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表面肌电图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文章测定了山西省12名射箭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时6块肌肉的肌电信号,并与国家队队员肌电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和探索山西省射箭运动员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优秀攀岩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优秀攀岩运动员左右肘肘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析攀岩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运动训练科学选材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优秀攀岩运动员屈伸峰力矩(PT)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屈伸峰力矩屈肌大于肘伸肌;最大功率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左右侧做功无明显差异,表明两侧肌力平衡;屈或伸的向心/离心(ECC/CON)随给定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屈肌的向心/离心(ECC/CON)比值小于1.0。  相似文献   

3.
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表面肌电信号是皮肤表面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 ,其时频特征及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对该系统活动水平和状态有敏感依赖性 ,故可作为神经肌肉功能评价的有效方法。本文着重就肌电信号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现状进行简要回顾并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表面肌电的处理方法及在体育科研中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测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学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应用较晚,主要用于对肌肉力量和肌肉疲劳的诊断上,并逐步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为运动技术服务的实践研究。本文试图对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方法及其在体育中应用前景作个回顾。  相似文献   

5.
表面肌电的处理方法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验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学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应用较晚,主要用于对肌肉力量和肌肉疲劳的诊断上,并逐步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为运动技术服务的实践研究。对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方法及其在体育中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表面肌电的信号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其信号的检测分析在临床诊断、康复医学及运动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表面肌电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及其在国内外体育科研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10s全力蹬踏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股直肌sEMG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信号指标探索全力蹬踏功率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股直肌神经肌肉活动特征.方法:以8名专业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以自身体重8%的负荷全力蹬踏功率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利用时域分析、小波包分析、非线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记录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分析,提取RMS、MNF、10~50 Hz频段能量、C(n)指标,通过观察不同运动阶段内各分析指标的变化规律,探索股直肌神经肌肉活动特征.结果:RMS 和C(n)表现出随运动时间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10~50 Hz频段能量在蹬踏启动后快速衰减,之后保持稳定.MNF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变化不大.结论:10~50 Hz频段内的能量随肌肉力量的减小而递减;神经系统对股直肌支配的紧张度降低、股直肌收缩和舒张的转换节奏加快等原因引起c(n)在开始阶段增加,而其之后的下降可能与肌肉内ATP、CP耗尽引起的肌肉疲劳有关;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温度的变化、肌肉深部和浅部运动单位募集数量变化、肌肉力量和肌肉硬度的变化是RMS产生变化的原因;整个过程中MNF在不同阶段内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运动过程中影响MNF不同因素的作用相互抵消有关.  相似文献   

8.
八道肌电遥测仪是测量记录运动员在相距50—100米远处各种运动状态下八块肌肉电信号的仪器。通过肌电遥测仪所测得的肌电信号可以进行分析了解:  相似文献   

9.
钟齐鑫  邓菊会 《新体育》2023,(24):17-20
本研究将国际攀联2022-2023年世界杯比赛的决赛作为分析样本,对13场速度攀岩决赛运动员的失误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高水平男子速度攀岩运动员决赛的失误率显著高于女子运动员;(2)高水平女子速度攀岩滑脚的失误率显著高于男运动员;(3)男运动员的抢跑率、脱手率显著高于女运动员;(4)高水平运动员的下肢失误率显著高于上肢失误率,下肢左右侧肢体的失误率没有显著性差异;(5)高水平速度攀岩运动员的手点失误位置较为分散,脚点失误位置集中;(6)高水平运动员失误后的胜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集20个对象在进行手间距在40cm、60cm和80cm引体向上运动下的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三角肌表面肌电信号,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处理与分析,比较三种不同手间距下的三块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差异。双手的间距逐渐增加,所进行的引体向上对肱三头肌的刺激强度也随之增大。在手间距80cm进行引体向上时的肱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最强。手间距越大的反握引体向上对肱三头肌刺激最大。  相似文献   

11.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测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肉疲劳产生过程中,肌电图的振幅和频谱指标均会产生相应变化,肌肉疲劳通常是指肌肉运动系统最大做功能力或最大收缩能力暂时下降。SEMG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表面肌电信号分析评价肌肉疲劳的有效性和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和分析应用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指标评价肌肉疲劳的有效性和敏感性,方法:选取健康无专业运动男、女大学生各10名,进行3个膝关节角度(90°、60°和30°)×3个运动负荷(40%MVC、60%MVC和80% MVC)共9次静力性等长疲劳实验,同步记录sEMG信号并进行线性和非线性信号处理.结果:sEMG信号分析指标表现出单调性变化,且采样序列线性拟合具有显著性.膝关节角度、运动负荷和性别对各指标的变化率有显著影响.结论:应用非线性分析指标评价肌肉疲劳具有很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疲劳的肌电图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简述了不同运动、不同受试者和在低氧环境等条件下运动性疲劳肌电图的特征,讨论了疲劳肌电图改变与肌肉代谢的关系及肌电信号改变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竞技攀岩作为新晋奥运项目,探究其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为我国竞技攀岩的发展提供借鉴、指导及理论缘由。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逻辑分析方法,探讨了竞技攀岩的概念,分析了竞技攀岩诞生的装备和技术基础、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竞技攀岩是攀岩运动中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特征的部分,是攀岩运动"竞技体育化"的结果;器械装备升级提供的技术基础和战后复兴的历史背景,共同促成了竞技攀岩在苏联的诞生;竞技攀岩的演变经历了苏联时期的普及化与国际化尝试、UIAA主导的竞技攀岩国际管理体系与赛事体系建设、IFSC引领的奥运发展新时期三个阶段;竞技攀岩的后奥运时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5.
竞技攀岩作为新晋奥运项目,探究其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为我国竞技攀岩的发展提供借鉴、指导及理论缘由。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逻辑分析方法,探讨了竞技攀岩的概念,分析了竞技攀岩诞生的装备和技术基础、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竞技攀岩是攀岩运动中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特征的部分,是攀岩运动"竞技体育化"的结果;器械装备升级提供的技术基础和战后复兴的历史背景,共同促成了竞技攀岩在苏联的诞生;竞技攀岩的演变经历了苏联时期的普及化与国际化尝试、UIAA主导的竞技攀岩国际管理体系与赛事体系建设、IFSC引领的奥运发展新时期三个阶段;竞技攀岩的后奥运时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6.
表面肌电图也称动态肌电图和运动肌电图,是用表面电极采集肌肉活动产生的电活动的图形。目前,表面肌电图应用已经深入临床康复、运动医学、生物工程和体育等诸多领域。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表面肌电图主要用于肌肉力量评定、肌肉疲劳的诊断和神经肌肉功能的评价上,用于运动技术服务,指导运动训练,防止运动损伤。本文对表面肌电图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非线性信号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王健  方红光  杨红春 《体育科学》2005,25(5):39-43,64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强度等长运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s EMG非线性信号变化特征及其与肌肉运动耐力的关系。10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本次实验。采用4 0 %、6 0 %和80 %MVC强度的等长运动试验诱发肱二头肌疲劳,同步采集该肌肉s EMG信号并进行非线性C(n)和% DET和线性MPF分析。研究发现1)肌肉疲劳过程中s EMG信号的MPF和C(n)呈单调递减型变化,而% DET呈单调递增型变化;2 )不同强度运动负荷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MPF、C(n)和% DET变化率具有明显的运动强度依赖性并与肌肉耐力运动成绩高度相关;3)以% DET变化率反映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敏感度明显高于MPF和C(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