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近代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近代出版业在自身结构转型的同时,又与都市进行着互动并起着整合作用,随着上海的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形成,出版业与都市的互动及其整合作用愈加彰显。本文通过对都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近代上海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作用进行分析,阐明出版业与都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史视野下的评弹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弹是一种流行于江浙一带由评话和弹词结合而成的曲艺。从社会史的视野看,评弹生长于苏州,与传统时代的江南社会生活密切关联。晚清以后上海开埠,评弹逐渐进入上海,伴随着上海城市的转型,评弹也开始了其近代转型,由古代评弹向近代都市评弹转变。从苏州到上海,评弹的演出空间在江南的内部发生了迁移,这种迁移是有深刻意义的,它是近世江南社会变迁在文化上的反映和结果,成为传统文化向近代都市文化转换的见证。  相似文献   

3.
现代上海都市文化市场体制的形成使海派作家的社会角度,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并使其小说具有明显的商业化写作特征。  相似文献   

4.
上海、纽约都是国际化大都市,白玉兰、大苹果分别成为两个都市的象征物。上海、纽约都是移民城市、经济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有着类似的文化特性:开放性、包容性、竞争性、创新性。20世纪下半叶上海发展的停滞、纽约发展的飞速,形成了这两个都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距离,也形成了文化的落差。从纽约中央公园与上海人民公园的比较中,见出都市文化空间建设的不同;从都市节庆文化的比较,发现两个都市文化之异;从文化体制、文化管理的比较,见出两个都市的差距。在都市文化比较中取长补短,可以推进上海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都市文化心理对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发展以及文化进步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及影响,而文学创作能够很好地反映并体现出这些作用及影响,因此,该文以文学为考察对象并认为都市文化心理的日趋形成主要体现在四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之中。因为在创作思想、创作心态上这种都市文化因素已经溶入到文学创作的思想观念及美学追求方面,而且能够体现出某种相对的稳定性和和谐性,反过来说,这种和谐的稳定性表现出就是特定时代背景之下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标志性说明。  相似文献   

6.
现代上海都市文化市场体制的形成使海派作家的社会角色、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并使其小说具有明显的商业化写作特征  相似文献   

7.
编辑是构成文学体制的重要因要素之一。从近代到"五四",由于社会的商业化程度不高,编辑有较多施展个性的空间,所编刊物多为同人和学院性质,到了1930年代,由于全国报刊十之八九集中于上海,文化的发展因为商业的影响,被纳入消费领域。出版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报刊的发行与经济利益的联系更为密切,更加商业化。这一时期的编辑行为较之1920年代体现出更多的市场意识及职业意识。1930年代的编辑出版行为,为1930年代文学的生长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促进了文学多元共生繁荣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都市法治化与法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表明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了法治化道路。国家的法治化离不开省、市、县、乡等区域的法治化,都市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法治化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力量,它始终离不开都市法治文化的支撑和推动。从对上海市民的调查中可以看到,都市法治文化开始萌生但尚未形成。因此,面对都市法治化的目标,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去主动培育和建设都市法治文化,使其成为引领都市发展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9.
以1947年创刊的《电影杂志》为切入点,透视其编辑理念的特色,认为《电影杂志》编辑出版的良好表现得益于特定的都市时代前提;其成功之处在于编辑者卢莳白主导下杂志所确立的正确的编辑理念,如"内行办刊"、坚定办刊宗旨、讲求编辑职业素养等。在此前提下,从服务都市社会需要以求生存、发展的角度考虑,认为《电影杂志》在近代上海都市文化建构中发挥了积极意义,一方面,着力建构了近代上海都市文化的摩登形象;另一方面,积极宣扬了一种现代美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追求,有别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是一种建构近代都市文化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上海、首尔都市文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影视文化、流行文化、都市空间、上海文化、文学中的上海与首尔等方面展开研讨,对于梳理上海与首尔文化交流的历史,关注两个都市文化交往的现实,总结都市文化发展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继承与汲取优秀文化传统与经验,发展中韩两国、上海与首尔学者之间的友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