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吴小勉 《今传媒》2014,(1):103-104
“博客”、“微博”等新媒体互动平台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交流和自我表达的可能,这种普遍参与的多元化意识形态正是“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生活的真实体现。面对“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和现代化高科技的碰撞,当代媒体人应当反思新媒体的设计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媒体时代,使得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和要求发生重要变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新媒体视域下,必然要引起意识形态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创新性,探索新媒体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全程实施保障,以理论阵地建设为主体,以融合宣传阵地建设为两翼,以党员队伍、学工队伍、工会组织、学生导师队伍全员为四轮驱动主导的"一体两翼,四轮驱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切实做好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3.
程英 《今传媒》2017,25(10)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领域,当下多样价值与社会思潮的并存,"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信息海量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低效,传播环境的变化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冲击,加强与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领导高校的必然要求,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选择,关系当代青年健全人格的塑造与成长成才.要通过强化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占领网络新媒体主战场;转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注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以文化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等路径进一步加强与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4.
陈琛 《今传媒》2020,29(3):19-20
在政务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对"淘宝体"话语和"官方体"话语的争议。本文基于框架理论视阈,探讨了政务新媒体传播内容问题,从积极意义上阐释了现阶段政务新媒体传播内容对公众与社会的影响,认为政务新媒体传播有助于政府与公众关系优化,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健 《新闻记者》2012,(3):84-88
2011年中国传播学论坛暨"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与会者就"新媒体与中国新闻传媒业重构"、"互联网与大众政治"、"新媒体与未来社会"、"21世纪健康传播与公共健康"等问题展开研讨,并从不同角度对当下的新媒体传播进行了独到而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优化、完善、创新、深化的过程。新媒体时代下,应共享新媒体信息资源,借鉴新媒体优势,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深入传播。作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主体,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阻力,本文对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拓宽传播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的较量是一场更高层次的战争,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依旧复杂的现实。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种思潮在互联网上激战,新媒体越来越受到敌对势力的青睐,日益成为"西化""分化"和外来势力渗透的重要战场,文化产品入侵的重要工具。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着严峻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能力面临着日渐式微的现状,如何巩固和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芝兰 《新闻战线》2015,(3):163-164
本文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促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意识形态工作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现如今,多元文化、多样思想、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意识形态领域受到冲击。自媒体时代,舆论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场地。自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电视广告的社会文本解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电视广告是当代最活跃的消费文本之一。电视广告的符号特征和意义 ,它对以往广告模式的突破和反叛 ,它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地位等 ,都显示出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研究的理论视角———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内容和特点作了简要的回顾 ,指出了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于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作为视像文化主体存在的电视广告以及电视广告的后现代符号系统 ,指出意识形态是一种混杂了电视广告不同表现形式的一种叙述模式 ,并且阐述了这种叙述模式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是一种媒介终端,是一种传媒的新功能,因其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趋势与其衍生的大众文化相依相存,网络价值观与大众文化逐渐形成社会号召,其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又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本质有一定联系,既而,笔者想通过新媒体的日异月新来看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发展中的新趋势和深层联系,立足在分析门户网络剧,通过网剧视点来理解新媒体环境的跨媒介理念,更好的汲取大众文化之精华,以此得到一些新观念和新趋势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体育新闻向来给人专业、略显无趣的印象,很难吸引不关注体育的受众。将后现代主义运用到体育新闻中,可以扩大受众群体、提高新闻到达率、影响人们的体育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可以了解后现代主义对体育新闻的消极影响,对过度娱乐化和信息碎片化等情况给予重视并进行调整,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新媒体时代的后现代主义在体育新闻中的影响有实用意义。本文梳理了知网中关于“新媒体时代的后现代主义在体育新闻中的影响”相关文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焦点以及发展动态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2.
周葆华  陈振华 《新闻界》2013,(14):55-61
本文通过在上海进行的问卷调查,首次在经验层面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形成了有关"新媒体事件"的集体记忆;"新媒体事件"集体记忆的深刻程度与记忆普遍程度总体正相关,并受到事件重要性和自身卷入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所记忆的"新媒体事件"的发生时间覆盖不同年份,但具有明显的"最近效应";大学生群体记忆深刻的"新媒体事件"主要以"道德隐私"和"公权滥用"两种类型为主。本文还对"新媒体事件"集体记忆的建构性与群体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几乎覆盖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但是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人们越过了安全的界线,它也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灾害。如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了途径与平台,但是网络也成为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新场所,威胁着国家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因此结合目前新媒体时代网络发展的现状,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传播偏向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影响,运用西方传播学理论,从媒介方式与思想的时空特点、媒介事件与传播策略及其功能反转等角度讨论了当代大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缺乏深度思考"和"快闪"的当代大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新媒体传播技术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作为Web3.0时代的主要传播载体,承载着强化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任.但同时,新媒体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时也面临着传统传播方式效果弱化、西方文化冲击等多种困境,由此重点要强化新媒体时代的媒体优势以及科技发展,以蕴含更大发展潜力和接受性更强的公益广告形式,拓宽传播途径,扩大传播主体,实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更好传播...  相似文献   

16.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织就起全新的传播环境。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主体的传统媒体日益被新媒体所取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之间具有的耦合性,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新的机遇。在传播途径更为多样;传播手段更为灵活;传播内容更为丰富的情况下,高校掌握运用技术的不到位、不充分;新媒体自身存在的弊端以及全球化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恶意渗透都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产生了消极影响。只有立足高校,分析现状问题,制定计划并提出对策,才能促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更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游荡者"是本雅明笔下的一个具有现代性的文化现象,游荡者在都市中游荡闲逛,从而体验现代都市带来的短暂、瞬间的震惊和惊奇体验。随着技术的进步,拱廊的消失,现代商品社会的发展,游荡者在当代社会披上了新的外衣,以阅听人的身份重新回归日常生活。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当代阅听人经验和感受世界的方式。本文通过对"游荡者"这一文化现象在不同阶段的的表现,去探讨现代阅听人游荡世界的方式,新媒体的"使用者"的特征,从而透过"游荡者"去窥视新媒体时代"使用者"的日常经验。  相似文献   

18.
葛舸 《视听》2016,(12):154-155
在当代新媒体生态下,我国先锋戏剧积极采用了很多新媒体的技术手段作为表现方式,然而往往在获取新的表现力的同时,因追求奇观化、商业化,呈现出一种有悖"人学"的趋向。本文从先锋戏剧文本的处境、新媒体运用及受众的接受程度三方面,探讨新媒体生态下我国先锋戏剧传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路可如 《今传媒》2022,30(1):65-68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学术期刊作为传播重要学术思想和成果的平台,在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加强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不可小觑。通过探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对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学术期刊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隐患,并从强化导向意识,凸显主流思想内核;规范编辑从业资格管理,提升责任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落实意识形态安全制度等方面提出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安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视微博的主要功能和鲜明特征是探讨微博时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前提。微博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厘清微博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利弊影响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对微博时代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