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战争是自有人类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战争文学是中外文学史上特殊的一页,在战争主题的言说上.“人性”、“和平”、“启蒙”,乃是战争文学的重要母题,以此为内核而构成的和平文化及其思想指向,亦是战争文学的价值蕴含与灵魂所在。故,战争文本承栽着“民族历史”与“文化记忆”,而战争文学对于“人性”有着立体的透视与深度刻写,战争主题则内含着“和平”的诉求与“启蒙”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学术支撑,在世界战争文学的背案上,对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展开理性透视与学理分析,在全面论述战争文学价值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辨证关系,阐释了战争文学内蕴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护国战争”的爆发与“护国战争”的领导权问题“护国战争”是谁发动的呢?对这个问题,长时期以来,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和别有用心的分子制造了许多混乱。还在“护国战争”结束以后不久,梁启超即发表了《国体战争躬历谈》、《护国之役回顾谈》等文,吹嘘“护国战争”是由蔡锷发动的(蔡受梁的指挥,也就是说,梁策划,蔡发动)。梁启超甚至说:“纪念护国起义,还有什么纪念呢?……若  相似文献   

3.
龙国华 《文教资料》2010,(30):89-91
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强大的国力和后勤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在当时战争频繁和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条件下,为保持强大的军力以保证战争的胜利,又不超过国家经济的承受能力,先秦兵家对战争与国家经济的关系给予了很.高的关注。他们针对“日费千金”的战争消耗,提出了“因粮于敌”的后勤策略和“耕战合一”的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4.
《集结号》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可战争只作为了一个背景出现,弱化消解了战争中“敌我”、“胜利”、“正义”的概念。反叛正统观念,以战争为题材却消解了战争的原有的意义和价值,这是这部影片后现代意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战争大概是文化传播最激烈的形式,尽管原始战争首先是为了生产资源或劳动力掠夺而进行的生存竞争,未必意识到战争的文化价值,但是原始战争客观上体现了刺激性动力。原始族群为了生存可能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战争,也可能因夺取族群的领导地位而发生战争,或因为繁殖需要而争夺女人的战争,千百年来大大小小的战争何止上亿万次,虽然与现代概念的“战争”相比也许根衣算不上是战争,但正是这些个“战争”通过既残酷又独特的方式,创造了“华夏”本身和“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6.
战争与人类历史如影随形,或者说,战争是人类文明无法摆脱的梦魇。所以,有关战争的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新课程还设有专门的选修模块“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说,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时期,黄陂作为中共宁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在前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分别成为反“围剿”战争的大本营、指挥部、主战场。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在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发布大量的命令、通令,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黄陂是前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军队院校办学目标,需要认真思考三个“什么样”的问题:一是新时代的“战”是什么样的战?分析梳理了新时代“战”的特征,即科技发展正在推动战争形态向自主、分布、多域、智能演进;二是为“战”要育什么样的人?围绕未来“战”的样式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建立为战育人是学校使命责任的历史观,树立战争是复杂巨系统的信息哲学观,培育应对新高端战争的科学思维;三是教员需要增强什么样的能力?给教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我们教员研究战争、研究“为战育人”,升级战争思维理念,创新战争研究思路和战争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9.
战争的起源问题即是战争“何时发生”这个“时间问题”,战争的根源问题则是战争“为什么发生”这个“原因问题”。普遍意义上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而不是阶级社会,这既符合马恩的经典论述,也与史实相吻;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是超越社会形态、超越时空的战争的共同根源;依据社会形态演进的纵向层次分析和战争根源内容的横向层次分析,参照经济发展史,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在“穷人对富人”和富人对穷人”之间经历了四次大的转换。然而,战争并不是经济利益冲突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人类明的进步,和平解决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因此,人类战争的演变不会出现第五次大转换。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史诗风范的长篇小说,《战争风云》与《战争与回忆》充满了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人道主义精神的同情重点是“二战”中受害最重的犹太民族。本文将这同情归纳为“犹太同情”。因为重视了人物命运的展示及人物精神的开掘,所以作品的人道主义同情不再是廉价的叹息。因而,“反对战争”与“肯定人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知"是"兵圣"孙武子《孙子兵法》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概念,贯穿《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即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之"知"。《水浒传》将兵书战策中深奥的作战原则、方法,形象生动地写进了一幕幕精美绝伦的斗智斗勇画面,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军事作战的诸多规律。那一连串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战役,具体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以脍炙人口的"三打祝家庄"为例,解读梁山好汉三次攻打祝家庄的得失成败中所蕴藏的孙武子之"知"的精妙内涵。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非常重视学习研究《孙子兵法》,早年求学时对《孙子兵法》就有所接触,延安时期做过精深研究,晚年依然格外垂青。《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观点深受毛泽东赞赏。重视学习运用兵书又不依靠兵书打仗,是毛泽东对待《孙子兵法》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19路军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铁军——国民革命军第4军,曾立下不少战功,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然而在福建事变中,19路军完全丧失其以往的战斗作风,被蒋军迅速击溃,遑论铁军风格,就是象样的仗也没打几次。  相似文献   

14.
学界关于《水浒传》中"宋江征方腊"的历史史实问题争议颇大,不少专家学者也对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证。根据历史记载,可推断《水浒传》中的"宋江征方腊"实乃虚构。但不排除《水浒传》作者在编撰"征方腊"细节之时,以历史事件为框架,参照了朱元璋征张士诚的某些历史史实。《水浒传》中"征方腊"的某些细节也与历史中的朱元璋征张士诚非常相似,从某一方面支撑了这种设想。  相似文献   

15.
北伐京师为孙中山一生之追求。1928年前的民国战争史其实就是北伐战争史,武昌起义之后北伐战争就已开始。辛亥革命的主要战役,除武汉保卫战,光复南京战役外,就是由皖北地区、鄂豫边界地区、陕豫边界地区,山西地区、胶东地区组成的北伐战役,这些战役为以后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非常重视学习研究《孙子兵法》,早年求学时对《孙子兵法》就有所接触,延安时期做过精深研究,晚年依然格外垂青。《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观点深受毛泽东赞赏。重视学习运用兵书又不依靠兵书打仗,是毛泽东对待《孙子兵法》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7.
《狼图腾》是一部融合了历史学、军事学、人类学、哲学等多领域,以狼为叙事主体的文学著作。全书以三次大型的关于狼的战争以及主人公与一只小狼朝夕相处的故事为叙事主线,用极富张力的语言,彰显狼身上的种种特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狼的重新思考。本文对《狼图腾》中的“狼性”从精神生态的角度进行了新的诠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局。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春秋》所载的483次战争、450次朝聘会盟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特别是春秋时期在战略布局上的三次大的转变及由此划分的四个战略时期,揭示了春秋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在宏大历史书写下,历史剧《屈原》的"细部"发掘以及相关史料的甄别与考辨工作还十分匮乏。《屈原》的主题并非不证自明,而是"联想多于影射",容纳着可供多元阐释的空间。在历史重述中,《屈原》的主题被日益简化,在彰显鲜明斗争性的同时,也遮蔽了特殊历史语境下历史剧创作的隐晦性与策略性,《屈原》蕴藉深意的政治主题,正是在国共双方的博弈中得以最终凸显。  相似文献   

20.
"马日事变"后,茶陵籍革命者积极筹建游击队。1927年8月,茶陵游击队正式成立。活跃边界的茶陵游击队成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一支重要的地方武装。1930年10月,茶陵游击队并入到湘东独立师,开始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