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西汉时期的河间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以整理天下文献古籍为己任,形成了以其为首的河间学术中心,对中国儒学的传承发展、封建社会的教育以及沧州地域历史文化的积淀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黄庚 《文教资料》2014,(15):58-59
中国古典文献典籍中常常出现“河间”、“河间献王”等字眼,并且它们都与文化相关。经考证,河间地区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是在汉代,在从唐以前的典籍中有关河间地区文化的史料的整理中发现,此地区文化的发展有赖于三个重要方面,即河间王的重视、中央统治者的重视及人才的辈出。这一论题的研究整合了有关河间地区文化的资料,论述了文化发展繁荣的原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毛诗"主人毛苌籍贯之争,近年来引起广大学者关注,由于众说纷纭,时人难辨真伪,河间、献县、饶阳"3地"之争引据各有出处,但均缺乏强证。笔者以为,考证毛籍应从河间、献县、饶阳3地历史沿革入手,是为"赵人说"。从毛苌与河间王刘德的关系不难得出毛生活的确切年代;河间毛苌墓系毛"衣冠家",毛氏后人尊河间三十里铺为故里与毛苌在此讲学有关,非毛苌出生地;认为毛苌是今献县人未免牵强,献县是"毛诗"的传播地,亦非毛苌出生地。毛苌故里就是原名"诗经村"的今河北省饶阳县师钦村,毛苌出生地在今饶阳,也符合"赵人说"的历史地理状况。  相似文献   

4.
“毛诗”主人毛苌籍贯之争,近年来引起广大学关注,由于众说纷纭,时人难辩真伪,河间、献县、饶阳“3地”之争引据各有出处,但均缺乏强证。笔以为,考证毛籍应从河间、献县、饶阳3地历史沿革入手,是为“赵人说”。从毛苌与河间王刘德的关系不难得出毛生活的确切年代;河间毛苌墓系毛“衣冠家”,毛氏后人尊河间三十里铺为故里与毛苌在此讲学有关,非毛苌出生地;认为毛苌是今献县人未免牵强,献县是“毛诗”的传播地,亦非毛苌出生地。毛苌故里就是原名“诗经村”的今河北省饶阳县师钦村,毛苌出生地在今饶阳,也符合“赵人说”的历史地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关于两汉妇女的贞节问题,学术界向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两汉注重妇女贞节,以李甲孚的《中国古代的妇女生活》为代表;另一种认为两汉不注重妇女贞节,以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吴景超的《两汉寡妇再嫁之俗》为代表.考诸两汉史实后发现,二者既有其合理之点,又有其偏颇之处.本文试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6.
西汉前期,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广泛搜集古籍文献,在河间形成了以献王刘德为首的河间儒学中心.刘德作为首倡者,在促进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礼乐文化、藏书文化以及学术思想的传播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上古音研究,一向是详于先秦而略于两汉.刘冠才教授的《两汉韵部与声调研究》和《两汉声母系统研究》,就是为了弥补两汉语音系统研究不足而先后推出的两部新作. 《两汉韵部与声调研究》(巴蜀书社,2007)讨论的主要内容有:1.关于脂微两部在两汉时代的关系(也包括质与物,真与文的关系);2.关于侯部在两汉独立与否的问题;3.关于东冬侵三部在先秦两汉时代的分合;4."风"字读音历史演变;5.关于两汉时代阴阳入三声的对转;6.关于先秦两汉次入韵的问题;7.关于先秦两汉的去声字.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一、选取两汉韵部与声调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出存在分歧双方的各自依据及其学说的优劣得失,以便显示真相.  相似文献   

8.
西汉初年,宫廷雅乐趋于衰微。河间献王刘德大力倡导儒学,推动了河间学术中心的形成。刘德广招贤良搜集先代雅乐,其所集乐律义兼备,盛极一时,史称河间乐。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刘德入朝献乐,河间乐得到中央的认可,达到了其发展的顶峰。河间乐填补了雅乐衰微至乐府兴起之间的空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玉 《沧州师专学报》2005,21(1):15-16,37
通过从传统文化、历史背景、文字训诂、<史记>原著以及颜师古、司马贞注等几方面对西汉历史上第一位河间王刘辟疆的名字进行考证,可以看出在历史著作、地方志中将其写作"刘辟疆"或"刘辟强"是错误的.从尊重历史、尊重古人的角度,应写为"刘辟疆",读"liúbì qìang".  相似文献   

