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李叶 《现代教学》2010,(11):62-62
数学解题思维定势是指解题者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解数学问题的实质决定了解题过程,这也是思维定势不断作用的过程。因此,数学解题思维定势广泛存在于学生的解题中。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引导学生重视数学思想,掌握思维方法、善用关键数式,推敲解题策略、善编善变,促进灵活多变、善于换位思考,突破思维定势等有效策略,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推敲解题策略、解题灵活多变、突破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开发数学睿智。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势是学生数学解题的主要障碍之一。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心理规律为依据,通过正确引导,克服思维定势在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金花 《中学理科》2006,(11):82-82
思维定势是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用思维定势解决问题,使学生墨守成规,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丰富的典型题型,不能做到“见多识广”,故对似曾相识的问题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导致解题错误;二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不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错误的判断.在高三生物复习中,习题练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题海战”成了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机械的“思维定势”悄悄地左右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思维定势就成了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5.
思维定势 ,指思考问题时的一种思维惯性和固定想法 .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的一面 ,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 ,学生往往借凭以往的经验、题型模式及解题习惯 ,而不认真分析新问题的物理背景 ,以致错解 :或因思维定势的影响 ,使思维受到条件的限制而形成思维定势障碍 ,以致难解 .本文就此谈谈解答物理习题中克服思维定势负效应的一些方法 .1.比较、鉴别的方法比较、鉴别应用于物理解题中 ,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综合性 ,避免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教条主义的错误 ,以增强思维的辨析显微能力 .一些问题错解的产生 ,是由于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6.
思维定势,指思考同题时的一种思维惯性和固定想法.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的一面.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借凭以往的经验、题型模式及解题习惯.而不认真分析新问题的物理背景,以致错解:或因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思维受到条件的限制而形成思维定势障碍,以致难解.本就此谈谈解答物理习题中克服思维定势负效应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思维定势就是过去的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它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来解题,但有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妨碍思路的打开.那么,如何突破思维定势的负效应,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笔者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一、渗透数学思想,突破思维定势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教材中数学内容的安排是螺旋上升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选取教学实际中反映出来的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解法案例,进行分析对比,以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一、运用逆向思维简化计算注重逆向思维的培养,可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促进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一些正面求解有困难的问题,反其道而行之,可大大地减少计算量和解题的时间,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玻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习题教学是数学工作者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与主要内容.在习题解决过程中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会抑制解题思路,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构建网络体系、加强变式训练、培养求异思维和注重解后反思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的正效应,注意思维定势负效应的校正.  相似文献   

10.
<正> 解题思维定势具体地说是指已习得的知识而造成对当前学习活动的倾向性,它使学生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题。情境不变,定势能使学生提高解题速度;一旦情境发生变化,思维定势不仅会阻碍学生采用新方法解题,还会大大影响解题的准确性,不利于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后者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