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绿色作文”概念借用于“绿色食品”,是指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作文教学充满勃勃生机,让学生的情思从笔尖自然流淌。“真”、“实”、“趣”是绿色作文的价值追求,即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绿色作文倡导动态开放的教学系统,努力使课堂成为孩子演绎生命的场所,使作文课堂铺陈生命的绿色。绿色作文教学的策略则是:情趣为先,生活为本,个性表达为的。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文要做到有真情为感,有事可写,就必须以实际生活为素材,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作文没啥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是因为平时生活素材积累太少,一到写作文就是“编”和“抄”。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米下锅”,写自己想写的真人真事,说自己想说的真心话,抒自己想抒的真情实感,在作文课上,我改变了当堂命题的习惯做法,作文的题目、体裁、内容、中心都  相似文献   

3.
杨昶 《现代语文》2006,(7):127-127
新课标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样的要求带来了中考作文命题方向的转变:作文形式出现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选材空间更宽,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也更关注生活,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范围也更广。近年来,话题作文正逐渐取代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中考作文中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更灵活,开放性强,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作文中展现个性。也使学生在作文时减少了审题偏差,避免了作文中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尴尬局面。但中考作文拒绝平庸,我们在写作时切忌千人一面,平铺直叙,作文应是自己独特情感的体现,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在中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4.
中学作文教学应注意做到“两个结合”“作文教学同阅读相结合,学习作文的方法,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作文教学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生活,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孙会莲 《甘肃教育》2008,(12):36-36
绿色乃生命原色。要摒弃矫饰,学会用眼睛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将自己真情实感倾注于字里行间,在写作中历练文笔、提高认识、升华灵魂,这就是“绿色”作文的真谛。“绿色”作文是一种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因此,开发学生的“绿色”潜能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作文评语要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要针对学生作文和思想实际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要在评语中体现人文精神,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此外教师还要严肃认真地书写,用美好的语言和隽秀的文字发挥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绿色作文”的首倡者赵谦翔老师,现任教于著名重点中学北京清华大学附中。十年前,他在吉林毓文中学任教时,就开始尝试配合素质教育来推广“绿色作文”。赵老师在他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饱尝了酸甜苦辣,用他自己的话说,“连自己的夫人都搭进去了”。但他的收获也是巨大的:他的学生写出了十分出彩的绿色文章,并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9.
“活动作文”是以活动为题材的作文,它是小学阶段常用的作文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须从内容入手,要让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生活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材料和真切的体验。而“活动作文”正是促使学生获取丰富材料和真切情感的有效途径。一、随心而为,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在作文教学中,品德提升、个性张扬等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为重要前提的。而活动类作文中,不少教…  相似文献   

10.
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向来是教师和学生都很头疼的事情,教师难教、学生难写,对于刚刚升学进行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写作方面面临一个大的飞跃,这一飞跃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要求一个质的跨越。因而,如何更好地上好作文课,让学生放开手脚,“拯救”自己的作文,就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志会 《现代语文》2008,(8):152-153
高考作文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与创造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情与个性,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多元性和包容性,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革命性创新,体现了高考命题者苦心孤诣的思索与追求。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话题作文既不能“包治百病”,也不能“一统天下”,更不能“唯我独尊”。  相似文献   

12.
一、在作文教学理念上增强“三性” 1.自主性。按照新课程理念,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己的文章自己写,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种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写作方式,真正实践“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张岩  王涛 《辽宁教育》2006,(7):57-58
习作教学的试金石在于学生习作水平的验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习作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称为“生态课堂”,而由此生发的促进学生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我们不妨称它为“绿色作文”。我们追求的“绿色作文教学”在于将学生引入生活,将作文融入生活。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我们注重在“绿色作文”的源泉和基础上下功夫,并突出抓好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闭思明 《中学文科》2007,(11):69-69
“下水作文”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现作文来源于生活的本质。 只要教师肯于关注学生的生活,以“下水作文”的形式应该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体验生活,发掘事情的深刻含义,使学生作文能够并善于抒写“真性情”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写出语句通顺、有条理、有中心的文章的能力。可见,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传统的作文训练总是局限在“出题——指导——草稿——评改”的模式中,学生作文总是在老师指定的圈内挖空心思去想,自然学生的作文内容普遍单一,学生不能写自己想写的事,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被动的、不情愿的成份居多。不难看出这种模式是难以实现《课标》提出的作文能力培训目标的。鉴于此,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由讲练模式的“幕后”走到自主作文的“台前”,作文指导由“限制”变为“放开”。坚持作文自主能力的训练,初步达到了自我训练、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作文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认识别人作文中的错误,可以使自己的作文少出现或不出现这种错误。在实际教学中,我用“三环五步”教学法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英语周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可是,大部分学生存在害怕作文的心理。“言之无物”、“无病呻吟”是学生作文的通病。怎样才能使学生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在教学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想自己愿意想的,说自己愿意说的,写自己会写的,才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后,写作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通过对学生“主题作文”的探究,提出“主题作文”的训练是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儿。实践中,往往是学生泛泛地写作文,教师不厌其烦地批改。然而,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事倍功半。因为教师包办代替改学生的作文,有时会脱离生活实际,越改越偏,甚至违背小作者的意愿,把原文改得面目皆非。此种做法,教师费力不讨好,学生也不领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作文教学中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教师批改为学生自己改。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只批不改,让批语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再加工”的作用,把改的工作留给学生自己,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种做法不仅加强了师生间的双向…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的一贯做法,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往往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去要求学生,动辄“刀削斧砍”,批得“体无完肤”,而留给学生自己修改的余地却很少,使得学生误以为自己只管作文,修改是老师的事情,作文的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助长了部分同学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气,写完之后不再看一看。这样,就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修改能力、写作能力都处于停滞状态。新课程的实施,也为作文教学带来了革新。它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作文的自主地位,鼓励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