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以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分析宋词词牌名的许渊冲英译本,可得知许渊冲的译文讲究翻译生态平衡,并且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分析角度体现生态翻译学的适应与选择.该文在梳理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宋词词牌名英译案例中许渊冲先生的具体翻译实例,客观讨论了生态翻译学所阐述的思想.通过研究生态翻译学,在诗歌研究,尤其是宋词词牌名研究方面给后人提供相对新颖、全面的研究视角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涉及"译学""译论""译本"的整合性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体系,生态翻译理论的普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笔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以翻译的"适应/选择"为理论依据,分析译者应如何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转换中实现金融文本的有效转换。从语言维看,译者译词须适应金融用语的语言特点,行文适应金融文体特征;从文化维看,译者应该在文化内涵方面做出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在其翻译生态环境做到多维适应选择转换,至少是语言、文化、交际"三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才能产出恰当的译文。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法入手,以部分钦州公示语翻译为例,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三维"转换,认为在语言维转换上译文应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行文规范;在文化维转换上应适应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在交际维转化上应注重交际效果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文化的繁荣,网络流行语从无到有,逐渐壮大。正确地翻译这些新兴词汇显得尤为重要。借鉴生态翻译学的观点,从生态翻译的环境出发,从文化维、交际维和语言维三个维度研究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以期促进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促进网络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方法的运用上要注重多维转换,特别是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适应和转换。在翻译公示语过程中译者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避免翻译失误,提高翻译质量,以实现有效对外交流与沟通的目的,为广大的译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清晰得体的公示语翻译有利于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塑造。该文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基于实地收集的公示语翻译,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对当前的公示语翻译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作的优劣取决于多维转换程度,最佳的译作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将生态翻译学应用于古诗英译时,要求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个维度上做出能动的适应和选择。以及物性分析为手段来实现古诗英译的语言维转换,可为译者的翻译过程提供有形尺度和客观参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以适应和选择原则和三维转换翻译方法为指导,旨在阐释生态翻译学对黑龙江民俗文化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和"翻译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研究。基于生态翻译学,将十八大报告的英译本和奥巴马胜选演讲的中译本进行对比指出,生态翻译学对时政文体翻译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基于生物进化论提出的一门生态学途径的翻译学研究,认为翻译实际是一个"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以旅游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及相关英汉翻译实践为例,着重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阐述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意合形合转换技巧。  相似文献   

11.
生态翻译学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指导译者在翻译景区公示语时要充分考虑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分析了黄山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旨在吸引更多研究者关注公示语规范化翻译的问题及实践,为旅游翻译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是最早由胡庚申教授提出,建立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和哲学思辨基础之上。它的发展也已有十多年了,其理论的应用范围广阔。"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在操作层面上的集中体现,它包括语言维层面、文化维层面、交际维层面。金庸的经典武侠作品《鹿鼎记》,其译者是由著名的汉学家闵德福所译,并使金庸享誉海外。本文就三维转换的不同三个层面,来解析英译本《鹿鼎记》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翻译学看影视剧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剧名是影视作品的"第一张名片",成功的译名是票房和收视率的首要条件。前人已从目的论、接受美学、社会符号学等角度探讨过影视剧名翻译,但难免有失偏颇。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把各翻译研究视角囊括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翻译本体生态系统"中,强调译者的主体作用。本文意图运用这一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角度探析影视剧名的翻译策略,并提出剧名翻译的评译标准。  相似文献   

14.
《春园采茶词》是清代盛行江南地区的采茶民谣,记录了徽州松萝茶区茶女的茶事活动。运用生态翻译学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三维理论对比分析了茂叟与德庇时《春园采茶词》两个英译本的翻译特点。德庇时的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上做了较多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茂叟的英译本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所做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较少,译文的可读性不如德译本高。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对于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丽杰 《海外英语》2011,(15):170-171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把各翻译研究视角囊括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翻译本体生态系统"中,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胡教授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尽量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上实现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成功的译文。该文意图运用"三维转换"理论,多维角度探析影视剧字幕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苑诗悦 《现代英语》2023,(12):99-101
生态翻译学是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翻译理论,主张译者在适应翻译文本情景的基础上对不同译文进行符合情景的选择,然后对译本进行“汰弱留强”。生态翻译学主张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文章即利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对A电影的字幕翻译进行解读,以期为今后同类型电影的字幕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作为一个跨学性的途径,是运用生态理性、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理论。如今国际旅游正发展的如火如荼,跨文化旅游翻译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本文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论述旅游英语翻译的方法,让旅游英语的翻译更加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为外宣翻译的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启示。文中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重点分析湖南省主要高校英文网站中"学校概况"中存在的种种翻译问题,探讨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探索如何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来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覃丹丹 《考试周刊》2014,(16):86-88
本文根据生态翻译学中"多维的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运用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对旅游翻译进行具体分析。旅游翻译的语境复杂多变,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翻译学指导下,本研究考察分析了呼和浩特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情况,找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低的劣质译文,并将它们按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错误归类。在此基础上,广泛搜集意见并结合译文质量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公示语规范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