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涵建设是电大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永葆生机和活力之必须,内涵建设的核心突出表现在提高质量上。而目前,各级电大特别是地市级电大的师资队伍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这些不足影响着电大发展的质量。为此,在电大内涵建设之际,必须充分重视优化师资队伍,为电大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本文中作者先通过对地市级电大师资队伍现状及缺陷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谈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大教育的特征决定了未来电大师资的主流应是"双师型"教师。本文在确定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基础上,以奉化电大为例,阐述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层电大师资队伍建设是基层电大发展的关键。基层电大的开放性、服务性特点,决定了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基层电大面临的刻不容缓的课题。然而,基层电大教师在向"双师型"转化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对于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坚定不移地走以内涵建设为主的发展道路是电大开放教育的战略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面对机遇与挑战,电大要由“关注大”向“聚焦强”进行战略转变,而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内涵.提升能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电大的内涵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质量、规模、效益三者的关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学过程,加强质量监控,基本构建质量保证体系,逐步树立内涵发展的理念,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相似文献   

5.
第八届西部电大校长论坛于2010年10月在成都召开,中央电大与西部15所省市电大校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建设开放大学的主题,深入探讨新形势下西部电大的路径选择。会议认为,西部建设开放大学具有国家战略意义,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西部电大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建设开放大学,把以省(区)电大为依托的开放大学系统做大做强,形成西部开放大学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会议热议的焦点主要有:"翻牌"与"内涵建设"孰先孰后、各层级电大的利益博弈、体制与机制改革的出路、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的诉求,以及开放大学建设的多种模式与多元发展的空间拓展等。会议建议,政策应大力向西部倾斜,西部电大在政府的支持下也可以先行先试,探索西部开放大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开放大学是终身教育理念和思潮所催生的时代产物,建设开放大学是我国作为大国崛起的迫切需要,是社会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以电大系统为基础"办好开放大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在开放大学建设的大背景下,笔者站在地市级电大的角度就基层电大在开放大学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名称"、"出路"及"发展"等困扰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大学在国家实现现代化伊始应运而生。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电大自身的现代化问题凸显。开放教育的试点项目,以其评估指标体系为电大的现代化勾勒了蓝图,迎评和评估工作推进了现代化步伐,全面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必须加强内涵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电大教育、开放教育、电大系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三个概念,但它们的内涵在一定意义上说又是统一的。一部分是办学基本条件,另一部分是核心竞争力。在内涵建设上,系统、质量、管理是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大分校是电大内涵建设与提升的主角,对分校内部机构实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与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健全的评价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部门及人员的积极性,是保证电大分校管理执行力,实现电大教育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内涵建设是电大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保持永不衰竭的生机和活力,是电大应对发展中各类挑战的必须。远程教育发展的特点决定了电大应把优质服务作为内涵建设的重点,把科学研究作为内涵建设的动力,把校园文化作为内涵建设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从“电大不电”现象看远距离教育系统工程的建设王鑫所谓"电大不电",是指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效益低下,而以面授取而代之的现象。"电大不电"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电大不电"严重困扰着电大的健康发展。毫无疑问,"电大不电"是不...  相似文献   

11.
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参加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全国44所省级电大全部参加了本、专科的试点工作。电大系统在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模式、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了长足进步。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预,很多市、县电大与当地成人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整合,缩减编制,压缩开支,地方电大独立办学的功能逐渐弱化,远程教育的办学特色得不到有效体现。本项研究调查了全国电大系统中部分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市级电大分校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能分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讨论。希望调查结果能够帮助电大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为远程教育研究者较为全面地了解市级电大教学管理机构设置情况,有助于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的内涵,结合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阐述电大教育办学过程中在基本能力建设上的几大硬伤,提出完善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的若干路径,最后就提高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的质量和实效,提出构建一套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3.
加强电大内涵建设 实践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教育“内涵发展”是一种均衡、可持续、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电大和谐系统的有效载体,是以质量提升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形势下,加强内涵建设,是电大赢得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更是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项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4.
电大面临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以及国家建设开放大学的历史机遇,要发挥自身优势,正视问题和挑战。改革创新,完善电大系统、巩固、强化、优化系统办学体制;坚持"一主多元"办学,保证和提高开放教育主体,开拓搞活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育发展社区教育,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村远程教育;探索开放式高职教育;建立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平台;还要注重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促进电大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示范性基层电大创建与系统发展规划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创建示范性基层电大(教学点)"等方式,拓展性地实施了"电大系统建设推进工程"。争建示范性基层电大的单位,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许多可圈可点的业绩。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省级电大按照"创建示范性基层电大(教学点)项目的通知",组织了项目建设和申报评审工作。该项目的成功运作,不仅放大了电大系统的社会影响,推动了电大系统的事业发展,而且为电大系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和国家远程继续教育资源中心,作了必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为"三农"服务是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也是当前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电大的办学特色使其承担起为"三农"服务的历史使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网络条件的改善,充分利用远程技术手段,发挥电大的资源和系统优势,搭建农村远程教育平台,为"三农"教育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服务,是电大当前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系统办学是广播电视大学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重要的办学特征。党的十七大以来,江苏基层电大建设面临着“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目标的全面推进,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社区教育,教育社会化、市场化趋势扩大,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与重组的新形势,江苏电大主动适应系统建设新环境,努力提升基层电大的战略定位,增强基层电大的办学质量,提高基层电大综合办学能力,为基层电大创设发展环境,为基层电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不断融入江苏经济社会建设的进程,基层电大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成绩。在新的阶段,基层电大的建设思路是:提升整体发展能力,提高内涵建设水平,坚持特色兴校战略。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要"办好开放大学"的任务。以电大为依托建设开放大学是国家的政策导向,电大应以建设开放大学为契机,抓住开放教育这个中心工作,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加大资源建设力度,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若干门精品课程,满足电大系统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需要。加强系统建设,探索系统管理新机制,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培养人才,为山东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和建设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电大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对电大教育质量评价的相关因素,决定了要提高电大教育质量,特别是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提高电大教育质量,必须坚持有电大特色的质量教育。要做好质量教育这篇大文章,前提是建立与时俱进的质量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电大必须从注重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转向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建设,才能实现整个电大系统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师资队伍、教育科研、优质服务、生源拓展、校园文化这六个方面是加强内涵建设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