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宪政的本质就是有限政府,宪政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二者永存的矛盾说明公民权利将会受到国家权力的侵犯,为此,必须对国家权力进行限制。我国虽然缺乏宪政与人权保障的传统文化资源,但只要我们继承历史传统中一切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的文化精神,必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的宪政话语中,把握宪政本质特征的是西方古典宪政理论。它的核心问题是有限政府,即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它解决了为什么和怎么样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问题。个人权利先于和优于国家权力、人性不完善所导致的没有限制的权力必然被滥用,是必须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理由;以防恶为原则,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在政治和法律制度设计时进行必要的分权是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公民权利意识的意义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中,增强和维护公民的权利意识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当今社会公民的权利意识非常淡薄。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提高公民权利意识问题:一是要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二是建设宪政民主,维护宪法权成;三是在法制宣传中加强对公民权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四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4.
立法听证是程序的正义诉求,它为实体正义的实现提供了正当性基础。立法听证充分体现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平衡的宪政理念,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种创新和探索,是“无知之幕”宪政规则的深层体现,是社会组织表达自己利益诉求和弥补地域代表制不足的制度化安排,它为违宪审查权的行使提供了客观依据。立法听证与宪政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因此,从宪政视域研究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的立法听证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宪政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民主形式,为绝大多数国家所选择。社会基本权利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权形态,产生于宪政之中,作用于宪法规范之外,并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宪政的要求。公民权利的实现离不开宪政的发展,宪政的发展亦是公民权利实现的基础。社会基本权利起于人民主权思想,在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指导下形成国家之义务,最终追求实现人权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章从我国目前完善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出发,指出我国应从尊重宪法开始,提高公民宪政意识,有步骤地推进宪政建设,限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真正开启宪法时代。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告人免受双重危险的权利在宪政国家公民权利保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项权利正是通过限制国家在刑事诉讼领域追诉权力任意行使的方式实现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根据宪政理论、程序正义理论和中国加强宪政建设的现实需要,将刑事被告人免受双重危险权利确立为宪法权利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诉讼权是当事人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或有纠纷时,享有的诉诸于公正、理性的司法权求得救济和纠纷解决的权利。宪政就是利用宪法合理配置公共权力使之为公民权利服务的最高法治状态。而诉讼权是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中介,只有诉讼权的存在,才能使权利得到救济,同时使权利得以对抗公共权力。我国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诉讼权,部门法的规定则过多地限制了公民的诉讼权,过高的诉讼费用也使公民实际的诉讼权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些都是必需改革的。  相似文献   

9.
张晖 《焦作大学学报》2008,22(1):127-129
权利与权力的辨析是民主宪政的基本问题,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当前存在的很多问题,归结其历史根源都是由于中国传统政治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失衡所造成的。通过研究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失衡的历史状况和原因,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对于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是加拿大"1982年宪法法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需要政府保护的各项公民权利,但没有把权利绝对化;既强调公民的个人权利,也重视少数族裔的集体权利。它在运用中提高了司法机构的地位,推动了多元文化政策的实施,保护了少数人的权利,对宪政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宪章"充分体现了法治精神,有效地防止政府官员滥用权力侵犯公民权利,在加拿大宪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多维的。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失衡是社会失调的主要原因。建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的有效调整机制,前提就是法治政府和公民社会的独立空间。这是形成各社会阶层利益有效表达,协调利益关系达成和谐社会的机制保证。行政法通过限制政府权力并保障公民权利,形成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有效互动,从而,在行政法治之下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宪法宪政精神缺失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政治学和法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从逻辑上看,宪政以宪法为基础,只有当宪法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与宪政的精神要义,即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相一致时,宪政的实现才成为可能.然而近代中国宪法与宪政的精神要义总体背离,基本成了确认军阀独裁合法化的工具.反思近代中国宪法缺失宪政精神要义的表现和原因对于当前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实现宪政理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公民权利救济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救济是公民实现权利的重要保障。了解和深刻认识公民权利救济的基本特征,对于每个公民充分地享有、行使、保护和实现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促进法治国家和和谐社会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概括出公民权利救济的十个特征并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4.
尽管人们对宪政的概念理解不同,但宪政社会的基本内涵即权力的制约和权利的保障还是为人们所认同。从宪政内涵引申出来的宪政的标准即政府权力的分立、制约与公民权利的保障则对于构建宪政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国民教育的普及和地方自治的实施对宪政社会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宪政国家的生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乾瑞 《天中学刊》2003,18(6):33-35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实施宪法,限制、控制政府权力,防范权力的滥用,保护公民权利,是人类理想的政治制度。实施宪政旨在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宪政包含民主、法治、人权等诸多内容。宪政国家的实现需要有平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高度民主的政治、健康多元的文化为背景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道德权利是公民主体最基本的社会权利。但在实际生活中,公民道德权利却严重缺失。公民社会为公民道德权利的实现提供伦理支持并赋予制度性保障:公民权利意识是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前提条件:公民公共精神是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精神保证:公民权利保护机制是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行政强制作为行政主体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以强制性和损益性为基本特征。行政强制既直接影响着行政管理效率,同时更与公民权利保护密切相关。因此,从公民权利保护角度出发,在行政强制中必须融入民主、法治、合作、人权的宪政精神。  相似文献   

18.
就法律规定来说,公民权利是不能随意被剥夺的。但是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条件下,有时公民只是在法律条文上享有公民的权利,一旦落实到具体事情上我们反而体会不到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这不是谁主观剥夺了我们的公民权利,而是作为公民的我们缺少实践公民权利的经历,没有具体操作公民权利的实际经验。公民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最大特点是围绕如何进一步保障人权来进行制度设计。“人权”概念的首次入宪将推动我国民主宪政事业的重大发展;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成为人权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障制度入宪则使人权更具制度化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主导型宪政发展道路虽然有其现实合理性和积极作用,但极易造成宪法与公民之间的分离,致使宪政发展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公民动力,并最终影响宪政发展目标的实现。一些学者提出的让宪法走进公民生活的主张虽利于增强宪法与公民的亲和关系,但仍难建构二者的理性关系。为充分发挥公民对我国宪政的推动作用,应构造宪法与公民的三重关系,并妥善处理这三个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