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在分析这篇讲话的写作背景和理论贡献的基础上,论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主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一些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原则、方针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在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两类性质不同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之道,为当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在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两类性质不同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之道,为当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重要性,正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积极主动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5.
50年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毛泽东同志经过深入调查和反复思考,合乎逻辑地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变革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并向利益矛盾集中,成为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当前的人民内部矛盾,探索解决矛盾的新途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为解决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世纪性难题而撰写的伟大著作,其重大贡献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确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导方针和主要方法。但是,该文也存在理论阐述的不成熟和实践中贯彻理论出现决策失误等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新目标新原则和新要求.在现阶段,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机制建设,建立一个各地区以及各相关部门之间分工负责、协同解决社会纠纷的政府工作体制,形成一整套处理社会矛盾的体系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提出了构建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以及措施。这些理论观点对于当前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由此必然引发许多新的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干部和群众的矛盾———它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矛盾;干群矛盾制约着人民内部其他矛盾的解决,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干群矛盾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新的特点。我们要正确分析干群矛盾这个主题,不断予以解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江泽民两代领导人联系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调整和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进行了思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实现社会公正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我国在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现实国情,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实现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并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实现共产主义道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到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消费理念等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加快步伐,这样才能有效缓解社会主义价值观矛盾。本文主要探讨和谐视阈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国化的必然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阐述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勾画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内各要素的辩证关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程。胡锦涛同志从六个方面归纳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出了新诠释。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至2020年要达到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理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目标方向,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目标与理想方向”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就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而言,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为了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言,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都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最终目标的思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未来和谐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探讨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探求、奠基和创新发展,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我国已具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基础和有利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重要地位,采取有效对策,积极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9.
和谐与冲突是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和谐是矛盾演进过程中的一种制衡态。社会是矛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势力主导的社会矛盾制衡态。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层与成员构成结构,形成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政治、社会治理结构是实现社会矛盾制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准确把握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存在的总根源及其本质。在全面推进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以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