10.
娱乐与教化乃是文学与生俱来的基本功用,两汉文学在统治者的有意为之下形成了赋以说教、诗以娱乐的分流,然而文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两汉文学更多地呈现出来的面貌是:汉赋寓讽反劝,汉诗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的《出师表》以缅怀先主知遇之恩和决心兴汉讨贼的虔诚心态,透辟地论析了三国鼎立的时局,提出了出师伐魏的种种理由,阐明了内心深处对后主不善治国的忧虑,陈述了多年来为复兴汉室辅佐二主所付出的艰辛,表达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毅精神和耿耿忠心。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广开献书之路,并且与儒生共同搜寻和整理天下文献古籍,这对当时河间儒学中心乃至整个儒学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河间献王刘德珍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古籍。这些典籍,前人多有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藏书的条件、特点与作用诸方面,挖掘刘德的藏书思想。  相似文献   

13.
自汉武帝以来 ,汉王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 ,这一政策也就成了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编目的指导思想。刘氏父子在校书编目过程中 ,始终是站在维护汉代刘姓王朝统治政权的立场上 ,自觉地以儒家经典为标准 ,对古代的文化典籍系统地进行分类、校勘和整理的。  相似文献   

14.
“河间”是用河间献王刘德的典故。《河间传》名字实际表示文章是写一位身端行治、明知深察、聪明睿知的名臣被嫉妒者毁灭的悲剧。自然这就是柳宗元的自我哀惋,而非伪作。  相似文献   

15.
辕固生、申公、韩婴、毛公为汉代《齐》、《鲁》、《韩》、《毛》四家《诗》创始人,本文认为:辕固生约生于秦始皇十三年(前234年),卒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享年约95岁左右;申公约生于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卒于元光元年(前134),享年约90岁左右。韩婴、毛公年龄不可确知,约生于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前后,应与辕固生、申公同龄,故毛公为河间献王博士时约70岁左右;韩婴为文帝博士时约40岁左右,为常山王太傅时约80岁左右。  相似文献   

16.
汉初《毛诗》学派的形成 ,除了受先秦儒家诗说的影响外 ,河间地域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毛诗》学由产生、发展到逐渐走向壮大 ,以献王刘德为代表的河间儒学对先秦儒家思想文化给予了较为全面的继承 ,特别是对《毛诗》从文献保存、经典阐释到传播都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实际上 ,献王恪守的“实事求是”、重视礼乐教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毛诗》解诗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汉初,汉高祖刘邦数次想废掉太子刘盈,而想让他的另--JL子赵王如意作为他的继承人,因此出现了一件件惊心动魄的事件。可是刘邦最终放弃了易太子的念头。易太子失败的深层原因是吕后通过家族势力、臣子的力量千方百计地稳固刘盈的太子地位,使事态和政局朝有利于己方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称“小毛公”的儒学大师毛苌,被西汉河间王刘德立为《毛氏诗》博士,所传《毛诗》取代齐鲁韩三家一直流传至今。为纪念毛苌修建的毛公书院,传承儒学,培育人才,从元代到近代几经兴废,为地方教育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司马相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怀有建功报国的伟大志向。在汉武帝通西南夷的历史进程中,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平息了唐蒙事件,稳定了汉在巴蜀的统治,保证了通西南夷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亲自出使西夷,使汉朝与“西南夷”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得以加强,增强了“西南夷”对汉王朝的政治认同,为汉武帝后来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西汉立国初年,积贫积弱,统治者以道家思想为指导,清净无为,与民休息。历经近70年的发展,到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逐步走向繁荣。《淮南子》作为一部旨在提供治国思路的书籍,试图总结西汉初年社会发展的轨迹,运用道家思想理念解决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使它遭受了成书后的冷遇。但武帝末年重归黄老之治的历史证明,《淮南子》的地位及其历史作用依然是值得肯定的。它是西汉大一统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西汉大一统社会巩固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