教育的色彩,教育的力度,教育的影响。它是格外注重受教育者的感受和体验,同时致力于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活动,由情感在一定情境中的激活和升华,来使知识的认知落实到受教育者的心理结构中,同时使教育的行为规范到学生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文化心理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应充分发挥文化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教育对接的对接点,可以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人的心理既有普遍的一方面,也有特殊的一方面。研究个体心理可以揭示人的心理规律。然而,个体心理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心理特征和个体心理倾向两方面。个体心理差异的存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重视个体心理差异,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准确把握个体心理特点,掌握受教育者的个性,从而塑造其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0.
校风是一所学校独特个性的集中反映.作为学校的一种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校风通过人的心理机制的中介作用,对受教育者产生巨大的无意识影响,并内化为个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习惯.正确处理好校风建设与其他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教育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